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这4所高校代表福建参加国赛!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陈江燕 马俊杰 文/图

2024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16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为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铭记“5·12”汶川地震教训,5月12日,第十六届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福建省分区赛在福州阳光学院拉开决赛序幕,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省内25所院校的500余支队伍参赛,各自用竹片等材料完成一个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模型制作,最终选出15支队伍获得一等奖。

用竹子建“广州塔”,要做到“刚柔相济”

记者了解到,本次竞赛以“考虑水平振动的高耸塔式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为主题,要求各队伍的参赛学生以2018年在面对台风“山竹”时可保持安全矗立的广州塔为参照对象,在规定时间内,用竹片、竹材等材料各自完成一个“高耸塔式结构”的结构设计和模型制作。

在5月12日的决赛现场,各队伍带着制作好的模型,依次上台进行加码摇晃测试。有的模型全程保持稳定摇晃、屹立不倒,有的模型承载能力较差、瞬间倒塌。

“花了将近10个小时搭建出来的模型,上台测试不到10秒就塌了,有点遗憾,但在这个过程中学到许多,总的看来,这次比赛经历还是收获大于遗憾的!”集美大学诚毅学院2022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王珍告诉记者,在比赛前她和队员们对于抗震设计其实不太了解,错误地以为只要把建筑建得牢固就行了。但“以刚制刚”只会让建筑在地震时受损严重,只有“刚柔相济”,才能有效“化解”地震的能量,达到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作用。

选出4支队伍 代表福建参加国赛

据了解,本次竞赛共吸引了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省内25所院校的500余支队伍参与。经过角逐,共有15支队伍获一等奖,30支队伍获二等奖,其中,阳光学院福建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学院莆田学院的四支代表队将代表福建省参与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本次竞赛的总裁判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湛表示,通过本次竞赛,让学生们在设计模型的过程中,学会充分利用结构的柔性,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完成一个经济高效的建筑结构设计,既能将地震时产生的能量释放出去,又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实操的过程,也让学生们能对建筑结构认识得更具体,从而为后续的理论学习打好基础。

另外,本次竞赛的承办方代表、阳光学院智能建造学院院长谭立新介绍,本次竞赛还特别增设“结构计算分析赛”环节,助力培养具有信息化技术的智能建造应用型工程人才。

编辑:孙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