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融合辟育人蹊径 追求卓越立科创潮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交叉融合型电子机械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巡礼

2023年03月26日18:24:16 教育 5696

交叉融合辟育人蹊径 追求卓越立科创潮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交叉融合型电子机械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巡礼 - 天天要闻

卷首语

今日世界,高性能机电装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其研制能力堪为国家科技水平与实力的重要体现。机电装备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以机为主,电服务于机,如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机械装备,其目的是实现优异的机械性能;二是以电为主,机服务于电,如雷达、通信等电子装备,其目的是实现优异的电性能,而这正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宝岩为代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几代机电人数十年孜孜以求的“逐梦”主战场。

作为我国电子机械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地,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机电交叉专业——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与工艺,这里率先建立起了领域内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这里开辟出了我国电子装备机电耦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新领域。中国天眼——fast柔性索托系统之由来、“逐日工程”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之成功,普罗大众的目光因之一次次地汇聚于此,今天,被中国电子学会认定为“形成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机电交叉融合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有爱国奉献精神、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毕业生”的西电机电人再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在大国科技逐鹿以及人才培养竞争白热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凝聚了西电近三十年人才培养经验所形成的卓越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与思考?他们遇到哪些难题?他们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今天,就让我们与记者一道,去位于中国秦岭北麓的这座电子科技人才的殿堂一探究竟,一觅问题的答案。

一、“课程群”+“知识图谱”,以“重构优化”之务破“育人课程”之困

电子装备是机电紧密结合的系统,其电性能的实现不仅与机械、电子、传热、控制等学科水平密切相关,更取决于它们的交叉融合。机械结构不仅是电性能实现的载体和保障,且往往制约着电性能的实现与提高。“交叉”、“融合”这两个在未来科技竞争中被认定为具有重量级价值的语汇在机电人的生活里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他们是生活在若干个学科“交集”重叠区域的一群人,重叠意味着重压, 这决定了这里的劳动者的培养在锻造的时候就比传统单一学科要面临更大的难度,这种难度首先体现在学时矛盾上,不仅传统的“机械”、“力学”、“低频”、“高频”、“数字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组团来抢占学习者的时间,新业态、新工科的情况下,“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等华服登场,学习者有限的学习时间更显捉襟见肘,大有“望洋兴叹”之困。

(1)重构,专业基础课以“课程群”的方式被重新打开

如果将一门门课程按照模块如庖丁解牛一样拆解,“零件”铺展在一个平面上,重复,这个时间的潜在“杀手零件”便会很快凸现出来,“机构综合与运动学分析”就是这样一个换个马甲反复出现的“零件”,最终,多余的“马甲”统统没收,它被放在“机械原理”这盘菜中“精讲”,学习者时间就在这样的没收中被有效回收,进而,“机械原理”、“精密仪器”、“机器人技术”等课程被归置到机械课程群,以此类推,学科各自为战的孤立状态成为历史,集群化的整装再出发创造了新的历史。

(2)实例,让工程背后的数理本质“浮出来”

“泰勒级数展开”,高等数学的接触者对此不会陌生。在西电机电工程学院,天线机电耦合理论模型在数理基础课的课堂上出现了,这来自施教者的“匠心”,将典型科研案例引入数理课堂,抽象被实例拯救,这种拯救甚至延伸到数学建模的下沉。在机箱机柜设计中,“神七”返回舱机载机箱的设计案例被引入,白天亦懂得夜的黑,实例是懂得的催化剂。

(3)贯通,专业核心课的“硬核实力”

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少林寺藏经阁的扫地僧是一个行走的“藏经阁”,一个个潜入经阁的偷“艺”者在他面前都败下阵来,究其原因在于他的“贯通”。对于任何一个电子机械领域的卓越人才而言,“天线原理与结构”、“机器人结构与控制”、“电子设备热控制技术”、“电子部件三维打印技术”就是他们走向“贯通”的四本“秘籍”。它们在增进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上可以以少胜多,因此,成为课程体系重构和优化的重点,进而,在解决课程时效比中居功至伟。

二、“创新工程坊”+“科教产平台”,以“思维赋能”之本就“育人模式”生成之实

基于30余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发现,传统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交叉综合能力偏弱,这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科技难题上的表现尤为明显,不能从复杂表象中抓住问题实质,如何破解?钥匙在实践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里。

(1)入坊,一场主动出击的学习远征

身处机电工程学院的本科生,遇见工程坊是其求学生涯中的深刻记忆。这种以跨专业跨年级的博士、硕士、学科导师为特征的工程实践之船以项目的名义,每一年都会在学院的动态信息发布栏里“招兵买马”,从“机械综合实践”创新坊到“机器人”创新坊,数量之多,覆盖之广,总能让你成为“兵”或者“马”,策马扬鞭之下,收获的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而这是工坊创立的初衷。

(2)实习,科教产平台上的新兵拉练

每年,学院有二百名左右的学生都会拿上行程表,在计划的时间,背起行囊,等待开往远方的客车。旅途的那一端是一个个培训基地。西电与中国电科集团装备研究院、华天科技等骨干企业建设了包括“电子产品结构设计”、“高端电子装备制造”在内的16个产教融合培训基地,这还不包括与之具有同样价值的科教平台,它们是,依托“逐日工程”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建设的“微波无线传能”平台,依托天线与微波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中国天眼——fast建设的“大型柔性天线”平台,与中国电科14所共建的“电子装备结构技术联合创新研究中心”。强大的“基地”+“平台”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战场,学生的交叉综合能力以及面向新业态和新工科的工程实践能力在这样一次次的拉练中得到提升,汗水之下,曾经入学时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之上有了士兵的模样。

(3)思辨,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武器

在西电,有一类特殊的课程总能吸引学生锐利的目光,国家级教学名师梁昌洪教授的《科学精神与方法》便是其中的代表,这是打鱼人授之于渔的苦心孤诣,进一步讲,段宝岩院士的“逐日工程及其关键技术”以及吴伟仁院士的“探月工程中的机电耦合前沿技术”,更是为正在进行中的这种系统的方法的学习送来最新的思考“实例”,在这样一种培养氛围中,视野的开阔,工程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思辨能力的大幅增强都显得不那么令人意外。在这样的育人模式之下,卓越人才的呼之欲出亦为文章的应有之义。

三、“重大项目”+“课程思政”,以“塑人以骨”之功成“育人以德”之制

两个问题在对毕业生的调研与在校生的分析中凸显出来:一是对实际工程中的硬骨头不敢啃、不想啃;二是众数值仿真、轻实物研制。两个问题指向一个症结:科学信仰与意志力在迎难而上和遇难而退的分水岭凝望着一个科技工作者的风骨。问题廓清,知所由来,必有良方。

(1)思政,从身边的故事讲起

西电,这座深具红色基因的学府本身就是一本鲜活的思政教科书,起步于1960年的机电专业,一路走来又为这本教科书增添了新的卷页,院士领衔的导学团队成为打开这本教科书的重要方式,“开学第一课”,“电子机械大视野”,机电人讲机电背后的故事,“科创”、“报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卡脖子技术”,这样的渐渐词语汇聚,润物无声,心灵被心灵震撼,人生被人生引导,勇气被勇气激发,骨气在对灯塔的仰望中重塑。

(2)闯关,独一无二的“训练题库”

学院组建了教学名师领衔的教学团队,开发了跨学科综合性“实验+实践+项目”的意志力、耐挫力训练题库,预埋陷阱或障碍,使学生在攻坚克难的闯关中增强能力与勇气。马世航,2021级本科生一个意志力提升项目的闯关成功者。提升项目锻炼后,针对中国工程院发布的深空探测难题,他提出了星表飞行器推进创新方案,这得到我国“天问一号”张荣桥总师的肯定和鼓励。

(3)参研,重大科研现场最年轻的身影

让本科生加入研学团队,走进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战场上最年轻的“兵”将遇到现实中最难的“题库”。你可以不行,但学校允许你不行,你更可以挑战,翻山越岭的历练以及“战场”上的见闻,激发的不仅是乐于钻研、献身科研的意志品质,更收藏了以后漫漫科研之路上一次次“狭路相逢”之时获得力量感的“画面之源”。

结束语

交叉融合型电子机械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我国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拔节而长的现实发展路径。课程体系优化的同时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近五年来,学科竞赛获国家一等奖32项,二等奖130项,毕业生中涌现出高亮、訾斌、丁贵广、罗鹰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重点项目总师等领军人才,受到行业学会和专家高度评价。与此同构,学科和专业建设亦成效显著,荣获2021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完成国家规划教材4部,获批国家一流课程3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国家新工科教改项目1项,4人入选国家教指委委员。学校获批国家一流专业6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电子机械专业群。此外,理念与做法被多所高校借鉴采用,《中国科学报》、cctv、《科学中国人》、凤凰卫视等媒体分别作了专题报道。(作者/关宏才)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事业编增加!2所高校,拟升本 - 天天要闻

事业编增加!2所高校,拟升本

近日,中共宁夏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官网发文称: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高校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推动优化高校办学层次,积极做好国家政策支持的升格院校机构编制保障工作。申请将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纳入中央编办高校备案名录管理,...
广州中学:二期扩建工程即将竣工 今年扩招40人 - 天天要闻

广州中学:二期扩建工程即将竣工 今年扩招40人

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邹卫 5月4日,广州中学凤凰校区举行招生开放日,为前来参观的家长学生准备了打卡攻略,将学校地图印在卡片上,并让家长学生以打卡的形式熟悉校园环境。据了解,2025年,广州中学扩招约40人。广州中学招生开放日,吸引了不少家长、学生前来咨询。学校将开设2个钱学森班2025年广州中学扩招40人后,招生计划...
高薪又稳定!女生学工科的四大宝藏专业及院校推荐 - 天天要闻

高薪又稳定!女生学工科的四大宝藏专业及院校推荐

在传统认知里,工科常与工地、车间画上等号,看似不适合女生。但实际上,有不少工科专业学习强度适中、就业灵活、薪资可观,尤其适合理科思维好的女生。小编特整理了适合女生报考的4大工科专业,一起来看!
金融学类专业选科要求为何不同?看完就懂了 - 天天要闻

金融学类专业选科要求为何不同?看完就懂了

金融学类专业综合性较强,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2025年拟在川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中,不同高校的金融学类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并不相同。那么,金融学类专业为何出现多样化选科要求?赶紧了解起来!
暴增1046%!华图山鼎公布2024年成绩单:营收超28亿元 - 天天要闻

暴增1046%!华图山鼎公布2024年成绩单:营收超28亿元

微成都报道 日前,华图山鼎(300492.SZ)公布2024年年报。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32亿元,同比增加1046.34%,净利润5299万元,同比增加157.62%,扣非净利润2444万元,同比增加123.09%。报告期内,华图山鼎基本每股收益为0.38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94%。公司2024年度分配预案为:拟向全体股东每
智能时代,家长需要哪些新型教育思维? - 天天要闻

智能时代,家长需要哪些新型教育思维?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开始与医疗、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AI不仅走进了家庭,也逐渐走进了家庭教育领域。各种智能育儿软件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有儿歌类、早教类、培优类、咨询类等,不一而足。各种智能育儿设备如早教机、学习机、故事机、下棋机器人等,也让家长们感到既新鲜又应接不暇。在人工智能不...
又遇爆炸事件 卡式炉如何安全使用?手把手教学 - 天天要闻

又遇爆炸事件 卡式炉如何安全使用?手把手教学

正值假期有不少人选择和朋友家人一起出门露营、野餐感受自然但是,近日陈先生与邻居在户外烧烤时使用的卡式炉突然爆炸导致7人不同程度受伤 因其便携性卡式炉是许多人露营、户外烧烤的热门选择但背后的安全隐患也需要高度重视卡式炉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往下看⬇️卡式炉的危险不容小觑 卡式炉,又叫便携式丁烷气炉...
@2025高考生!这些985中外合作项目,低分也能捡漏名校! - 天天要闻

@2025高考生!这些985中外合作项目,低分也能捡漏名校!

想以更低分数上985名校?还能拿双学位、学国际课程?中外合作办学正成为高考生的热门选择。这里整理了18所985高校的合作项目,从录取分数、学费、专业特色三个方面分析,帮你找到最适合的选项。一、顶尖名校项目:降分明显,但学费不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