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要好好带这个班!这是两周之前做的决定。
“善始且善成”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的成功之道,是《道德经》上讲的。一开始我花那么多心思,累到连续生病三个多月,没有一天安心地休息过。硬是把班级平均成绩提高到年级第一。
因为各种原因,交换监考,统一阅卷,公开排名那两年,我们从本年级四十几个班排名第六第八,一路下滑,到十几名,三十几名,现在不应该再松懈,是时候触底反弹了。
这可能是我带他们的最后一两年。无论如何,认真工作是我一个人的事,与家长、学生的态度无关,与同事领导的观念无关。既然决定了,那我就有办法说到做到。
因为天道酬勤,所以呕心沥血,早出晚归,事必躬亲,都是必须的。与时间赛跑,见缝插针,一个都不放弃,使劲浑身解数,长善救失就是我的使命。既然目标明确了,就不要有任何借口,而方法嘛,怎么能够找到。关键是我认为值得去做,愿意去做,自己想去做。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不要想着什么事都会轻而易举。而且教育本来就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教育一个孩子尚且很难,何况是一个班,但是我不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尽心尽力斗智斗勇。我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毕竟我也不是一个人在努力。
为了做好这件事情,我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可以挤,仁至义尽到最后,结果如何也就任世人去评说,与我无关了。
这一次,我要把学生鼓励起来,规范起来。他们已经上四年级了,一个个孩子马上就满十岁。他们初步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能够自我克制。做事会考虑后果了!
一年级时需要家长扶着帮着管着。那时候刚入小学的大门,有了家长的帮助肯定入门得快一点,或者说不容易掉队。但是如今已经四年级了,如果还让家长扶着管着,不慢慢放手的话,孩子会失去自我,家长也会不堪其累。
所以,从今以后,孩子忘带了东西,包括作业,我会让他重做,而不是叫家长送来。孩子有什么错误,我会单独教育让他改正,而不是直接找家长,更不会轻易在群里点名批评。公布没完成作业的人数而不是名字,只有反复很多次之后,我才会找家长私下沟通。
老师和家长都是帮助学生学习,而不是督促甚至逼迫他们。如果他实在不想学,不愿做,那肯定得放慢脚步,找到原因。生气和惩罚都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如今开学才两三周,我决定啦,早上、中午,下课的时间多跟孩子在一起,做一下个别辅导,找同学聊聊天儿。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像之前那样给他们带点麦芽糖啊,水果呀,还有家里的东西分享一下。融入一下孩子的生活才能真正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教学的事我也得抓紧了。就算是最后一年,我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何况未必就是最后一年呢?可能还得教一届。
所以每一篇新的课文我要在网上先听一遍,然后读读教参,翻翻资料,同步训练,认真地研读一下课文。结合专家和自己的实际经验把孩子们引到课本中来。
思想教育方面肯定不能放松,那天我还找一个有小偷小摸习惯的孩子谈心了。看到他作业乱了,上课打瞌睡了,又被数学老师批评了,我就知她又犯错了。虽然她没跟我说实话,但是她应该能感觉到我对她的关心。
另一个孩子写作业一直发呆,老师站在边上看着他也玩纸团,一个中午没写几个字,当时我就怒了,过了两天我跟他谈心,他依然不告诉我原因,但是聊天之后他上课积极了,也要写作业了。其实我告诉他的是,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实在不想做就算了,不用担心我会罚他打他。反正我不管他也能考八十,这就够了。
如今班上的规矩基本形成,有几个小助手能帮我管理一些。孩子也大了,如今稍微轻松一点,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写作,所以我个人的成长也不会松懈的!
对学生的尊重,对教育的反思可以让我灵感不断。写作对我来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关键是能写出接地气又有价值的东西。我得反思教育!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喊了几百年,在今后人工智能的时代,它可能就要过时了!今后我们的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广泛的积累知识,大量的刷题无法成为未来有用的人才。所以,要反抗权威,要有质疑精神,要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能力,要能团结更多的力量,要敢于做新的尝试,这些可能是未来培养人才的方向。
真正优秀的老师,不在于他的学习和能力,而在于他的仁慈和宽厚。像母亲一样守住徳,包容一切让孩子,使其安心地学习,鼓励并陪伴孩子去追逐他们的梦想,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生导师该用心去做的事。
魏书生给了我很多启发。网络上的教育短视频,头条里的二十分钟左右的教育视频,都给了我不少帮助。可能,我要在教书匠和教育家中间架一座桥梁!也许我可以做一个会教书的教育家呢!
我要努力做个真正的人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