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过“低配生活”?
这问题一提出,知乎浏览量瞬间达到302w。
网友高赞回答是,唉,因为太香了。以前一双鞋子大几百,现在买个几十块的,光衣服鞋子每年就能省几千;每天自己买菜带饭,一年又能省下好几千等。
周末去免费的景点,公园,博物馆,图书馆,坐地铁来回,再也不打车了。以前差不多每年打车都几千。出行这块就等于省下四五千。
总之全方面低配,省啊省……
不但能还房贷,赞助父母,养小孩,还能存下来一点,生活更踏实,也更有奔头。你说香不香!
是啊,这样生活不香吗!有网友质疑说这样生活质量是不是低?其实低配生活,是相对于“高配生活”的一个概念,指用不多的花费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低配不等于没有品质,是在各种奢华的诱惑下,人们对生活、对社会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
就拿吃穿两方面来说把,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自己下班后买菜做饭给家人吃,第二天还有饭带。一方面是用较少的钱吃到了健康的食物,另一方面,一家人整整齐齐坐在一起吃饭不开心吗?
对于穿,当你对名牌不再有执念,而是追求舒适、简单,整个人也会变得很轻松,而不用花很多心思为每天买什么东西而纠结。
02 哪有什么低配生活,不过是回归理性、抛弃了消费主义而已。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消费主义,可观看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什么是“消费主义”?说白了,就是鼓励消费,制造一些莫须有的噱头,鼓励人们透支消费。
比如,我的新衣服是用来讨好自己的,我的人生也是。
虽然买不起房子,但可以款待自己的肚子。
来源:豆瓣网友
体重,不会因为少喝一杯奶茶而变轻。
来源:豆瓣网友
钱不是攒出来的,钱花在自己身上永远不浪费(这句是精致穷的起因)
你与女神的差距,仅仅是一个lv包;是男人,鞋柜里就应该有一双AJ
一生只能定制一枚的钻戒
小孩才做选择,我都要
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
以上这些,你中枪了吗?虽然消费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但“消费主义陷阱”不可不警惕。
因为消费主义会创造你本不需要的需求,让你买买买。一边当着月光族,另一边又以各种花呗分期等信用卡进行超前消费。有的下个月工资还没发,这个月就已经把钱给花完了,钱包永远都是瘪的。
更可怕的是,消费主义操控人的观念,让人变成一个物质的奴隶。
它们主张你的消费就是你自己,越没人爱越要爱自己,鼓励你买买买。稍有不慎,就掉入了陷阱。比如不管经济实力是否足够,买衣服就得去专卖店,护肤品就得用海外牌子,手机一定要用iPhone才有面子,想要的就要早点买,早买早享受。
有个同事就有这样惨痛的经历,刚实习的时候,月薪3k,向往着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真正的都市丽人。
当时身边流行的观点是:你的消费就是你自己。看着城里本地的同事在背lv,每天各种精致下午茶,聊着她不懂的圈子生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想想钱是挣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果断分期,花3w买了个包。
后面背到办公室,大家都问她这A货是哪里买的,蛮真的。自尊心受挫,原来怎么物化并不能让自己成为某种人。
连续几个月省吃俭用瘦了一大圈,那时又碰上家人生病了,自己拿不出钱还要还债,才知道存款才是年轻人的底气。
03、我们该如何避免过度消费?
一、学会记账,梳理自身财务现状
苏格拉底曾说,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同样,如果不对过往的消费进行总结和反思,那就永远不知道钱花哪去了,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那财务状况也无法改进。
二、奉行极简主义,断舍离
每个月发了工资,先将自己要储蓄的钱存起来,然后再分配投资、支出等。
什么是必要的支出。如房租水费电费、买菜做饭等等;不必要的支出,如喝奶茶、买衣服,过度外出聚会等
三、认清自己的需求,并匹配对应的购买能力
理性消费不是不让你消费,而是不要被商家的套路诱导,要在欲望和购买力之前找到平衡。
比如月薪3000,就不要分期去买名牌包。存款5000,就不要为了面子报名各种高大上的艺术课。
当你不确定某个东西是否是你真的需要,你就把它们放入购物车一星期,回过头再去看看这个东西是否值得买,是不是现在就要买。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量力而行、按需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