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人工智能(AI)正深度融入教育领域,重塑传统教学模式。溧水区多所学校积极探索AI教育创新实践,从课堂辅助到竞赛赋能,为教学改革注入科技动能。
AI当“指挥”,实践变“实战”
“成功啦!”溧水区实验小学崇文路校区的创客教室里传出一阵欢呼——学生们刚刚通过自主编程,成功指挥机器人完成模拟高空救援任务。

“从机械结构到程序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完成的。”五年级学生汤伊菲与搭档王梓端木自豪地展示他们的编程界面,“我们模拟了救援场景,要让机器人精准识别目标位置,救出被困人员。”在他们的身后,陈列的各种机器人仿若训练有素的救援队员,等待编程指令精准执行任务。

区实验小学十分重视AI教育,专门开设了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基础等特色课程。学校信息中心主任蒋赟说:“课程注重实战应用,像今天这样的高空救援项目,既锻炼了编程思维,又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该校学生曾多次斩获国家级赛事荣誉,包括ZONE01ORC国际青少年机器人精英挑战赛(中国赛区)冠亚军、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创新之星”等,成为溧水AI教育的亮眼名片。
AI当“助教”,课堂更“聪明”
开发区小学在AI教育应用中独具特色。该校打造的智慧教室利用智能技术,可自动生成课堂教学“体检报告”,通过数据分析让课堂效率一目了然。
在智慧教室里,老师上课的全过程都会被录下来,通过一套强大的AI分析系统,详细分析老师上课的教学行为。师生互动情况怎么样?老师讲得好不好?学生的抬头率高不高?课堂氛围活跃不活跃?这些数据它都能精准捕捉。

分析后,系统会给出高度实用的优化建议。比如说,如果发现某个知识点学生理解得不太好,系统就会建议老师调整讲解方式,多举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要是发现课堂互动不够,系统就会提醒老师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这个智慧教室就像一位24小时在线的教学专家,它不仅能发现传统课堂观察难以捕捉的细节,还能给出有数据支撑的优化建议。”开发区小学信息中心主任钟许表示,现在有了这些数据和分析,老师们能更全面地地了解学生的状态,教学也更有针对性了。
AI作“引擎”,教育更“走新”
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实践,从教师教研到学生竞赛,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溧水教育的各个环节,一场“智慧教育”变革正悄然发生。目前,全区已有不少学校开设AI课程,引入AI技术,为学生的成长与教育的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AI走进课堂,不仅是一种必然的融合,更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双向赋能。”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AI教育投入,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助力溧水教育现代化进程。
记者 | 陶燕燕
来源:溧水发布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