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段关系中能得到好结果的,往往不是那些一味深情付出的人,而是那些看似“生性薄凉”的人。
“生性薄凉”的人,负责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
“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著名演员陈道明,虽身处五光十色的“娱乐圈”,却总是显得“格格不入”。
用严歌苓的话来说就是:
“陈道明有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气质,身上有一种可以让你产生距离感的贵族气。”
有一年,他因为拍摄《围城》,便去钱钟书先生家请教。
一进门,看到钱老的家里堆的全是书籍,没有电视和收音机,唯一能出声音的就是一个煎药的锅。
那一幕,深深震撼了陈道明,让他觉得什么功名利禄,什么钱财地位,在文化和学问面前,狗屁都不是!
也是从那之后,陈道明戒掉了从前流连在酒桌上的应酬,安静地回归在书香和艺术中。
于喧嚣中保持安静,于浮华中选择淡漠。记得蒋勋先生曾说:
“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
“凉薄”之人,因为知道爱自己,对自己负责,所以,他们才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身上,用旁观者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淡薄又清醒。
这样的人,初识会感觉难以靠近,但久处便会觉得可靠。
因为他们不虚伪、不做作、懂深浅、知轻重,最重要的是,能为自己负责的人,也会对他人负责。
“生性薄凉”的人,对别人有分寸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应该是既有界限感,又有分寸感。
否则,太过热情,失了分寸,不光会毁掉一段融洽的关系,也会给人带来压力。还记得很早之前,陈道明因骂人而上热搜的那件事吗?
《芳华》剧组聚会,兴起之时,导演提出让演员苗苗为大家跳一段舞蹈,助助兴。就在所有人鼓掌起哄时,只有陈道明看出了苗苗的尴尬与无措。他站起来说:“人家作为演员来这里吃饭,跳舞不合适,再者,她还穿着高跟鞋。” 结果,没有人在意,反而继续抬杠:“比划比划不就完了吗!”
情急之下,陈道明站起来爆了句粗口:“你他妈没看过跳舞啊!”
正应了那句: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真正有修养的人,对待他人始终能保持一份体面,不麻烦,不打扰,更不纠缠。他们能看清每个人的底线与边界,所以知进退,懂得给彼此的关系留白,保持一个舒适的社交距离。 与之相处,不仅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乍见之欢,更是历经沧桑、百转千回后的久处不厌。
所谓“隔天涯之遥而不生疏,居咫尺之地而不狎昵”。
真正亲密的关系,都自带一份“疏离”。
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
其实,在这纷纷扰扰的人世间,我们最应该把无限的爱意和有限的时间,献给自己在乎的人。而生性薄凉的人,更懂得这其中的道理,所以更值得我们深交。
薄情不是无情,是保持理性和独立;薄情不是无爱,是把深情用在该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