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一,浩天看了一部四分钟的演讲视频《后浪》感触颇深,演讲中,对年轻一代的溢美之词,是否准确,我不想去评论。但是带出的话题却引起了浩天的思考,遂写此文,跟战友们一同共勉,希望关注浩天,我们一起畅谈人生。
人们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代表着时代发展的青年一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向历史的舞台中央。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和中间力量。那些90后、00后作为后浪,充满阳光活力,确实值得羡慕祝福,那些50、60后作为前浪,更加值得敬重钦佩。
即将离开军营的战友,大部分都是70、80两代,且称之为中浪。毫无疑问中浪是尴尬的,它位于前后浪之间,起伏不定充满变数。加把劲,就能达到波峰;松口气,就会跌落谷底。
走向社会之际,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是进是退,何去何从,全在一念之间。想起一个著名的段子:人到中年就是一部西游记。悟空的压力,八戒的肚子,沙僧的发型,唐僧一样絮絮叨叨……关键还他么离西天越来越近!
我们就处在这样的阶段跟年龄,面对全新的选择跟全新的生活,如果斗志全无,消极懈怠,非但不能赶得上那些“老转”,又要被那些“后学”们无情的拍在沙滩上。
浩天认为:在踏进社会门槛时,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冲浪人,凭借着军旅生涯磨炼的精神,给自己加把劲,让自己冲上浪尖,使中浪不再尴尬,承前启后,守好我们这一代的责任跟荣誉。
观点一:认清自己,攒足“冲浪”的勇气。
人最难的就是认清自己。我们回想下自己军旅生涯,看看自己一路走来所留下的脚印,是否能够准确评估自己,是否能够给自己准确画像,决定未来选择的方向。无论你曾经多么优秀,那些成绩与辉煌不妨统统清零,鼓足勇气,轻装上阵。
有位老师告诉我们,只要在心里默念我能行,结果就一定会行,如果把我不行谦虚的挂在嘴边上,那结果就真的不行。我们的勇气跟自信来自于军营。刚回到地方。我们就像聚光灯下试戏的新人。老转们在看,同事们在看,领导也在看。无论有多少观众,我们不怯场,不畏战,坚信自己能行。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就是一个临近中年的后浪,面对新的起点,新的开始,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畏,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反之丧失斗志,不肯再去奋斗拼搏,把自己伪装成前浪的样子,就不配曾经拥有的军旅生涯。
观点二:看清形式,提升“冲浪”的能力
实践证明,只有头脑清醒,意志坚定,才能行稳致远,有所作为。我们在军改的大潮中回归地方,还要在复杂形式中站稳脚跟。开始新的启航。
回归地方我们要清醒的看到,在如此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当中,军队不需要军人回来当官老爷,隐形人。不改变心态,不积极作为,就要被历史所淘汰。这样的形式需要我们尽快的锻炼提高能力素质,尽快适应第一任职需要,真正的发挥出退役军人应有的本质。
观点三:辨清方向,保持“冲浪”的目标
大多数军转对为什么转业这类问题都能给出个答案,但对转业干什么却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人生需要方向跟目标,就好像战舰需要大海中的灯塔。各别战友在转业回地方上班后,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工作很难推进。而那些目标明确的战友,回到地方后能够积极融入,主动作为,慢慢的成为了骨干力量。
不断为自己设置小目标,就会时刻保持冲浪的激情。这个激情可以是一次满意的任务;可以是一篇满意的材料,这些不仅可以提现个人存在感跟个人价值,还可以让那些前前后后“浪”看到你的努力和付出,看到你人生态度和敬业精神。
浩天总结:很多战友说,我们的青春已逝,激情已不在了,做个稳健的“中浪”,是最明智的选择。可是青春,却不是用来回忆的,从某种程度来说,青春乃心境,而非年华。它绝非限于桃面朱唇之艳,灵活矫健之躯,而应限于志士之气,遐想之境。
时代需要这样的青春,需要我们这一代军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