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似乎是每个中国学生的梦想。在什么都不懂的年纪,一说到考大学,不管能不能考的上,都要把清华北大的名字念一遍。
百年来,学校对社会上输出的已经不仅仅是人才,更是一种希望。从抗战时期的坚韧,勇敢,牺牲,到和平时期的各种突破,清北是中国文人脊梁的风向标。
但似乎这个风向标,也被歪风邪气吹倒,开始渐渐变得脱离百姓,甚至脱离学生,连装都不愿意再装一下。
“北大也市侩了!”毕业典礼变成慰问领导,北大骚操作看傻网友
每年的夏天,即使高考季,也是毕业季。跟学校一起成长了4年的同学们,即将离开母校的庇护,走向人生的下一阶段。
老师和校领导,会精心安排一场毕业仪式,给这些毕业生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毕业典礼期间,会有校领导的讲话,会有学生和老师的表演,甚至会邀请一些明星之类的。
学校规格不同,举办的仪式规模也各不相同。北京大学身为国内顶尖学府,晚会自然要举办的漂漂亮亮。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晚会很精彩,场地很大气,但似乎主体出现了问题。正常晚会是给毕业生举办的,或者说是给全体学生举办的,学生才是主体。
但北大的晚会好像不是,最好的观看位置是领导。所有表演者,表演的目标也是校领导,同学们被挤在边缘的角落,位置很不好。
学生吐槽说:“我们坐在体育馆最边缘的阴影里,看台上的表演者始终面向主席台鞠躬,那束追光,原来从不曾为我们亮起。”
这段话说的婉转哀伤,网友也不由得感慨,我们教育的脊梁也弯了,连北大都市侩了。每年就这么一次毕业生的活动,都不放过拍领导马屁的机会。
就算把主角换成学生,这些领导就真的没有地位了吗?或者说每年都看,每年都走一遍流程,领导不烦躁吗?
身为北大的校领导,本不需要依靠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来彰显个人地位,却也还是被职场风气带偏。
毕业典礼现场的“权势”分布
中心区域留给院士与领导,前排划归优秀毕业生代表,普通学子则如卫星散落边缘。这种空间权力分配,大家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
本来是走出校园才能看到的事情,在学校里就看了个淋漓尽致。就算努力考上北京大学了,也没办法超越那些天赋异禀的优秀学生代表。
就算做了优秀的学生代表,在校领导和院士面前,也要小心翼翼,敢当背景板。本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却被过早的磨平了棱角和勇气。
当主持人在台上激情宣告“你们都是北大骄傲”时,台下的学生只能用手机的放大功能,才能看清楚舞台上发生了什么。
笔者寄语:
笔者愿意相信院士和校领导是无辜的,我不信他们有那个精力去特意告诉承办晚会的老师:我就要坐在最中间的位置上。
这些应该都是老师和学生代表之间的心照不宣,是所谓的人情世故。但好心办坏事,不仅把校领导架起来了,还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这次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但并不会影响北大的招生。这就是名校的底气和魄力,不过,如果校领导真的有心,就好好关注一下这件事。
虽然不大,但希望顶尖学府,就要有顶尖学府的风骨。把学生的活动还给学生,把对领导的尊重,放在应该放的地方。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