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2022年09月30日10:56:24 情感 1650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文:老野


说一件让我大为错愕的事。


春节时跟亲友一起看《长津湖》,听他们谈观后感,有位大叔说:那个年代太惨了,当兵的都被“洗脑”了,一个个往前冲,死了多少人啊,太残忍了……


这件事我琢磨了很久。以前我们在纪念烈士时常说“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那位大叔生于六零年代,他当然“记得”黄继光、邱少云,知道抗美援朝,但他,不相信——他不相信那些勇敢无畏是来自内心的力量;他不相信那些牺牲清澈无瑕。


这种“不相信”,你或许也碰到过。和平的年代久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多了,有的人对“牺牲”两字的认知,模糊了偏差了。


所以,仅仅“记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相信”,我们得努力让这片土地上的绝大多数人“相信”。


“相信”才能真正地对抗遗忘。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去年冬天,有人从边关发来一张照片,是一个年轻士兵残缺一部分的手指。那名士兵因为执行一次紧急任务,不幸冻坏了一小截指头,看着令人心酸。


但当我把这张照片给朋友看时,他们却都只认为——这是部队后勤保障的问题,为啥没手套戴啊!


你看,即使是一截指头的“牺牲”,都会有人不理解不相信。我没办法告诉他们,那是一次涉密的任务,有的精细操作戴着手套会影响……


一位19岁士兵的手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谁不希望平平安安活着,谁不希望过安稳舒适的生活,怎么会有人那么傻呢?怎么会有人跟我不一样呢?是不是被“洗脑”了?是不是另有隐情?


相信“牺牲”太难了,相信所谓“人性”却很容易。


记得2020年10月,当韩国男团“防弹少年团”发表涉及抗美援朝的冒犯言论时,国内有粉丝为维护偶像发帖。


战争非正义论、生命平等……你看他的帖子里是不是就透着西方最常鼓吹的那一套。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这样的年轻人,恐怕很难相信当年上甘岭战役时,秦基伟司令员的怒吼:为了全局的胜利,要娃娃婆娘一起上,我也要抬着棺材上,十五军打光了也在所不惜!


在牺牲烈士面前,说出“我相信,我永远相信”,原来才是最好的纪念。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相信牺牲的价值,就一定要相信,他们曾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


2020年11月,四级军士长温涛在高原执行任务时牺牲。听战友说,温涛牺牲之时,儿子刚刚出生10个月,他弥留之际,在电话里听到儿子含糊不清地叫了一声“爸爸”,那是他儿子的第一声“爸爸”。


温涛的母亲抱着儿子的骨灰盒

不肯松开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我曾去过温涛所在的特种部队,每个弟兄都说,温班长是个特别好的人,他哪怕遇见不认识的战友,也会笑着跟人打招呼。


爱笑的老大哥温涛,成为7年里第二个新刻在那支特种部队烈士墙上的名字。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每个牺牲的烈士,都曾和我们一样年轻,有着平凡的理想与幸福。他们为什么要舍弃生命啊,其实答案都无比相似。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这一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

“宁可向前十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


他们相信牺牲的价值,而我们这些被荫护的后人,又怎能不相信呢?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相信牺牲的价值,就一定要有对烈士真诚的纪念与告慰。


抗日名将张自忠牺牲后,灵柩停灵宜昌三天。千家万户百姓街头设祭,“祭桌上盛陈珍贵品物者,其意恨不尽献所有于此民族英雄也”。


老太太们半夜起来手制面食,为山东人张自忠做北方饭——老人们唯恐当地饭菜不合故去英雄的口味!


彼时的宜昌城大敌压境,即将沦入敌手。而十万群众自发送殡,无人指挥却列队而行,整齐无比。


虽然敌机在上空盘旋吼叫,防空警报与悲壮的军乐声交织,百姓却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视敌机盘旋蔑如也”!


有对烈士最崇高的敬意与纪念,这片土地就永远不会缺少挺身而出的英雄!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纪念烈士的形式很多,不一定都要宏大,细小的日常的铭记同样重要,知乎网友@大猛讲过这样一段往事:


“我是徐州人,从小就住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附近。淮塔周围有一圈雕刻着部分烈士姓名的大理石墙壁,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去那里找和我同姓的烈士,那是我们同姓本家的骄傲。也有很多老人带着孩子用烈士的姓名教孩子认字,每当孩子念出他们名字的时候,这些埋在青山里的英魂应该也会欣慰吧。”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相信牺牲的价值,就一定要善待烈士的家人与后人。


2019年4月,我曾和地方工作人员一起为一位烈属发“光荣牌”。这位烈属94岁了,她的儿子刘胜航在1982年牺牲,年仅19岁。


回去的时候,省军区的同志问我:都快40年了,我们给老人送来“光荣牌”,你觉得我们做这些有意义吗?


我当时是这么回答的:


对于老人来说可能是迟来的告慰,她甚至都听不见喧哗的锣鼓声了。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意义重大,你得让乡亲们让街坊邻居们听到那些锣鼓声,感受到我们对烈士对军人的无上尊崇,并把这件事坚持下去,让先人安息让后人相信。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9月30日,第九个全国烈士纪念日。


烈士纪念日定在国庆前一天,正是昭示了中国从苦难到辉煌的艰难历程,要人们铭记,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我们的出发点在哪里。


若无9月30日,何来10月1日。


记得他们的牺牲,相信他们牺牲的价值,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就是我们最好的纪念与告慰。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可是“记得”就够了吗? - 天天要闻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