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那些成绩不行却逆袭的孩子:他们靠什么改变了命运?

2022年12月12日22:48:03 教育 1665

我身边那些成绩不行却逆袭的孩子:他们靠什么改变了命运? - 天天要闻

文丨吕静贤

(注:此文是上一篇的姊妹文。也是上一篇的补充和继续)

本文概要:

1、相比起学历来说,专业其实更重要;

2、一个人要想在某专业、某领域有所建树,应该明白:

学历起的作用并不大,仅仅只是一个敲门砖;

而专业知识也仅仅只是一个技能,是最基本的东西;

真正决定一个人在某领域能走多远的主要因素,则是这个人的综合素质。

高考成绩不好还能逆袭吗?

01

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成绩决定了一个孩子将来的发展好坏和生活(包括人生)的质量。

因为成绩好的优势就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可以上好的学校、进好的单位、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可以说,拥有好的成绩,就等于前途一片光芒。

也所以,我们大部分孩子都用数十年的埋头苦读,去换回那一张薄薄的但看起来非常重要的高考成绩单。

02

但,高考成绩,包括读什么学校,真的是决定一个人将来发展和工作好坏的主要因素吗?

我觉得不是。

为什么?

因为在我的身边,我亲眼看到好几个高考成绩不佳,只考上大专的孩子,出来社会都逆袭了。

比方说A(这个我在前面一文中也提到过)。

A出身农村,父母养猪、种田,拼尽全力供他读书。A通过努力考上了一个三流大专。毕业出来后,A开始了开挂、励志的人生模式:工作顺风顺水,在城里买房,娶妻、生子,把父母也接到城里来住。A成了身边、周围人的榜样。

还有B。

同样B的父母也是打工的,父亲靠开摩托搭客挣钱,母亲卖菜。B的家境不怎么样, 而且B的成绩也不怎么样。高考,B和A一样也是考入了一个二、三流的大专。毕业出来社会,B同样也是混得非常好,不到几年就在城里付了两套房的首付,并成为单位里的中层干部受到上面的重用。

C是我同事的女儿。

一开始大家并没怎么看好她。因为她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可以说平平,不好也不差。同样她高考也是考到了一个二、三流的大学:某某警官学院。学历也是大专。有同事暗地里调侃:这个学校出来的都是做保安的。

刚出来社会两三年,C还在某律师事务所实习。当时身边很多同龄人都在考公,甚至已经不少已经考进单位。而C还仅仅只是一个律所的实习生。有同事已经在暗地里摇头。

又过了两三年,再见C,已经是一名律师。与另一名认识的律师出现在法庭上,不同的是,两人分别代理原、被告。

C,将来的发展也不会差。

这几个都是我身边真实的例子。

他们高考都没有考到好的分数,学历也是最低点:大专。而且家境也不怎么样,可以说在他们出来社会的发展中,父母帮不到什么。但他们都靠自己逆袭了。

为什么?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认为改变他们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所学的专业。

A、B,虽然学历低,仅仅只是大专。但他们的专业好,出来社会时,正是该专业大量需要人的时候。

而且该专业也特别讲究专业性,没有该领域的毕业证书也从事不了该领域的工作。

而这一点,相对来说,一出来社会他们就少了很多竞争对手。

再加上社会的刚需,所以当他们走上社会从事该领域的工作时,自然就会如鱼得水。

C的成功也是如此。虽然她起点低,但她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持之以恒地坚持。到最后,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所以,什么才是一个人学习和发展中最重要的事?

我觉得,那就是一个人对将来工作(专业)的选择和方向。

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重要的成绩,反而在这里起不了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小时候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

03

在我看来,孩子读书时成绩固然重要,但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和选择。

这才是最重要的,但这也是最难做到的。

因为这与一味地埋头读书不同,它需要动脑去思考。而这思考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短则可能几个月,长则要数年。

这思考需要联系、结合自己的实际: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我想做什么?为什么?

而且不单止要联系、结合自己的实际,还需要对现实、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拥有一定的知识量。

这样,才有可能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方向,有清晰而科学的规划。

否则,那只是幻想或空想。

但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

实际上是:我们大多数孩子都在一味地埋头读书,只求通过眼前的考试。再远一点,就是希望将来能考上什么什么学校。

却很少去思考自己将来准备、想从事什么专业或选择什么领域。

如果再想多、想远的话,反而是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幻想。

这真的很可悲,也很可惜。

因为我们眼前在努力、在行动,都是为了将来的某个目标和方向。

但我们此刻却连努力、行动的目标和方向都没搞清,却在那一味地埋头苦做,可不可惜?也可不可悲?

或者说我们将眼前的得到某个分数、考上某所学校当做学习的目标,以为做到这一切,将来就一定不会差。却从没去好好思考将来具体的发展和规划,也即方向。如无头苍蝇一样,撞到哪就是哪。被所谓的命运所摆布。

很多苦读数十年,拿到大学毕业证,出来社会却找不到工作的孩子,都是这种情况。

回到前文,A、B也许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无意中撞到某个好专业、适合自己的专业。一出来就能顺利地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发展前景良好。

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难道我们就要把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甚至人生托付给这所谓的运气和命运?

不,我们应该主动出击,主动思考,主动并提前规划。甚至早早地开始思考并规划。

04

其次,除了早一点思考和规划外,我们还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即各方面都要去成长。

因为真正的成长,应该是多方面、全面的,而不是仅仅某一方面。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仅仅只重视成绩,就会:

1、导致孩子高分低能。

我们的大脑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存储知识,另一个是应用知识。

这两个功能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离开哪一个都是不完整的。

如一味地存储知识而不去应用知识。学到的知识也仅仅只是纸面上的理论,而发挥不出任何作用;

同样,如果一味地实操却不去存储知识,那么这实操也仅仅只是表面上的依葫芦画瓢,里面空空无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而我们现在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主要做的就是单一地存储知识,却从不去实践。这就犯了上面的第1个错误:一味地存储知识而不去应用知识。导致学到的东西,不能应用到现实中。从而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力所学的东西,也变成无用的东西。

最终成为高分低能的人。

2、短板效应。

该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

若要使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所以,我们将一个人学习成长最宝贵的十几年时光都放在了考试学习上,却忽略了其它能力的培养。当有一天我们出来社会,就会发现,学习成绩带给我们的东西并不多,至多仅仅只是进入某个行业的通行证。而真正决定我们能走多远甚至多好的决定性因素,则是我们的综合素质。

但是,现实是很多父母都要求孩子一味地埋头学习。这其实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伤害。

3、丧失创造力。

不论在任何领域,真正有所成就的都是那些知识渊博并精神生活丰富的人。

知识渊博,意味着我们内心里拥有丰富的创造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歇。

精神生活丰富,意味着我们有丰富的想象力。

当这两者结合起来时,就变成了创造力。

那些在各领域有所成就的人,都是这两者的结合体。而他们施展才艺的技能,仅仅只是他们表达丰富内在的工具。

所以我们如果希望孩子将来能在某领域有所成就、有所建树,就应在孩子小时候培养他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并拥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人。

而不是仅仅一味地埋头做题、考试。

方向对了,走得再慢也不怕

05

回到开头,我们能从前面的几个例子中获得什么启示?

我的感受就是:方向对了,走的再慢也不怕。

如A、B,包括C,他们毕业刚出来社会时,起点都低于同龄人。但为什么后面他们越走越顺畅,甚至没多久就超过了许多人?

那是因为他们选对了专业,选到了适合自己而又需要人并具有一定发展远景的专业。

所以当他们投身这个专业时,才会如鱼得水,越做越好,并发展出自己的事业。

而眼下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却难以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这是为什么?

那是因为一开始,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在选专业上下功夫,而把关注点、着眼点放在学历和学校上。

很多人把找不到工作归咎于内卷,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

而且这表面现象也反映了大多数人所犯的一个共同错误,就是:一味地追求学历。

所以当我们要求孩子一味地埋头读书、学习时,当我们眼睛紧紧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时,我们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观察孩子,并为孩子提供更广、更大的世界?而不是紧紧、死盯着他(她)的成绩?

要知道,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知道我们想要去的方向。

而且如果我们想在某领域获得一番成就,我们就不仅仅只要拥有课本上的知识和单一的专业知识。我们还需要有丰富的各领域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包括我们想要生活好,都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积极的行动力。

而这一切,都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锻炼,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锻炼出来的。但现实是,很多孩子都是把小时候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课堂学习、做题上。等长大后经过社会的锤打才发现自己似乎缺少什么。

而这时,孩子的思考、行为模式,还有三观都已基本成型,也就是所谓的树已成型。

所以父母,请珍惜孩子学习、成长的宝贵时光,好好、科学地培养和教育孩子,放长远目光,而不仅仅只局限于眼前的学习成绩。

否则,那只会耽误孩子和孩子的人生。

我们都爱孩子,但因为爱的质量和能力不同,最终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吕静贤,一个育儿路上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母亲。喜欢我的文章,可关注我的公众号:吕静贤。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无笔试!部分有编制!河北1单位公开招聘13名工作人员|职等你来 - 天天要闻

无笔试!部分有编制!河北1单位公开招聘13名工作人员|职等你来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公开招聘3名工作人员招聘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由保定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携手共建,是一座集研究、收藏、保护、展示、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也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标志工程。因工作实际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以下岗位,即...
“这功夫AI取代不了”!厦门职教“十八般武艺”实力炫技 - 天天要闻

“这功夫AI取代不了”!厦门职教“十八般武艺”实力炫技

厦门市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5月14日在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正式启动,今年的主题是:“一技在手,一生无忧”。  2015年,国务院将每年5月的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2022年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为5月11日
2025青海二本大学排名 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 天天要闻

2025青海二本大学排名 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2025青海二本大学排名靠前的院校有青海民族大学、青海理工学院、青海大学昆仑学院等,这些院校涵盖了医药、海洋、师范、经济等多个领域,为考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大家可以看一看。
带编有补贴!本科起报! - 天天要闻

带编有补贴!本科起报!

招人了!招人了!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襄州区人民医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9名备案制编制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引进10名医学博士或学科带头人快来看有没有适合的岗位备案制编制专业技术人才59名招聘计划59名(其中:医师48名、技师5名、药师2名、其他专技人员4名),岗位需求如下:(点击放大查看详情)基本条件年龄要求(年龄...
2035年200万教师过剩:你的编制还能“铁”多久? - 天天要闻

2035年200万教师过剩:你的编制还能“铁”多久?

最近这几年,教育行业发生了不少大变化,很多人可能都感觉到了。就拿教师岗位来说,曾经被看作是妥妥的“铁饭碗”,现在却悄悄发生了改变。先给大家看一组惊人的数据。过去十年,全国小学数量减少了35%,按理说教师数量也该跟着下降吧?可实际情况是,专任
西坪一小召开“品读经典,笔绘书香”教师读书分享会 - 天天要闻

西坪一小召开“品读经典,笔绘书香”教师读书分享会

在知识的星河中,经典著作如璀璨星辰,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为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与专业能力,近日,西坪一小成功举办了“品读经典,笔绘书香”教师读书分享会。此次活动,宛如一场充满智慧与温情的精神盛宴,让教师们在经典的滋养中,收
最新放假通知:不调休!不免费! - 天天要闻

最新放假通知:不调休!不免费!

盼望着盼望着下一个假期就快要来了!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端午节放假安排如下:5月31日(周六)至6月2日放假,共3天!本次端午节放假不调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端午节假期高速不免费哦!端午假期购票日历来啦!!!今天可购买5月30日火车票预填信息快速购票在火车票起售当日页面点击购票信息...
河南省的高考难度很大,河南省的高考学子们不容易。 - 天天要闻

河南省的高考难度很大,河南省的高考学子们不容易。

进入5月中旬,高考越来越临近,家长和考生朋友们的心情会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焦虑,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放松心态,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每年的高考总是在各大网站和媒体霸屏,高考难度大,压力大,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殊不知河南的高考压力和难度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