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应对意外发生的有力措施。区红十字会、区教育局、团区委日前联合制定《2022-2024年松江区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行动计划》,力争到2024年底,逐步建立健全校内救护网络,建成校园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

上周,今年首批参加松江区校园应急救护培训的学员通过线下实践课程学习了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骨折等情况的救护知识与技能。九亭小学教师崔宝月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大臂固定垂悬、止血包扎法。泗泾小学教师沈伟伟说,体育老师多掌握一门技能,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据了解,为了构建高质量学校卫生与健康体系,行动计划要求在全区中小学校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掌握不同程度的自救互救与逃生技能;在中小学教职工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救护培训力度,至2024年底,完成中小学教职工救护员培训1000人次;逐步建立健全校内红十字急救师资网络,各级学校在完成救护员培训的基础上建立校级救护队,队员必须具有救护员或救护师资证书。同时,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参与校园应急救护志愿服务活动。

根据行动计划相关内容,今年,全区将率先开展4批次对300多名教职工进行应急救护培训。今后,全区学生将在小学五年级完成4课时普及培训,在初二完成8课时普及培训,在高一结合军训巩固普及培训相关内容。要求至2024年底,全区50%的高中达到高三毕业生完成16课时救护员培训的水平。对取得救护员证书的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开展救护师资培训,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
此外,结合校园规模、环境、地势、交通、建筑等实际情况,将在校园配备适用的急救物资。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校园生命健康体验教室,逐步配备急救箱、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
■记者 张小小 文/摄
■文字编辑 王红霞 秦天
■栏目责编 李翔■栏目主编 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