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人亲密关系潜在模式 借助"中庸"哲学提出新型婚恋观

2022年06月30日21:08:22 情感 1290
解析中国人亲密关系潜在模式 借助"中庸"哲学提出新型婚恋观 - 天天要闻

黄启团(出版社供图)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郑好

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也需要表达。

很多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都会有一个困惑:真爱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总会被爱的人深深伤害?激情褪去后的爱何去何从?如何才能拥有一段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怎样才是健康的相处模式,既能保持自我的个性又能享受爱情的温暖?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矛盾和疑惑。如何增进情感却又不显得这么刻意?如何了解彼此的内心话语而不触及底线,踏进雷区?

有着25年情感咨询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黄启团,多年专注于心理学应用的教育传播,将心理学理论成功运用于企业管理、经营、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等领域。《亲密关系》则是他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为读者解答亲密关系问题的一本心理学读物。在该书中,作者通过解析爱的三要素、亲密关系的8种潜在模式、冰山原理的7层自我认知等,为读者一一解剖析亲密关系中的原生家庭、情绪危机、错把需求当成爱等深刻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找回真实自我,建立幸福终生的亲密关系。

目前市场上关于两性关系题材的书众多,黄启团这本《亲密关系》依然有自己独特之处:解析中国人亲密关系的潜在模式,充分吸纳西方心理学的优点,倡导一种“既有我,又有我们”的中庸哲学式的相处方法,融合贯通中西方思想优点,提出一种适合现代中国人的亲密关系思维模式和恋爱观。

黄启团说,虽然这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完美”,但我们可以去追求卓越。而让婚姻变得更加美好的唯一方法是——去成长、去行动。世间哪有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所谓的美好爱情,不过是两个人懂得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已。

对话黄启团:

从中庸哲学的角度,提出新时代的婚姻观——既有”我”,又有“我们”

封面新闻:心理学题材的书数量众多,现在去书店里边能找到很多同题材的书。从作者的角度来讲,请您谈谈自己这本书的特别之处?

黄启团:目前出版市场上写亲密关系这个题材的人,大多都受过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作为科学,最早来自西方。西方文化重视个体,所以西方的婚姻观念偏向个体意识。东方文化重视整体,因此东方的婚姻观普遍以家庭为重。重视个体的婚姻观较为容易离婚。但注重家庭整体的东方传统婚姻观也有不足的地方,为了家庭,不少人委曲求全、牺牲自我。因此,我从中庸哲学的角度,提出一个新时代的婚姻观——既尊重个体又有共同体意识,既有”我”,又有“我们”。据我观察,这个角度,在别的书里,目前是很少见的。

封面新闻:关于两性情感话题,我们在互联网上会看到“pua”这个词的使用率很高。

黄启团:其实“pua”这个词本意是“搭讪的艺术”,是告诉人们如何更好地一个陌生人展开交流。这个词本身是中性的。但现在有人用了这种技术去操控另外一方,于是“操控”就成了目前pua新的含义。操控别人肯定是不对的。在与任何人交流的时候,不管你带着什么样目的,就算你真的是“为了你好”,哪怕对方是你的伴侣,你的孩子,包括你的父母,都不能够去操控别人。

在我的书中,我就建议大家一定要尊重别人和我们不一样。两个人在一起必须是以尊重为前提的。避免被pua的最好办法是能分清“沟通”与“操控”——沟通是共同商讨双方能接受的方案;操控是用尽办法引导、说服对方达成你设定的目标。

封面新闻:有的人会就很感慨说现在连谈恋爱的能力都没有了,爱无能。或者说有的人认为现在经济压力大,或者是整个社会压力大,好像谈恋爱都变成了一种很奢侈的行为了,整个社会的消极情绪比较严重,你怎么看?人性是变得脆弱了吗?

黄启团:其实任何一个社会,时代,压力都是一直存在的。那现在为什么有很多人就觉得不想结婚?我觉得是因为不结婚的条件更充分了,现在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了,比如说原来没有外卖,如果你上班回家的话,你是没饭吃的。如果家有另外一个人在的话,你就方便很多了。现在有了外卖,我一个人不管我加班到几点,我到家里一个电话,我的晚餐就解决了,所以这是提供了一个不结婚的分工基础,创造了不结婚的条件。我不认为是现在的人,变得比以前更自私。其实人性从古至今是没有变化的,变化的是社会发展给人们创造出更多条件。婚姻是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的最佳的选择。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婚姻的观念也会发生改变。

封面新闻:有一段时间,“原生家庭”这个词变得很出圈,生活中稍有不顺,就把事归到爸妈身上,你怎么看原生家庭?

黄启团:原生家庭确实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今天的一言一行是没有办法去摆脱我们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如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我”字,其实根本就没有一个叫做“我”的概念,所谓“我”,其实就是你过去所认同的所有认知的总和,包括你的名字、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等,“我”的最多来源就是来自我们的原生家庭。关于“我”是谁的答案,就像人生的剧本一样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当然,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愿意学习心理学,掌握了改变的方法后,就像你可以改变你的名字一样改变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因此,我反对一个人把自己今天的不幸全部推给原生家庭这种理论。

封面新闻:最近有一个热词叫亲密关系障碍症,一个人他没有这种亲密关系的能力,遇到一段关系他就退缩了,实际上他心里边不是那样想的,这种属于在心理学上算病吗?算是什么现象吗?

黄启团:用积极心理学的一个心理名词来说叫“习得性的无助”。其实有一些人他在以前的两性关系中曾经遇到了一些失败,他会有挫败感。他有挫败感就不再敢于尝试,他不再敢于尝试之后的话,他是又渴望又不敢尝试。我们也可以换成另外一个词叫做回避型依恋人格障碍,患有这种人格的人一般和他小时候经历的事情,一些负面经历是有关系的。

封面新闻:有的人说我懂了很多道理,但依然活不好这一生,你的书里边还包括其他心理学家提到的一些好的建议,他都知道,但他做不到。你对这些人是怎么建议呢?

黄启团:我们粗略把人的大脑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叫“大脑”(正确表述叫“大脑皮质”),一个叫“小脑”(双称为原始脑、动物脑)。我们高考的时候所读的书,那些知识其实是一种认知,是储存在我们的大脑皮层,这是人类特有的部分,区别于动物,负责时间概念,负责推理逻辑。但这个认知的东西是会忘记的。小脑是人类有动物也有,这个部分掌管我们的能力。比如说骑单车是你小时候我估计8岁或者9岁学会的,也许你最近开车已经开了10年20年了,你很久没骑过单车,但是现在给你一辆单车,你马上就能骑会,这是你一辈子忘不掉的。这种忘不掉的东西叫能力,忘得掉的叫知识,所以我们看书是学习知识,如果读书仅仅是读书的话,对我们人生的帮助是不大的。但是,我的书里有练习,如果你能按要求去尝试、去体验,你就可以把知识变成能力,这样看书你才可能改变你的婚姻。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改变你的亲密关系,最好的方法还是按书里的方法去实践。只要你愿意勇敢地迈出一步,你的关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其实,男人越爱你,越不会“讨好”你 - 天天要闻

其实,男人越爱你,越不会“讨好”你

很多人觉得,男人追女人、想讨女人欢心,就得甜言蜜语、各种献殷勤。但说实话,这事儿真不是这样的。特别是在那种已经处得挺久的感情里,男人反而会更真实、更坦诚,哪怕心里爱你爱得不行,也不见得会刻意去“讨好”你。01真爱,是尊重不是迎合“爱,就是承
一个入了心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入了心的人!

一个入了心的人,就是一辈子的牵挂,对他有着极强的占有欲,有一种强烈的思念,一眼喜欢的人,从来都不是因为颜值,而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公公婆婆都是重男轻女的人 - 天天要闻

我公公婆婆都是重男轻女的人

记得我怀女儿的时候,村里有个会看肚子,能分辨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的老太太,说我怀的是男孩可把婆婆高兴坏了,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公公,第二天婆婆就跟我说,等我生了,就给孩子买个小车,把孩子放里面推着,干点啥也方便,当时我也挺高兴的后来生了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