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做出成就?”
有一个回答说得好:
“看他在不如意时,如何处事。”
成长路上,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不顺心的人,随处可见。
面对逆境时,如何自处,才是衡量一个人能走多高的标尺。
向好的人生有4个迹象:受得了闲气,听得进批评,扛得起压力,熬得住孤独。
01
受得了闲气
有格局的人,不怕受气。
受得了闲气,才成得了大器。
《格局》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陈冰的领导,曾是某互联网大厂的技术专家,技术能力很强,下属请教问题,会细心讲解,但总喜欢先数落一下对方。
对此,大家都受不了这份气,不敢接近他,而陈冰恰恰相反。
一次,陈冰去请教问题,领导看了一眼,顺口就说:“这问题难吗,你以前是怎么毕业的!”
面对扎心的数落,陈冰却只是微微一笑,便俯身认真听领导讲解。
技术迭代会上,领导讲解了几个技术难点,大家都似懂非懂,但没人敢去问。
只有陈冰敢去找领导请教。
毫无意外,领导上来就说:“我不是刚给你们讲过吗?你两只耳朵是干什么用的?”
领导的每次数落,陈冰都是一笑而过。
这份“厚脸皮”,让陈冰的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不到一年的时间,晋升成了主管。
试想,如果陈冰对领导的数落望而却步,又怎会跑赢身边众人?
有人曾说:
“比你优秀的人,往往喜欢以打击你的方式,来炫耀自己的优越感,看似让你异常难受,但其实并没有任何伤害。”
人在低处,抬头所遇皆是强者,免不了处处受人冷眼,常常遭人闲气。
面对闲气,一味躲避,毫无益处;针锋相对,并不理智;满口抱怨,更招人厌。
真正强大的人,都能咽下委屈,撑大度量;吞下抱怨,喂大格局。
处事的格局大了,人生的路就宽了。
做人,只有敢去受气,方能站在强者的肩膀上,让自己行得高,看得远,收获多。
02
听得进批评
有句话说得好:“受到批评时,愚者句句反驳,事事争辩;智者处处反省,时时改进。”
聪明人都懂得,听得进批评的人生,不设限。
国学大家王叔岷,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王叔岷是当时学校有名的才子,对自己的才华甚是满意。
一次,他的老师傅斯年问他擅长研究什么课题,王叔岷毫不犹豫地回答 “《庄子》”。
他脱口便背诵起《庄子》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一章,并发表起自以为深刻的理解,满脸的洋洋自得。
本以为自己的才华,会让老师引以为傲,大加赞赏,可傅斯年看后,却毫不留情地批评说:
“肤浅!想做我的学生,先把你身上的才子气洗干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任何文章,好好深入去研究《庄子》。”
突然的打击,如晴天霹雳,让王叔岷异常难受,但还是强忍着答应了老师的要求。
随着课题渐渐深入,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之前的学问是那么浅薄,更为以前的自以为是深感羞愧。
从此,他痛下功夫,沉下心来,跟着老师专心研究《庄子》。
三年后,他凭着《庄子》的研究成果,一跃成为了国学大家。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取得了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自视甚高。
殊不知,中肯的批评,才会不断剔除掉多余的污点,雕琢去自身的瑕疵,使你成为一块美玉。
樊登曾说:
“越是平庸无奇的人,越是偏爱溢美之词;越是功成名就的人,越能接受他人批评。”
一个人,面对批评时的态度,往往就是他人生的高度。
面对批评,最有水平的应对方式,是谦下以处之,诚恳以待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成长路上,那些提点你的人,那些批评你的话,犹如一盏盏探路明灯,照出你深藏的缺点与不足。
听得进批评的人生,才能不断精进,方能行稳致远。
03
扛得起压力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经受得住火的洗礼,泥巴也会拥有坚强的体魄。”
同样的,经得住压力的洗礼,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成全。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潇潇从事的是企划工作,通过努力进入了一家大企业。
很快,开始入职以来第一份方案的编写,潇潇费了很大心力才完成,自认为能以此一展身手,获得领导认可。
没曾想,在方案研讨会上,她的方案被同事们说得一无是处。
“没有一点逻辑可言”,“这写的是方案吗”之类的声音此起彼伏。
领导甚至直言说她:“这么差的水平,是怎么应聘进来的?”
全体同事的打击,让潇潇异常难受。
但她并没有因此退缩,她明白,这种压力,扛过去了,才是真正的改变。
为此,她开始寻找各种学习资料,同时,还收集了单位里大量的优秀方案,一份一份地反复钻研。
更是找了一位私教老师手把手带她成长。
两个月的努力后,在一次新的方案研讨会上,潇潇的方案几乎找不出问题,领导连连赞叹她已经脱胎换骨。
潇潇也就此获得了领导的重视。
水无压不喷,人无压不强。
敢于直面压力,勇于扛事,才是一个强者的基本素质。
成年人的世界,压力是常态,每次改变,都是一场挑战;每次成长,都是一次磨炼。
《态度》一书中有说:“凡是想要改变的人,必然会脱离舒适区,面临常人所不能及的挑战,能抗住这份压力的人,便是人上人。”
扛得起压力,生命就会因此而茁壮;打得破困境,人生便能由此而蜕变。
人这一生,你扛住了多大压力,就配得上多高成就。
04
熬得住孤独
优秀的人,不仅不怕孤独,更懂得在孤独中默默发光。
前几天刷到一个很火的视频。
视频中一位厨师说:“非常感谢疫情给了我孤独的机会。”
原来,他平时很忙,每天晚上1点后才能下班,根本没多余时间做别的事。
在疫情期间,他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在家复盘经验,研究新菜品。
最终研发出了两道新菜,一经推出,便成为了店里热销菜品。
作家宁远曾说:“一个人在孤独时间所做的事,决定了这个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是啊,一个人对待孤独的方式,决定了未来人生的厚度。
前段时间,上海疫情突然爆发,持续了两月之久。
这段时间里,网上充斥着诸如“熬不下去了”,“要疯了”之类的言论。
但对于朋友阿荣而言,却是天赐良机。
他每天早上练习两个小时文章朗读。
白天,看视频课程,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练习专业技能。
晚上,复盘每天所学所得。
仅一个月,他便开始了向各大平台投稿。
随着疫情慢慢结束,他也顺利签约了一家平台,实现了自己的主播梦。
面对孤独,有的人熬得心发慌,有的人却悄然发光。
周国平曾说过:“孤独是一种能力,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他的人生才有质量和力度。”
孤独,是思考自己最好的时间,是把自己变优秀的最好机会。
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在独处时,抛开一切杂念,悄悄蓄力;放下一切杂事,默默提升,然后一鸣惊人。
人这一辈子,熬住了多少孤独,就能收获多少成长。
成年人最大的自觉,就是在与人无扰的时光里厚积薄发。
05
曾有人说:“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既决定了生活的幸福程度,也暗藏着人生的高度。”
人活一世,你有什么样的处事方式,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受得了闲气,才能铸成大器;
听得进批评,才会不断精进;
扛得起压力,才能走向蜕变;
熬得住孤独,才会厚积薄发。
在你还没有足够优秀时,就要懂得吃该吃的苦,受该受的罪,扛过去了,都会变成光,照亮你前行的路。
余生,愿你我都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应对人生诸般逆境,以从容之姿走出广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