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铁路行业技术革新加速和高质量发展需求,铁路企业在招录新员工时呈现出明显的学历要求提升的趋势。从以往以高职(大专)生为主力,逐步转向本科(职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的需求在增长,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与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及产业升级战略密切相关,作为最大央企以招录高职生为主的局面可能成为历史。
一、学历门槛提升:从高职到本科的转型动因
1. 技术升级与岗位需求变化
随着高铁、智能铁路系统、数字化调度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铁路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显著提高。例如,机车乘务、信号控制、电气化工程等核心岗位需要更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职业本科教育因其“理论+技能”的双重培养模式,成为企业青睐的对象。例如,中国铁路上海局2025年招聘计划中,本科及以上岗位达1232个,而高职岗位虽占3347个,但明确要求专业严格对口,且需修读铁路相关课程。兰州局、成都局等企业的招聘公告也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生成为重点招聘对象。
2. 政策引导与职业教育改革
国家从2019年开始推动职业本科教育试点,旨在培养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并明确要求在十四五期间职业本科招生数要占职业院校招生数的10%,2025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开启在全国首招铁道类职业本科。《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推动员工队伍向专业化、高学历化转型,进一步加速了学历门槛的提升。
二、当前招聘趋势的表现
高职生需求仍存但受限:高职生仍有一定招聘空间,但岗位多集中于一线操作类(如机车检修、工务维护),且需严格专业对口。例如,中国铁路兰州局明确要求应聘者所学专业为铁路方向。
本科生成为主力:特别是职业本科毕业生因兼具理论深度和实操能力,在技术管理、研发设计等岗位中占比显著增加。例如,中国铁路投资集团2025年校招计划中,28个岗位均要求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强调学习成绩优秀。
三、职业本科教育的适配性与挑战
1. 适配性优势
职业本科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模式,直接对接铁路行业需求。例如,铁道工程技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等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企业实训,缩短入职后的适应周期。
2. 现存挑战
教育资源不均衡:目前只有在东北的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一家铁道类职业本科院校,其他地区的铁道类职业本科都在申办当中,形成规模还需要时日。
企业用人观念转型:传统铁路企业对高职生的依赖需要逐步调整,部分基层单位仍存在“重经验轻学历”的倾向,需通过政策激励推动观念转变。
四、未来展望:学历与技能并重的双轨发展
1. 职业本科教育的深化
预计未来铁路企业将联合高校开展定向培养计划,例如“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的深度绑定。同时,职业本科毕业生可通过企业内部晋升通道进入管理岗位,打破学历与职业发展的壁垒。
2. 高职生的转型路径
对于高职生而言,可通过继续教育(如专升本)或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升竞争力。例如,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信号工等岗位的职业资格认证将与其职业发展紧密挂钩。
总之,全国铁路企业招聘的学历升级趋势,既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成果体现。从高职到职业本科的结构性转变,不仅要求教育机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企业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实现“学历”与“技能”的平衡。未来,随着职业本科教育的普及和铁路技术的持续创新,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推动行业人才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