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2022年11月03日14:52:19 教育 1463

关于教材改版的事情,学生和家长已经不陌生了,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每隔一段时间学生使用的教材就会进行改版,里面的内容或删或改,总之不同时代的学生用到的教材版本可能都是不同的。

可能以前家长对教育部门有着极高的信任,对教材的问题并不怎么在意,但是经历了人教版数学“毒插图”事件后,家长就变得很敏感,对于教材的内容格外重视,尤其是经常辅导作业的家长总能发现一些颠覆自己认知的事情。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比如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斯人与是人”风波,就让很多人开始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感到怀疑,明明自己学的是“斯人”,却被告知从未有过这个版本,正当人们还沉浸在所谓的“曼德拉效应”的解释中时,又有家长发现了语文课本和自己记忆出现偏差的内容,再一次将语文课本改版的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难道真的是记忆出现偏差?

人们总说毕了业之后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但是对于那些烂熟于心的古文,相信很多人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简单起个头就能背下来,尤其是那些名言警句更是张嘴就来。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记得小时候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时候,对其中那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记得很清楚,但现在却被告诉说一直都是“是人也”,不相信的人回头翻看课本发现确实如此,有人就开始怀疑难道真的是记忆偏差了?

这件事情的探讨还在继续,就又有家长发现以前背诵的“锄禾”现在也改叫了“悯农”,难道又是所谓的“曼德拉效应”造成的吗?毕竟这首古诗可是学生们最先学习的那一批,而且几乎人人都能做到张口就来。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有些家长在第一次听到孩子背诵“悯农”的时候都有些错愕,还觉得是不是孩子背错了名字,但看到课本后就只能无奈叹息“看来以后语文也辅导不了了”。

但是难道真的是人们的记忆出现偏差了吗?实际不然,斯人版本确实存在,也有很多人找到了对应的课本,只不过是一些地方版本,而人教版确实没有用过“斯人”字样。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而“锄禾”变“悯农”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在流传下来的古诗中,悯农有两首诗,为了便于学生区分才会改成“锄禾”,而现在强调尊重原作者,那么教育部门就在研讨后将其改回了“悯农”,然后用“其一”“其二”来进行区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教材版本的不同,才造成了这些“误会”。

教材版本不同的背后,有很多现实原因,家长也不要太过纠结

很多人觉得教材版本变来变去,岂不是给家长辅导作业添麻烦吗?难道以前的版本就不能用吗?其实这背后有很多现实的原因。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以前受到时代背景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很多教材内容并不是很严谨,而现在教育资源逐渐丰富,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教材自然也要与时俱进,对于一些学生无法理解或者是与时代脱节的内容就要进行更改,这样也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当然家长肯定会有些不理解,但是也不用太过纠结,很多知识都不是一概而论的,家长也要能够求同存异,不要过于敏感,毕竟时代不同,学生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不能总用旧观念去处理问题。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但是教材改版的时候,也不能光顾着创新,那些经典且很好的作品还是应该保留的,尤其是不能以一些荒诞的理由进行删改。

教材版本更新换代,家长要如何辅导,才能不带歪孩子呢?

虽说现在语文教材已经达到统一版本,但是其他教材还会存在地方差异,那么必然会出现知识点的细微差别,那么家长在面对这些差异的时候,就要守好一个原则,那就是一切以学生所学书本为准。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当发现孩子学的知识和自己不一样的时候,家长不要一意孤行,可以去翻看书本,必要的时候可以和老师取得联系,询问正确的知识点,在得到确切的答复后再教孩子,千万不要“死鸭子嘴硬”。

另外家长要知道现在的知识点和以前有很大的区别,在带领孩子预习和学习之前,家长自己要先简单学习一下,因为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家长教错了的话,再更改就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第一遍所学知识一定要严谨且正确。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笔者寄语】每个时代学生所学的知识整体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但在很多细节方面还是会有区别的,尤其使用不同版本的地区更是差距明显,那么家长也要合理看待这些差别,不要过于纠结,尊重课本和老师的讲解,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一起研讨,但教孩子还是以课本为主,以免给学生带来困惑。

话题:你小时候学的是哪个版本的教材?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英语学习新赛道:奇速英语,开启你的词汇逆袭之旅 - 天天要闻

英语学习新赛道:奇速英语,开启你的词汇逆袭之旅

英语学习新赛道:奇速英语,开启你的词汇逆袭之旅在英语学习的漫漫长路上,词汇量就像基石,决定着英语能力这座高楼能盖多高。很多同学都在为记单词发愁,不是背了就忘,就是面对枯燥的单词书提不起兴趣。
最低录取控制线为615分,2025年太原中考录取分数线公布→ - 天天要闻

最低录取控制线为615分,2025年太原中考录取分数线公布→

7月10日,太原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发布公告,太原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成绩于7月11日揭晓;普通高中录取不分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为615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01成绩查询1.7月11日起,考生可登录“山西招生考试网
00后组团“打怪”!深港澳学生“揭榜”挑战企业技术难题 - 天天要闻

00后组团“打怪”!深港澳学生“揭榜”挑战企业技术难题

企业遇到技术难题,找谁解决?这次,深港澳三地的00后学生组团来“揭榜领题”了!7月10日,首届深港澳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与应用大赛在深圳鹏城技师学院拉开帷幕,这场特别的比赛,让在校学生直接挑战企业抛出的真实技术“考题”。本次大赛由深圳市人社局、教育局、总工会联手打造,深圳市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承办,香...
枣庄职业学院:跨国联动,共启职教新篇章 - 天天要闻

枣庄职业学院:跨国联动,共启职教新篇章

6月27日,由枣庄职业学院与老挝巴巴萨技术学院联合主办的“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应用推广项目启动仪式暨导游员职业标准培训”通过线上方式成功举行。活动以“标准引领·实践协同”为主题,旨在推广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助力老挝旅游人才培养,深化中老职业教育合
杨素秋,履新职 - 天天要闻

杨素秋,履新职

日前,记者从可靠信源获悉,著有《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一书作者、原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杨素秋,现已履新西安戏剧学院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
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通报“学生李某某遭班主任教师不当教育”:对班主任予以解聘 - 天天要闻

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通报“学生李某某遭班主任教师不当教育”:对班主任予以解聘

来源: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情况通报近日,网传关于我校学生李某某遭班主任教师不当教育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对此,学校已经成立工作小组,主动配合教育、公安等职能部门开展情况核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关于李某某遭“班主任教师让同学殴打”的情况核实2025年6月20日(周五)上午9时35分(大课间结束),404班学生李...
跟着汉字游玄武,外籍学生刻“宁”字品汉字博大精深 - 天天要闻

跟着汉字游玄武,外籍学生刻“宁”字品汉字博大精深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新月 文/摄)“你好玄武!”“我爱南京!”“汉字真美!”7月10日下午,“跟着汉字游玄武”活动在明孝陵博物馆举行。南京理工大学2025“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的20名外籍青年学生体验了南京非遗项目金陵陶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