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西南财经大学算是我国众多高校里在金融学科和经济学科方面比较有话语权的学校。布迪维格曾经是西南财经大学的一名外籍教授,其任教学科就是金融学。他在中国生活了数十年,娶了一个中国女孩。如果不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他或许会一直生活在中国,以一名外教的身份。
外教被西南财大“解雇”后获诺贝尔奖,网友纷纷指责西南财大
在西南财经大学任教的这些年,根据学校对在职教师的考核标准,他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在西南财经大学的存在。最终在2021年的时候,布迪维格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与学校终止了合同,并离开了中国,转而进入了华盛顿大学。具体原因有他个人方面的,也有学校方面的。
学校存在的意义就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教师存在的意义则是帮助这些学生获得知识和能量,让他们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因此学生的成绩是检验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布迪维格的离开也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的最终结果。
让人意外的是,布迪维格在离开西南财经大学后,凭借华盛顿大学的资源和给予他的支持获得了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因此,西南大学也受到了很多绯议。
有人认为布迪维格在离开西南财经大学后获得诺贝尔奖的行为打了西南财大的脸;有人认为西南财大应该为此感到遗憾。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对学校的“解雇”行为表示理解。那么大的一个学校,肯定不会把解雇教授当成儿戏,一定是经过了反复思考才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
布迪维格是一名外国人,他虽然娶了中国女孩,但是他的很多家人依然常年生活在国外。近几年来,全球疫情泛滥,不论是他想到国外看望家人,还是家人想到中国来看望他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此外,每个学校对其任教老师都是有一定约束的,教师要定期参加学校考核,确保有足够的能力胜任教学工作。
布迪维格既然在西南财经大学工作了10多年就证明他是喜欢这个学校的,也可以说这个学校在各个方面是优秀的,教师才会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这里。这次的解雇事件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布迪维格与西南财经大学“和平分手”。
说到遗憾,我觉得对西南财经大学而言并不是完全没有遗憾。但是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对于该校前任教授布迪维格获得诺贝尔奖一事,学校应该是恭喜和祝贺。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所研究的学科一定是一门走在最前沿的学科。而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除了研究者自身的努力之外,外界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科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确保每个项目的顺利开展。只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充分准备到位,同时还要足够幸运才可能获得诺贝尔这样的奖项。而西南财经大学在资源方面是欠缺的,所以布迪维格在其任教期间在科研学术上并没有什么成就。
通过布迪维格的事件,我国各个高校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审核制度是否合理。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其理论研究一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应该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积累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学校应该为这些科研人员提供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不要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在进行人才选择时,学校要有慧眼识人的能力,能够辨别人才并给予其帮助。
但就我国目前的审核制度来看,主要的审核标准还是停留在看教师能否把学生给教好,能否把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想要继续深入地学习和探究。
根据我国很多高校学生的上课感受来看,他们认为很多金融学教授在讲课的过程中都是长篇大论经济学理论知识,并没有传授给学生们金融方面的实质性内容,而这才是学生中最想从课堂上学到的。
学校对教师的约束和考核是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但也要承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于真正的人才,应该在各个方面给予他足够的支持,无论是时间还是经济方面。要相信,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