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每个家庭的经济能力存在差异,让家长按自己的能力安排是否需要购置校服,真的是善莫大焉。
作者:今纶
广东最近出了一个好政策,特别值得说一说,事关校服。
广东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严防校服采购中的腐败行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学生、家长购买校服或捆绑销售,非城镇中小学校原则上不要求统一着装、购买校服。《意见》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善政?因为它的核心是自愿。
01 广东政策好在哪里?
而且自愿分两个层次:
一方面,学校遵循自愿开展原则,深入论证,与广大家长充分沟通并征得三分之二以上家长同意方可选用或更换校服。
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不能学校说了算,一定要家长说了算。
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遵循自愿购买原则,允许按照所在学校校服款式、颜色,自行选购、制作校服。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学生、家长购买校服或捆绑销售。非城镇中小学校原则上不要求统一着装、购买校服。
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大家来讨论。这个自愿就包括买和不买两个选项,因为《意见》还特意强调了“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学生、家长购买校服或捆绑销售”,既然是自愿,你又不能强制,我不买可不可以?我的理解是可以的。
当然,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可以自己去选择购买渠道,这也是自愿。
至于“非城镇中小学校原则上不要求统一着装、购买校服”,这意思就更明白了,可以不买。
《意见》是非常科学而且到位的,校服不能随便换款式,多数家长同意才能换,再就是可买可不买(可能是我理解错误?),这个政策相信大家都很欢迎。
因为我知道,很多家长还是希望保留校服的,用他们的说法就是避免攀比,而且他们认为没有选择就是更好的选择,就这些家长的意见我展开谈谈。
首先,校服的存在其实难以避免攀比,除非你把所有学生的鞋子、文具、书包甚至家里的车都给统一了,可能吗?不太可能。
广东政策好在哪里?
你的孩子可以继续穿校服,但是别人家的孩子有不穿校服的自由(我再次声明,这是我的理解,不一定是《意见》想表达的观点)。
还有,一套校服承担不起避免攀比的重大责任,孩子周末要不要和同学出去玩?如果一起玩,也要穿校服?如果不穿校服就是攀比?家长为什么这么玻璃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连如何让孩子避免攀比的工作都做不下来,这是不是家长的问题?
现在需要靠校服统一来避免刺激,那么,读大学呢?也穿校服?工作之后呢?不许同事买高档西服、高档手表?
我们当年读书,没有校服,大家都穿自家的衣服,挺好的。
因为真正的高出普通家庭太多的富贵之家,他们的孩子不会在普通公立学校读书,能在普通公立学校读书的孩子,除了极少数之外,绝大部分家庭的家境都差不多。
02 如果取消校服会出现三种情况
如果取消校服,我是说如果。这并非广东省的政策,是我个人的假设和建议。
会出现什么情况?会出现几种情况:
第一,会有少数孩子穿得比较高档,但是,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这很正常。如果人家穿得好,你的孩子就受不了,以后怎么去做牛马?怎么去抗击上司的pua?
学会面对刺激,接受刺激,平复刺激,这是人生成长的课程之一。
第二,取消校服之后,家长要告诉孩子,我们就是普通人家,父母都是普通人,因此穿普通休闲服、运动装就可以了。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审美,学习怎么样用有限的预算把自己打扮得清爽干净就可以了。
孩子如果穿奇装异服,那是家长的教育责任不到位,家长不能指望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学校。
养育孩子,不是给他饭吃,付学费就可以,还要教给孩子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些家长不想费心教育孩子,指望一套校服就把孩子的爱美之心扼杀掉,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懒惰行为。
穿家服,而不是穿校服去上学,天塌不下来。
第三,取消校服可以极大地遏制腐败。
现在有很多人在说,只要监督足够到位,就不会有腐败,这是典型的妄人之语,这么多年,各地一直在努力遏制校服领域的腐败,但是真的遏制住了吗?很难。
我列几条新闻给大家看:
前述广东的《意见》中,明确严防校服采购中的腐败行为。(《广州日报》)
5月14日,贵阳市教育局召开贵阳贵安中小学校服采购质量指标指引(试行)专题研讨会,进一步规范校服管理,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及健康成长,提升学校形象。(天眼新闻)
5月1日,湖南永州为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公布永州市利用征订教辅、购买校服谋利问题专项整治监督举报渠道。(今日永州)
去年8月,纪委通报中山市南朗街道云衢中学原校长李拥民在学校饭堂承包和校服采购等工作中受贿案。李拥民被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这些信息根本不用我分析,都是媒体公开报道,都是和校服有关的,大家仔细品一品。
03 要给选择权,选择权分两种
还有人夸某市的校服购买渠道多,而且超市都可以买,而且是全市统一的。
我尊重这种夸奖,但是我不认同,为什么?因为你要给选择权,选择权分两种:
第一,是否可以有不穿校服的选择权。你觉得穿校服可以避免攀比,我认为不穿校服可以彰显个性,为什么就是你对了?而不是我对了?
广东的善政很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学生、家长购买校服或捆绑销售”。出这个政策的五部门一定看到了相当数量的案例和数据,因此希望破局。
我也很理解,改革要一步步来,直接提出取消校服,很多家长接受不了,但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家长是可以的。
你喜欢校服,你就穿,我不喜欢,我不穿。这是广东人的智慧。
第二,才是购买渠道的选择权。某市在定下款式以及必须穿的规定之后,开放更多渠道给市民去购买,确实有进步意义,但进步意义有限,当然比捆绑销售好太多。
那么,校服是不是必须的?世界上有些国家的学校有校服,有的国家的学校就没有校服。
比如,德国的公立学校就没有校服。德国只有部分私立学校对学生着装有统一要求,基本实行校服制,但德国的私立学校占比非常小。
你没看错,欧洲大陆第一强国德国的公立学校没人穿校服,但德国教育、科技的水平如何,不用我说了吧。
回望前面几十年,中国很多区域很多学校都没有校服,大家在穿衣服方面丰俭由人,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孩子这是不是事实?当然是。
可见,孩子优秀与否和穿校服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只和家长的教育能力、认知水平有关。
还有人负气说干脆取消学校、取消老师岗位,这种言论不值一驳,有学校、老师,孩子们才能学习知识,没有校服穿家服则完全不影响学习知识,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复杂的经济形势之下,很多家庭收入一般,但相当一部分校服的收费偏高,因此,把是否买校服的权利还给家长,其实也是某种程度的体恤民生疾苦,所以,我说广东这一善政值得点一万个赞。
有些地方的学校,一件校服的t恤衫就要100多元,但是差不多品质的衣服在网上买品牌货不过几十元。在某些学校,多买几套,再来个春夏秋冬和礼服、年级服配齐,其实让不少收入低的家长压力很大,而且有些孩子很容易把校服弄丢,还要继续买,更加大了家长的压力。
因此,承认每个家庭的经济能力存在差异,让家长按自己的能力安排是否需要购置校服,真的是善莫大焉。
我们不要指望别的,只希望家长有选择权,你穿你的校服,我穿我的家服,则腐败分子的获利空间就会被大大压缩。
所以说,广东善政的这一小步,其实是社会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