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排名大变动,滨州医学院成最大黑马,蚌埠医科遭遇滑铁卢

2024年05月19日08:25:04 教育 1112

软科发布的2024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不少医学院校在全国的排名出现了明显波动。总体来看,有些高校排名上升比较明显,而有些高校名次下滑非常严重。

瞩目于全国前百强的医学院校,今年共有十所佼佼者脱颖而出,其中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四所双一流院校赫然在列。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医科大学以其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成功从去年的第101名跃升至第97名,实现了近五年来的首次前百突破,这无疑是对其不懈努力的最好回馈。

医学院校排名大变动,滨州医学院成最大黑马,蚌埠医科遭遇滑铁卢 - 天天要闻

在这10所高校中,除了温州医科大学下滑了两个位次、南京医科大学原地踏步以外,其他8所高校在全国的排名均有上升,像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全国的参考排名甚至挤进了前20,相当于985高校的水平,展现出了卓越的医学实力。首都医科大学虽然不是双一流,但医科实力相当强劲,也非常受高分考生的青睐,今年在全国的排名上升了6个位次,位列第39位。

在前几年的排名中,南京医科大学一直领先于南方医科大学,而今年南方医科大学实现了反超。南方医科大学的排名呈现一路上升趋势,从2022年医学院校第7名,再到2023年的第4名,今年更是闯进了前三,超越众多实力派医学院校,实属不易。

医学院校排名大变动,滨州医学院成最大黑马,蚌埠医科遭遇滑铁卢 - 天天要闻

今年有很多医学院校在全国的排名都有提升,进步幅度最大的要属滨州医学院,该校去年在全国的参考排名是第376位,而今年一下子提升至第253位,上升了123个位次,反超了10多所医学院,滨州医学院也成为了今年医学院校中最大的黑马。

除了滨州医学院以外,进步幅度比较大的还有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其中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医学院去年还未进入全国前600,而今年在全国的位次是第518位,至少提升了82个位次。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虽然成立时间比较短,但起点较高,发展速度也非常得快,在全国的排名稳步提升,今年更是取得了第202名的历史最好成绩,比上一年提升了51个位次,比2020年提升了243个位次。按照这个发展速度,未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或许与前百强的距离越来越近。

医学院校排名大变动,滨州医学院成最大黑马,蚌埠医科遭遇滑铁卢 - 天天要闻

有排名上升的高校,自然也就有排名下降的。下滑幅度最大的是蚌埠医科大学,从去年的第325位跌至今年的433位,下降幅度超过100个位次,简直是遭遇了“滑铁卢”。更有意思的是,安徽的3所医学院校竟然是集体下滑,安徽医科大学从第140位跌至第154位,皖南医学院从第351位跌至第408位。

除了蚌埠医科大学以外,赣南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下滑幅度也比较大,均超过了60个位次。值得一提的是,蚌埠医科大学和赣南医科大学均是去年11月份由医学院升格为大学的。

最近教育部又发布公示,拟同意牡丹江医学院更名为牡丹江医科大学,海南医学院更名为海南医科大学,海南医学院今年位列全国第322位,比上一年以胜利20个位次,而牡丹江医学院的排名则出现了下滑,由第528位退至第554位,牡丹江医学院成功更名后,或将成为排名最靠后的医科大学。

能否成功更名大学和综合实力有很大关系,单从软科的这份排名中来看,除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这个特殊的例子以外,在以学院命名的医学高校中,滨州医学院和新乡医学院的排名最靠前,这两所学校也在更名大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定能成功蜕变为大学,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医学院校排名大变动,滨州医学院成最大黑马,蚌埠医科遭遇滑铁卢 - 天天要闻

总的来看,全国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在前600强之列,但也有个别高校尚在600名以外,比如长治医学院甘肃医学院南昌医学院新疆第二医学院等,这些高校或许与发展较晚、资源积累相对不足等因素有关,虽然暂时比较落后,但也蕴含着无尽的潜力和希望,他们正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唐尚珺结束第16次高考:我走了弯路,不希望有人学我 - 天天要闻

唐尚珺结束第16次高考:我走了弯路,不希望有人学我

2024年6月9日,最后一场生物考试结束,35岁的唐尚珺走出考场,他的第16次高考宣告结束。 唐尚珺出生在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公安村,从2009年至今参加过16次高考。过去,他曾被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录取,但都放弃了,选择继续复读。 2023年,唐尚珺参加了第15次高考。他考了594分...
@所有考生:拼过了,你们都很了不起!看厦门家长及亲友花式迎接考生 - 天天要闻

@所有考生:拼过了,你们都很了不起!看厦门家长及亲友花式迎接考生

在厦门一中思明校区外,一考生家长开心拥抱走出考点的孩子。(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昨日高考结束,记者前往厦门一中思明校区、厦门双十中学枋湖校区、海沧实验中学等考点,采访考生以及在外等候的家长。昨日下午6点半,记者在厦门一中思明校区门口看到,许多考生走出考点后,与前来迎接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来一个大大的拥...
唐尚珺第16次高考结束:发挥得不是特别满意,分数应该和2023年差不多,倾向于报考师范专业 - 天天要闻

唐尚珺第16次高考结束:发挥得不是特别满意,分数应该和2023年差不多,倾向于报考师范专业

6月7日到9日,唐尚珺在广西防城港市迎来了人生中的第16次高考。在此之前,他以坚持复读考清华而出名,曾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录取,因故未上。2023年7月,当他决定去华中师范大学念师范类专业时,又因未选择服从调剂,高考志愿滑档。9日晚,九派新闻在防城港见到了刚答完人生中第16...
娃哈哈给高考学子送水,考生一个接一个开心拿水 - 天天要闻

娃哈哈给高考学子送水,考生一个接一个开心拿水

高考三天已经结束了,现在是6月10日,考生们也松一口气了。想必在这三天里面,考生们的心情每个都很不一样。高考已经结束,考生自己心里也有底了,考得怎么样,成绩会怎样,自己应该相当清楚了。是名落孙山,还是金榜题名;是选择继续复读,还是选择进入社
2024年高考落幕 莆田考生共同奔赴新的未来 - 天天要闻

2024年高考落幕 莆田考生共同奔赴新的未来

考生走出考场东南网莆田6月9日讯(本网记者 吴炳端 卢建伟 文/图)6月9日下午,随着高考最后一科生物学考试结束,为期3天的高考正式落下帷幕。卷合笔落,如刀剑回鞘,同学们正式告别高中时代,奔赴新的未来。家长在考场外翘首以盼记者在莆田一中、仙游一中考点看到,考场外围满了前来迎接考生的家长们,他们手捧鲜花,或紧...
高考最后一天!考生:题型相对创新,跨学科融合明显 - 天天要闻

高考最后一天!考生:题型相对创新,跨学科融合明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宁 崔文灿 孙唯 陈亮 秦小杰 朱嘉乐 实习生 龙名扬 张佳慧 邱晨希 罗钰涵 刘雅萱 陈艺铭 王樱淋高考最后一天,上午的考试科目是化学和地理,下午是思想政治和生物。记者兵分几路采访,发现大部分考生心情都不错,整体而言,最后一天的考试科目难度适中,偶有未见过的题目,但考生们都全力以赴,尽...
考生回忆高考化学题:“送分题”不见了 - 天天要闻

考生回忆高考化学题:“送分题”不见了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邹浩 张屏 张裕 李碗容 狄鑫实习生 刘嘉慧 张伊婷6月9日上午,考完化学的高考考生纷纷表示,今年的化学试题不再有“送分题”,考查内容和常规试题有所不同。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考点的考生王同学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化学有机的大题打破了常规思路,会让考生猜一个物质的结构,这是之前没有碰到过的。华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