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孩子心理健康的事儿。
孩子要是有了心理问题,能找谁帮忙呢?
据新京报的报道,在近期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上,中科院院士、北医六院院长陆林说了,咱们国家儿童精神科医生少得可怜,有些县级城市一个儿童精神科医生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得有政策支持。学校和家长也得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得科学正确地应对。
流调显示,我国 6 到 16 岁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可不低,有 17.5%,比成年人患病率还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评估说,我国有 3000 万 17 岁以下的孩子有情绪和行为问题,可一半都没接受过任何心理健康干预。
跟这情况对应的是,有关调研数据表明,我国精神科执业医师才不到 4 万人。和发达国家一比,我国心理师数量严重不足。就拿欧洲国家奥地利来说,当地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跟居民人口比例大概是 1:5000,按这个比例算,我国得需要约 93 万心理师。
奇怪的是,心理师有这么大缺口,可高校心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却很难。
为啥会这样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理健康在理论上大家觉得重要,可在实际中,学校、医院还有公众都没太重视。比如说,好多该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学校,还有该开心理咨询专门门诊的医院,都没按规定配好。
早在 2012 年,教育部就发了文件要求,每所学校至少得有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得慢慢增加专职人员的比例。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校是配了,但多数是兼职的。
像 2021 年,西南某省教育厅发布的数据,这个省共有心理健康教师 9816 人,覆盖学校 6957 所,可专职心理教师才 758 人,覆盖学校才 563 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是专门干这个的,而是顺带兼职,这就导致专业性不够,水平参差不齐,也没法好好给学生做心理咨询辅导。
地位低、待遇不好、工作不好开展,这些也让学校留不住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好多中小学校里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医院里的心理、精神科医生一样,不被重视。跟其他学科教师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中小学地位低,职务晋升、职称评审都难。
还有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反映,学校领导觉得不做学生心理问题普测就没什么问题,一测反而测出问题,就不支持心理教师工作。有些心理教师就跳槽去企业干人力资源之类的工作了。
呵护每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还有全社会的责任。所以,得实实在在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要给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从根本上减少心理问题出现;另一方面,得特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靠他们给学生和家长普及心理知识,给学生做个性化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您觉得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让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呢?您身边有孩子遇到过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扰吗?大家一起聊聊!
内容来源:综合 新京报 等媒体报道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