一位62岁的温大妈曾言:女儿本来是个很好的孩子,但自从她开始计较小事,女婿因为一桶15块的泡面摔门时,我知道,晚年无法依靠他们了。
案例分析:
(62岁大妈自述经历)
我姓闻,今年62岁了,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告大家:养老,不要太指望儿女。
我们是独生女家庭,我只生养了一个女儿;
我从小身体不好,长得比同龄人瘦小,当年生女儿的时候,差点要了我半条命,老伴也体谅我,就再也没生。
女儿嫁人生子,我没把女婿他们当外人,对他们掏心掏肺;
2年前,外孙出生了,亲家母来伺候孩子,女儿过完月子就去上班了;
但那段时间,女儿总跟我抱怨,说婆婆故意刁难她,但都是通过一些小事,比如:把菜炒的很咸,故意只做女婿爱吃的,用脏水给女儿洗衣服等等。
我是个长辈,也不好指责亲家,就劝女儿要大度,等外孙上了幼儿园,她不就回老家了吗?
晚上吃饭时,我就把这事跟老伴说了,老伴思虑片刻,说道:“要不你去帮着带孩子吧,你不是也经常想孩子吗?”
老伴这么一说,我就动心了,既然亲家母不想带,那我可以帮女儿,这样还能经常和外孙在一起。
当我去了女儿家,住过一段时间,我才知道自己多单纯:
我很注意分寸,就怕女婿不自在,女儿难做,晚上先让他们洗澡,等他们都睡觉了我再洗。
做饭我也要协调,比如一三五做女儿想吃的,二四六就做女婿想吃的饭菜。
就这样,我住了大概一年,女婿开始不耐烦了,他总是找事吵架,一回来就皱着眉头,还总讲亲家的不容易;
我虽然知道他的心思,可我舍不下外孙,女儿察觉出不对劲,于是出钱让我去旅游,外出待一段时间再回来。
女儿给了我3000块钱,虽然不多,但我省吃俭用,应该也能花一段时间;
我搜了感兴趣的景点,加上自己兜里的钱,一共在外面待了两个星期。
当我花光钱回到家的时候,家里的气氛就开始不对了;
我拿着行李,还没有进房间;
女婿就皱眉问道:“三千都花光了吗?去哪玩了花这么多钱?”
我连忙解释:“我在这待了这么久,想给你们留点空间过二人世界,我又不是去享福的,有时15块钱的泡面就当一顿饭。”
没成想,女婿听了这话,直接暴起,他说:“15块钱一桶泡面?你是真舍得花我们的钱!”说完就摔门走了。
我看向坐在沙发上的女儿,她一言不发,等女婿走了,女儿突然开口;
女儿说:“妈,您还是把这个钱还回来吧,我也不工作,这样对我老公不公平。”
我有些震惊,女儿何时变得这幺小气了?
在我带娃的这一年,女儿什么礼物也没买,现在资助我旅游,竟然这么耿耿于怀?
我失望了,依靠儿女养老,终究是奢望。
玉兔说
当儿女变得不孝时,都会对父母“抠门”;
儿女抠门,就是不想为父母付出,或者觉得父母不值得花钱。
别说花大价钱孝敬,真正不孝的儿女,连一顿饭都不给老人吃。
曾看过一个真实故事:
当年,在河南省有一位102岁的老大爷,他有5个儿女,但这些孩子没一个愿意供养他。
老人的要求多简单呢?
他只是想一日三餐不饿肚子,晚上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儿女们不想养他,老人就住在老房子里,他都一百多岁了,不能种地,也不能出去赚钱买吃的;
每到饭点,大爷就到儿女门前坐着,希望孩子们良心发现,能给他碗热饭;
似乎知道老人在外面,儿女全都大门紧闭,连一碗水都不施舍。
最终,老人只能拄着拐棍走开,有时那些邻居看不下去,会把家里的饭菜拿给老人,他们看着老人狼吞虎咽,心里很不是滋味。
外人对待老人,尚且有怜悯之心,怎么亲生儿女就看得下去呢?
首先,孝顺是贯彻在方方面面的,饮食、衣物、大事小事,儿女都能保证。
其次,儿女的孝,不一定是要给父母多少钱,毕竟每个人经济能力不同;
给母亲梳梳头,给父亲做一碗热汤面,就像他们对待小时候的我们一样,这就是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