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陆续发布公告,宣布自2026年起暂停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引发社会关注。
哈工大成为此次调整力度最大的高校。该校社会科学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及威海校区信息学院相继发布通知,理论经济学、法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硕士专业将停止招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停招专业涉及文、理、工多个学科门类。
华南理工大学则对专业学位开刀,宣布暂停药学、国际商务两个专业硕士招生。上海交大的调整更具针对性:物理与天文学院将天文学硕士改为"仅招博士";文创学院取消新闻与传播专硕;安泰经管学院停招审计专硕。此外,大连理工大学也停止了材料学专业招生。
这些调整并非偶然。教育部近年持续推进学科专业优化改革,要求高校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从各校公告可以看出,停招决定都是基于"学科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等考量。业内人士分析,部分专业停招可能源于三个原因:一是学科评估结果不理想,二是毕业生就业质量不佳,三是学校集中资源发展优势学科。
这种"有进有退"的调整,反映出高校发展思路正在从"大而全"转向"精而强"。对考生而言,需要密切关注目标院校的专业动态,避免遭遇"报考即停招"的尴尬。未来,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推进,类似专业优化调整可能成为常态。
来源于官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