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年一道坎,大多数读书的过来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某个阶段的学习成绩还行,到了下一个阶段却猛地一落千丈。很多家长将原因,归结于学业负担的增加、孩子不够聪明、受到了某某事物的影响等,但是总结这些因素,不难发现,孩子成绩的突然下滑,其实早有预兆。那么,初中孩子成绩不稳定是什么原因呢?
关于初中孩子成绩不稳定是什么原因,小编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几点,一起来看看吧!
1、学生很难处于同一种应试状态
学生要想考好某次考试,“适应性”很重要。如果说考生在某次考试的时候,状态不好,那么很容易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例如说心理状态,身体状态等等。特别是初三的学生,很多考生由于“挑灯夜战”,身心疲惫是正常的现象。心在考试中背着心理的包袱,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考试不能正常发挥水平。
2、复习抓不住重点,经验不足导致没有正确思路。
临近考试,老师们会给出很多的复习重点,对于学生来说,这好比救命稻草一样珍贵,然而很多同学认真地划定的范围,然后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具体的考点是什么?哪些是自己的弱项?到底想复习什么?这些问题都困扰着学生们。然而学校的老师没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结果就是大家都在复习,但是具体着重复习什么,大家都是一头雾水。
我们家的孩子就是这样的情况,总是抓不住重点,没有正确的思路,直到后面在途途课堂做了学习规划,成绩提升了不少,各科目都是有窍门的,专业人士点拨一下,思路都清晰很多,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做家长的终于松一口气!
3、学习方法不符合自己的习惯
其实有很多同学都存在这种情况,努力学习的时候容易陷进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学习吃力,总是出错的时候,要学会跳出自己的角度,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下自己的情况,是题型不熟,还是记忆问题,错误的表象下是否有一个核心的自身弱势存在,如果存在,如何去改变这个弱势才是真正的解题思路!
4、学习习惯不好
小学的时候,孩子课业压力小,语文、数学外加英语不外乎三门主科。然而这个时候就有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尚可,但是写作业就居然要写到8-9点多。写作业不专心、开始写作业前拖拉、不懂得在学校课间休息的零碎时间学习,是很多小学生的问题。到了初中,原来的两、三门主科一下变成五、六门主科,许多从未学过的新学科同时出现,一旦不能及时消化,就会引发雪崩式的崩塌。
5、学习方式不对
很多学生学了12年,却仍然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语文英语靠背,就以为数理化生也靠背,死记硬背的后果就是苦学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不懂得将所学的知识分类整理,建立知识体系,是很多同学的毛病。学习方法的不对,导致的就是学习效率的降低。在初中三年,学习科目越来越多,时间越来紧张的情况下,学习成绩的比拼,更是效率方法的比拼。
以上就是初中孩子成绩不稳定是什么原因的总结。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忽高忽低时,一定要耐心一点,先找原因,再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当孩子成绩考得还不错的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和孩子讨论,这个好成绩是怎么得来的?他做了什么,会有这个好成绩?引导孩子看到他是能够考好的,自己有这个能力,当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发挥出来,他们的信心就会更足了,成绩就会稳定下来,不会忽高忽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