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均提出建议,呼吁延长课间、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等相关建议。3月11日,政府工作报告经表决通过,报告中写道:“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关爱师生身心健康。”这为体育工作提供明确方向。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空前重视,有关学校体育的高层次法规文件密集出台,确立了学校体育在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教育部召开的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座谈会上,提出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件实事、作为事关强国建设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实,并从体育锻炼时长、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条件保障、体育评价等方面提出要求。这些均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工作遵循。各地各校也积极探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多措并举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长,推动体育教学创新,提升体育锻炼质效,有力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一系列改革的深入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亟待突破的困境。本期“区域观察·厅局长会客厅”直播节目我们邀请厅局长共同探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路径。
观看方式1:扫描上方海报二维码或点击下方卡片预约观看
观看方式2:扫码预约观看
来源 | 本文系光明教育家原创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媒体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