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瓦尔登湖》书中,梭罗写下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真的对云说话,你千万不要见怪,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
生而为人,你会在人生的某个岔路口,某个年龄段感到孤独。
儿时的孤独:
身边没有伙伴,没有朋友,没有人分享玩具。
青春期的孤独:
没有人倾听自己心中的小秘密,所以爱上了写日记。
成年后的孤独:
成长带来的焦虑,对未知迷茫和不确定的恐惧,即将离开父母的慌张,都让人感到孤独。
三十岁的孤独:
单身一人,事业未成,跟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四十岁的孤独:
事业有成,朋友越来越少;夫妻感情变淡,心中压抑的情绪无人理解。
其实,所有的孤独中,40岁以后的中年人是最孤独的。
这种孤独跟朋友多少无关,因为朋友越多,他们越是孤独。
40岁以后的你,如果混得越来越好,你应该明白这些道理。
-01
远离“老朋友,老同学”
为什么说,你混得越好越要远离这些老朋友?
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一个男读者向我留言说了他的故事。
他高中没读完就出去打工,独自一人到了南方某个大城市打拼;离开的时候,父母只给了他1000块钱路费,这还是父母跟邻居借来的。
那时候,周围的人都瞧不起他家,总是背后对他家指指点点。
他这一走,就是十多年,中间没有回过一次家,父母每年会过去看望他1-2次。
都说“衣锦还乡”,他也是这么想的。
直到他发达了,混得好了,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他才带着老婆孩子回到老家。
当他开着豪车回到老家,却发现一切都变了。
那些曾看不起他的人,对他冷漠的人,态度变得无比热情。
那些儿时跟他玩得好的伙伴,却对他冷淡疏远,背后对他议论纷纷。
“走了什么狗屎运,就他那样,竟然也能混得这么好?”
从那一次之后,他把父母接走了,给兄弟姐妹一些帮助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为什么说,你混得越好越要远离老朋友?
原因有2个。
第一:熟悉的人,往往见不得你好
你相信吗?
当你混得好的时候,嫉妒你的人并不是陌生人,也不是你的同事,而是你身边的亲戚朋友。
你的成功在他们眼里,似乎就衬托出了他们的失败。
有句话这么说:
“比起朋友的失败,朋友的成功要更令人难过。”
希望你过得好,但是不希望你过得比他们好。
这就是人性。
因为身边的老朋友,对你比较了解,比较熟悉。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你哪里比我好?哪里比我能力强?哪里比我优秀?你凭什么比我混得好,比我有钱?”
人性就是如此,越是熟悉,心中越容易滋生嫉妒。
第二:你混得好,会让他们产生压力
举个例子:
你混得没有他们好的时候,你每次去找他们,他们都会表现出很客气,很欢迎你的样子。
他们会安慰你,勉励你,站在“高处俯视你”,习惯跟你讲大道理。
而当你超越了他们,混得比他们好以后,他们对你的态度就变了。
尽管你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炫耀,骄傲和攀比,但在他们眼中,也是无法忍受的。
有句俗语怎么说?
“不要在别人饿的时候吃东西,不要在瘸腿的人面前跑来跑去。”
你是无心之举,但在对方眼中,性质就不一样了。
“当一个人嫉妒你,不喜欢你的时候,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觉得你是错的。”
-02
中年人混得好,应该去结识年轻人
网上经常有热搜:“00后整顿职场”。
“零零后给老板上一课”
“零零后不喜欢被束缚,不喜欢被压迫,更喜欢讲道理,随着自己的心意来。”
他们不在乎你过得好与不好,不在乎你混得好不好,不在乎你有没有钱,不在乎你是谁。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做事情更遵循“本心”。
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不会勉强;
崇拜一个人,就勇敢地表达,赞美,追随;
对一个人不满,就会直接指出,不在乎对方的身份地位。
所以说,混得好的中年人,就应该多跟年轻人接触。
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这会给中年人平淡、孤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
年轻人往往不喜欢攀炎附势,不会溜须拍马,而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
跟他们相处,你能察觉到自身的缺点,然后吸取年轻人的建议和思维。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有能力面对更多的压力;
只有心态年轻,才能有更多的动力;
只有远离复杂的社交和人性,你才会过得开心。
而这些,只有年轻人能给你。
一些中年人已经有了财富,有了时间,但唯独少了“青春感”,少了“快乐”,他们才更应该跳出当下的圈子。
今日话题:
你混得好的时候,周围的人会嫉妒你吗?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