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界正处于一个“成功”的时代。社会习惯性地把人类分为两种: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成功”甚至成为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世界观——父母渴望孩子“成功”,他们希望孩子成功;中青年人希望自己“成功”,因为他们想出人头地;老人也希望自己能“成功”,或者至少希望自己的儿孙能记得自己有一个成功的长辈。
在“成功”的概念面前,不仅是个人,集体意志也体现了对它的追求:企业不断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更高的利润、更高的企业排名;这个国家努力增加GDP,国力,甚至奥运会金牌数——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在某些方面已经“成功”了!
令人不解的是,社会所提倡的“成功”总是包含着突出的功利色彩。从个人角度来说,“成功”甚至有明确的标杆:豪宅、名车、年收入百万。
但我们知道,在健全的社会中,这样的“成功”人士只占社会阶层的1%甚至更少,99%以上的人被归为“不成功”或正在不断争取“成功”。
这让人不禁怀疑:在这个话语权被“成功”牢牢把握的时代,人还能“不成功”吗?
这是一个有趣的命题:崇尚“不成功”或许没有别人眼中“全世界都醉了,我一个人醒了”的意境,但却会被嘲笑为缺乏志气。然而,大多数人知道成功的真谛吗?真的只有“豪宅名车年薪百万”才算成功吗?提奥奇尼斯住在一个木桶里捉虱子,但即使是亚历山大也毕恭毕敬地站在他面前征求意见。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成功?
在字典里,“成功”这个词有几个意思:1。获得成就或事业;2.事情得到预期的或更好的结果;3.收获,某事的成功完成;4.高效性。
可见,当前社会的“成功”只是成功概念的一部分。其实,成功是一种积极的感觉,是一种自信的状态,是每个人实现理想后的一种自我满足。这意味着每个人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当下社会的“成功”,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不寻常的“成功”。“成功”的范围被人为缩小,等同于金钱、权力、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功”已经没落了。
第二个问题:堕落的“成功”
如前所述,当今社会的“成功”已经异化,甚至有人强加了“豪宅、名车、年收入百万”的标杆。这是一种“物化成功”,这只是成功的一个方面。
但是,如果你坚持这种“物化成功”,对个人来说是危险的。
从人性恶的一面来说:为了“成功”,一个个体可能会不择手段,相信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把一切都当成“成功”的敲门砖。换句话说,个人可能为了“成功”牺牲一切,甚至良心和道德。
从人性善的方面来说:为了“成功”,个人可能付出了太多的努力,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持之以恒,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却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砺后失去了自信和自由,只单纯为了“功利”而追求“成功”。
前者会使人为了成功而蔑视一切规则,犯罪;但后者会让人在梦中过于迷失,最终导致自我的迷失。
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危险而可怕的。
第三个问题:追求真正的成功而不是“成功”
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人类的哲学。在基督的信仰中,有三个词对个人非常重要:信仰、希望和爱。“信仰”可以升华为对正义的虔诚;“希望”是对真理的追求;“爱”可以升华为博爱,对众生的爱。
对于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个体来说,成功可能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做好一天的工作,找时间听一场音乐会,泡一杯茶,或者只是去绿地散步半个小时。在任何事情上,个人都是成功和满足的。
对于那种被曲解的“成功”,没必要刻意去追求。那只是“成功”的一个方面。真正的成功在于生命的每一次呼吸。人需要的是平衡对待成功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事实上,当一个人已经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都取得成功的时候,在某个时刻,他可能会突然发现,世间的“成功”就在眼前,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