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居的,人是社会的。
好表现应该是本能,找到存在感也是天性。
连狮子与孔雀在同类或异性面前都会有所行动,何况是人。
人最大的幸福其实就是获得成长。
“我长大了”“你长大了”永远都是最好的表扬。
人是要发展的,人是要进步的。
进步可能不能决定成败,但看不到进步就是人生的失败。
进步了没有?有时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有时自己不知道,而别人知道。
所以进步与否的确需要判断,的确需要参照。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进步?这就需要找些佐证,说服自己,也告诉别人。
因为很多时候,人的进步,还不仅仅只是自己的愿望。
看到进步,能让自己能更有信心。
看到进步,能让爱你的人,欣赏你的人以你为荣。
进步有很多种表现的方式,
其中评与比是关于进步与否最常用的方式。
是否进步,需要评价来参与。让进步看得见,成了社会难题。
于是,我们就会在各种各样的评估、展示、比赛、展览、表演中出现。
渐渐地热衷于用别人的看法、反映来判断自己的进步;
慢慢地习惯于用证书、荣誉来证明自己的进步。
到了学校,考试是最常见的评价方式。
看到成长,应该是考试的本意。
可能是每一次考试,都是大家一起的,
结果横向比较与结果排名更加醒目。
现在的学校里考试,常常会让我想到一幅漫画:
饲养员对称重的热衷远远大于喂食;
连猪都在嘀咕:我是称大的,还是长大的?
科学测量,分数倒是看得见了,
只是感觉这已经不太像是成长与进步本来的样子。
口碑,曾经是人们了解自己是不是进步最好的方式。
万事自有后人说,江湖自有排行榜。
结果文无第二,武无第一……
而现代评价喜欢量化,喜欢标准化……
用分数来表示,用数据来呈现。
只是看到分数、看到结果的同时,
我们会加入了太多的“比拼”,等级、选拔、淘汰……
所以很多时候只有“内卷”,很多人还是看不到自己的进步。
当考试已经不能让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的时候,
是人的错,是卷子的错,还是考的借?
“我不想参加比赛”“我只是自己玩玩”,真的可以这样吗?
兴趣、爱好,就可以这样随意吗?
如果太随性,可能就是你的“不爱”。
如果你想进步,就必须融入社会对进步的渴望机制中去。
就如“非遗”文化很小众,乱针绣、烙铁画等等,
你想发展,你想进步,只有参展!
就如“跑步”“舞蹈”已经普及,大神大伽越来越多;
你想进步,你想提升,只是参赛!
所以如何想进步,就不能回避社会式评价活动。
人生需要评价!
评价为了发现进步。
战胜别人,战胜大多数,的确可以证明自己的优秀;
可真正的进步是战胜自己。
学生可能是被动地参与评价活动,所以从中获得快乐地不多。
而我们应该是积极一参与社会评价,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快乐。
现在远离功利的评价很少,很多的评价与商机相联。
如果教练与裁判往往是一家人,你的进步可能就会有水份。
面对进步,我们应该多一些“定力”,多一些“打开”。
不要将自己的进步与人际PK联系在一起。
人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而PK游戏有很多的BUG。
每人都有自己的路,回头看看来路,你其实一直都在进步;
抬头看看来路,你还可以更大进步。
能融入社会评价体系是最好;觉得不能,就做最好的自己。
人生不是比赛,起点不一,也没有统一的终点。
走得快的,不一定走得远;走得慢的,不一定看不到风景。
可能也只有在真正懂爱的父母眼里,你才是人生的英雄,无论快慢与长短。
你的成长就是一首值得期待的长诗,
你只要好好地进步就行,慢慢地写下去就行。
浪漫与智慧,有梦有汗水。
考试不可怕,别人评论也不可怕。
我们不怕考试,我们也不怕别人说。
拒绝参赛,拒绝的可能是自己的进步。
放弃考试,放弃的是自己对努力的期盼。
回避公众,回避的还有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诗人,坚持现实中的浪漫。
而进步,才是生活中永远的浪漫。
将生活写成诗,一行一行地写下去,进步真的可以看见。
智者,平凡生活中的行者。
视野中的远方,一直都在。脚下的足迹,一直都有。
宇宙时空之中,让自己真实的如尘埃一样活着。
成熟了就行,不需要相互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