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命题设计 提高复习效率——阳曲县新阳街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

  行进在学习的征程上,每一次深研都带给老师们无尽的惊喜。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期末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6月5日,阳曲县新阳街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主题为“聚焦命题设计,提高复习效率”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教研组长李海燕老师主持,党支部书记靳小花、教研室主任张美丽参加了此次活动。

  各展风采 取长补短

  王妍老师代表一年级组发言,她以“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总结”为大主题,阐述了无纸笔测评方案,并从指导思想、测评内容和闯关活动三方面进行了分享。她重点阐述了闯关活动包括“神机妙算”“数你最棒”“火眼金睛”和“走进生活”四个环节。通过闯关活动,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测评,既把学科知识融入到了活动中,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爱贞老师代表二年级数学组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单元试题命制及设计意图进行了阐述。他先进行了知识点梳理,将这个单元分成辨认角、数角、画角和角的应用四个板块。她说试题命制要基于教材,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单元之间的整合,要注意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的思考,要结合学生实际,将试题命制与复习相结合,研究每个知识点的多种考法,做到行之有效。

  刘慧芳老师首先按照“新课标”指出的命题原则,对第二学段(3~4年级)学业质量标准有关三年级的部分进行了摘录和解读。然后指出从小学数学学业水平监测看评价改革的“方向标”:“无情境不命题”“无思维不命题”“无素养不命题”,接着结合具体的试题从“情境”“融合”“素养”三方面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命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解和阐述,同时产生了新的思考:她说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就要增强教学评价的意识;要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就必须掌握试卷命题的方法,提高试卷命题的能力。在命题方面要学会创新,因为创新的知识是主动的教育,是知识和智慧并重的教育。在命题的过程中,老师们要学会稳中求变,变中出新,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不拘泥于考试大纲,突出能力的考察。多学习,多思考,找到新思路,学会把握重点知识,抓住基础。

  闫紫君老师代表四年级数学团队进行了发言,她们组的主题为《落实立德树人,聚焦命题设计》,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来分享。她解说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提出了教学设计中融入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试题命题设计时,注重引入生活中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既考察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实际概念,也激发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兴趣。

  董海玲老师代表五年级数学团队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单元试题命制及设计思路进行了阐述,她基于单元知识图谱,将这单元置于 “图形与几何”领域,以“大观念”提炼单元核心素养,设计了“基础性试题”(面向全体,体现课标)和“发展性试题”(体现探究型、思维性、实践性),试题分为五大板块:填空、选择、计算、操作与解决问题,试题的命制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基础性作业相应的实际问题,落实单元知识和技能;体会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感悟知识之间的联系;试题中还结合数学史料,了解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陈素萍老师代表六年级做了“素养立意,依标命题,全力以复,习之有效”为题的发言。她首先强调了,命题要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以考察学生素养为原则。试卷难易要适中,覆盖面要广。要突出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开放性和操作性。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接着,她对六年级的学情进行了分析,指出六年级命题时既要做好对重点知识的评价,又要为学生步入初中的学习方法做好导向,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向和目标。最后,她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设计的意图、考察的知识点以及核心素养。 总之,学业水平测试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标,依标命题,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新课标评价理念,指导教师践行新课标改革,落实核心素养课程目标。

  领导点评 升华主题

  张美丽主任针对此次教研活动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试题要以素养立意,综合考查“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第二,设计题型时要注意创设真实的情境,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第三,设计题型要多样化,注重综合性、应用性、探究性;第四,可以借助近几年市统考的试卷进行分析、挖掘并命制有目标和育人价值的试题。总而言之,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更精准,学习更高效。

  靳小花书记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对老师们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我们既要采取合适有效的方式管理和教育学生,把好“教育质量”关,又要谨遵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使得教师的“教”行之有效而不失分寸,使得学生的“学”循序渐进而不留遗憾。

  共研共学 走向美好

  新阳街小学的教研犹如一次次灵魂的唤醒,也像一次次诗意的修行,愿新阳街小学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相信该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