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某学校普法课(二)——普法兼心理疏导摘要

2022年10月11日15:46:24 教育 1846


2022年在某学校普法课(二)——普法兼心理疏导摘要 - 天天要闻

【前言】近日,受邀去某学校给14-17岁的青少年上法治课。在准备教案和资料的过程中,考虑再三,也经过请示授权,最终,我还是觉得这堂课是外法内心:表面是法治教育,内在还是以预防犯罪的心理疏导、心理教育为主。

我认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本质,还是当事人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一系列叛逆言行频繁发生,让老师愁眉紧锁,让当地警方烦不胜烦。

所以,最终我决定:这堂课以犯罪记录为主线,在普及法律条文的同时,更大篇幅地对容易躁动的这些小大人们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暗示,以减轻他们青春期的心理负担,尽最大可能预防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将知法、守法,认识自己,懂得选择,在学习独立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敬畏,知道珍惜,不忘记感恩。

接上期,记录下课堂中关于心理疏导的部分内容(取消了课上所讲的所有案例,以▲代替)以飨读者。


……我给同学们透露一点你们不知道的幕后故事。绝大多数时候,公安机关、派出所的警察和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是真的给了那些打群架的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机会,那些改写他们自己的人生的机会,因为,一次聚众斗殴定罪,他们这些参与斗殴的小大人们,这辈子就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不要认为警察和老师们拿他们没辙,说实话,真拿孩子们没辙的,只有他们的家长。老师和警察蜀黍只是不忍心而已。我们不想自己带着读书的孩子们,他们的人生路因为一次打架被判刑 而黯淡无光。可能警察和老师们善意的行为被某些同学误解或是不屑一顾,一次次的宽容和善意,反而成为促使他们变本加厉地哄架聚集惹事生非的理由。

2022年在某学校普法课(二)——普法兼心理疏导摘要 - 天天要闻

可能会有同学说,我现在就这样了,派出所都挂号了,以后还能变好吗?

我和你们一样,都拥有青春。区别是我已经走过了最好的年龄,而你们正好在青春。

正像我开课时所说的,我需要。实际上,我是喜欢你们的青春百花齐放,不忍看到你们的青春在怒放中留下后悔。

自己选择了什么,自己就要承受选择的后果。无论好坏,无论悲欢,无论善恶。我们的选择,没有正确和错误,因为每个人都有绝对不同的人生。而我们怎么看待、怎么对待、怎么思考、怎么实现你的选择,才是关键。

我想,你们的父母、老师都想看着你们在青春高光的时刻里充满欢笑,包括你们自己在内,没人喜欢在自己的青春里戾气横行、愤世嫉俗。

其实,我个人看哈,同学们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并不是坏事,但是您的经历、阅历还不足以让您做出愤世嫉俗的行为。

2022年在某学校普法课(二)——普法兼心理疏导摘要 - 天天要闻


……青春期的情绪很多,包括最重要的想独立、想被认可、想要自尊的心理。

一会我来帮你们分析,帮你们找找客观原因,我会告诉你们,你们打架也好,谈恋爱也罢,心理问题的起因都不在您。我这样说,你们会不会很意外?会不会有点窃喜?

我认为,我下面这些话,将是你们可以面对曾经的自己的最好的理由,因为,以前的你们不懂,但从今天起,从现在起,你们知道了这些,你们自然就会有所改变,会面对自己。

我见过不少案例,但是绝大多数不可能给你们展现,那些少年犯,大部分感到迷茫后悔,有一部分人是爱恨交加,还有极少部分人无知无畏。就像▲的案例让庭审人员感到悲哀和痛心。

每当面临这样的案件、这样的场面,我总在想,这些孩子们为什么犯罪,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他们这幺小的年龄,看着别人在万千世界中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时,在他们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就被框在了一个狭窄的圈子里,走完自己的人生?

他们的心理问题引起了我们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高度关注。

2022年在某学校普法课(二)——普法兼心理疏导摘要 - 天天要闻



……我接触过一些未成年人犯罪团体的成员,他们的情绪和言行很暴力化,这些人的性格一般较为冲动,他们对学校和家庭的严格管教,会产生叛逆心理,这些人很喜欢与所谓的兄弟、朋友,聚在一起打游戏,喝大酒。

其实,叛逆心理,在坐的每个人,谁都有过,只不过极少数人没能把自己的叛逆与胡作非为区分开。有的人始终认为,叛逆期不闹腾一下叫什么叛逆?把违法犯罪当作了叛逆,越陷越深。

叛逆期我们都经历过,有些人认为顶嘴、骂人、动手打人的行为是叛逆期必备的言行,我说,这些行为叫做:没教养

我们说叛逆期,叛逆的是依赖性,叛逆期想得到独立性自主性,而顶撞打骂这样的行为不叫叛逆,是犯浑。同学们想想,独立自主自由与没教养犯浑,能一样吗?所以,千万别把那个“浑不吝”的言行当成叛逆期,那样只会让小伙伴们笑话。

我在青春期,在上学期间,也叛逆过,曾有过半年不回家的记录,不过我比较乖,自己躲在宿舍看书,什么都看,中医,黄帝内经,法律,数理统计,计算机,星座,武侠,言情,六祖坛经,道德经,红楼梦系列,反封神榜、蜀山剑侠传……,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小说,躲避家长的唠叨。或者去白塔岭的书屋,一块钱租十本小说,全庸的金庸的一口气一宿看完。

叛逆的实质,其实就是躲避成长中的自己与同伴,不想长大却又期待自由、自主、独立,是个幻想着不用付出就能有各种傲骄能力的时期。

而这也是青少年容易走捷径违法犯罪的心理诱因。家庭,学校,社会,在孩子心理产生纠结和矛盾的时候,没有帮助孩子,去平衡心理的是非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助推器。(近期电影院的事,抖音上很火,▲,这就是家长没有帮助孩子,去平衡是非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好在社会教育了这对父子)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又没法独立,于是,情感容易冲动和从众行为心理成为主流。

同学们,我们人和其他生物一样,在所有生物的一生中,“独立”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从我们小时会说我的时候,妈妈我要尿尿,就是独立意识觉醒体现之一。直到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随着生理的变化而最大程度加强,这种独立,是每个人都有的,也是我们成长所必须的,这是人的本能,是生物的传承和进化的本能。

这么多年,我在与特殊人群交流的时候,发现:不想让孩子独立的,其实是我们的父母。每天都在说着,儿子,别去喝酒啊,闺女,把头发染回黑色。……孩子们的喝酒、染发,其实,就是在模仿中,学习独立。

所以,同学们,青少年喝酒、染发或者有其他什么不雅的行为,从法律意义上,从道德体系上是不应该的,但是,从心理角度看,这些行为只证明了一件事,孩子在以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学着独立和长大,只是这种长大的方式,不太能够让家长、老师或者其他成年人理解和接受。

用喝酒举例▲……

换句话说,您用您的坚持,表达了您潜意识当中的独立。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特别强,在这一阶段呢啊,未成年人渴望独立,希望被成人或者是同龄人承认自己有一定的地位,实现他的所谓的尊严。

这个阶段的孩子呢,不愿意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束缚,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做一些事儿,但是我们的教育模式,不管是学校还是家教,还是社会教育模式,都对未成年人采取了不信任的态度,我不信您能独立作业,我不信你能摆脱手机对您的控制,我不信您能把碗洗干净,我不信您不出去打架,我不信您会好好说话,我不信您会好好学习,我不信您能和同学们正常相处,等等。这些不信任,其实就是在说,我不相信你们在长大,这些话,与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相抵触。

2022年在某学校普法课(二)——普法兼心理疏导摘要 - 天天要闻

当成人不能够正确看待这些小大人们的意识觉醒,看不出、看不上这些未成年人的成长,被家长老师瞧不起,被社会上的大哥大姐们瞧不起,而当他们的自我意识被成年人压抑住,感到无法挣脱的时候,这些未成年人,面对同龄人就有可能用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行为来表达,来展示他们的独立、释放压抑情绪。来吧,宝贝儿,更没有什么是干一架解决不了的。

所以,未成年人犯罪中校园霸凌的比重逐渐增多,▲


……在面对我们家长和老师时,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只要我们张口,无论说什么,孩子们都不愿意听,不爱听,甚至就是不听。

2022年在某学校普法课(二)——普法兼心理疏导摘要 - 天天要闻

实际上,青春期的少年们思维活跃,喜欢独立思考,善于想象,尤其是现在我们的网络发达,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并且已经趋于饱和了,我们的电视以及文艺节目丰富多彩,给了青少年、我们的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脱离实际的想象当中的平台,而他们实际上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经验并不多。他们只是在电视上看到啊,爸爸去哪儿了,妈妈去哪儿了?孩子去哪儿了?到底去哪儿了?而同学们并不知道电视里展现的到底是真实的事件,还是为了提高收视率而编造的故事。虽然他们不清楚到底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但是由于他们缺少必要的道德观念,性格没有走向成熟,缺少是非善恶的评价标准,所以对于一些有意误导三观的那些伪文化现象,以及电视里面的暴力行为活动,没有办法加以正确的判断,所以很容易颠倒是非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小孩子,8岁9岁了,就已经明显地出现了青春期逆反的症状。尤其是父母让做什么,他就不做什么,想要什么就非要到不可,或者说是有些孩子出现打骂父母、用极端行为来威胁父母长辈,达到他们索要钱财所要物品或者达到其他目的。(2个案例▲)

同学们,其实很多情况下,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无论是说还是打,都已经不管用了。我们在网上看到看这样的消息(网上有送孩子到派出所的视频)。

对于用警察替家长管教孩子,我个人是不认同的,但是对于依照《家庭教育促进法》,警察可以训诫家长,我是十分认可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学习一下今年新施行的家庭教育法,找一找相关的条文。

我之所以在这里可以说这些话,是因为我认为你们已是大人,希望你们成人之后,组建家庭,有了自己的子女之后,能记得这句话。对于孩子的任性,家长不要管得太晚。这个太晚的时间点,建议家长们对于婴幼儿的语言教育.素养教育、选择教育等尽量从半岁之前开始。好,有点超纲了,同学们的小心脏和思维能跟得上吗?


……老师和家长们要看看孩子们交往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为未成年人会因为从众心理而引发违法犯罪活动。这种犯罪,不仅仅是因为不懂法,还取决于心理作用。

很多群聚的活动,比如说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其中一个人和别人产生冲突,那么他同行的伙伴如果脑子冲动,会对同伴的行为,不管对错一律认同。从这个角度去看唐山烧烤店打人的事件,我们也同样可以用孩子的心理去评判他们的行为认知,犯罪嫌疑人陈某志他们是成人,但并没有达到成年人的心理水准,他们殴打他人的时候,很明显表示出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呈现出一个未成年人的不成熟的心理状态。另外的7个同伙怕同行的伙伴儿们瞧不起,为了显示,自己是这个群体当中的一员,才会以从众的方式和他的伙伴们一同殴打别人…

2022年在某学校普法课(二)——普法兼心理疏导摘要 - 天天要闻


……家庭教育,社会风气,学校教育,都在其中,对未成年人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对未成年人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产生的影响最重要。

在校园霸凌事件中,社会风气的因素,学校的因素和家庭的因素,三者各占1/3。而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因素当中,家庭因素则占了7成甚至更多的因素。我们知道孩子无论是在上学期间还是在家时间,那么终归在孩子没有进入12周岁以前,他们与家庭的接触是最多的,而家庭教育的缺失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比如说过分溺爱,比如说缺乏关爱,比如说不当的教育和引导。▲

2022年在某学校普法课(二)——普法兼心理疏导摘要 - 天天要闻


……▲某人一旦有暴力行为,那么您不妨看看他的家长是不是存在暴力或支持暴力现象。(网上有很多例子,小孩打人,爷父笑哈哈)

恰恰是这种不恰当的教育和引导,很多家庭忽略了孩子在健康人格方面的培养,特别是现在很多家庭只重视智力方面的教育,从素养品德方面,从小就给孩子灌输那种绝不能吃亏,别人打您要打回去,打输了就别回来,打伤了爸妈给掏钱。

久而久之,当一些暴力的方法满足不了这些孩子的心理上的那种获得感时,一些流血也不能满足他们时,于是他们或者成帮结伙加入黑社会或者在网上寻找、收集、观看、传播、模仿恐怖分子的血腥行为。

其他的法条就不多说了,2015年颁布的反恐法规定,仅传播就可以行拘最高15天,罚一万元。


……氛围、环境会影响人的情绪。即便是学习相对较好的同学,经常聚在一起谈论不好的事情,也会使人走上极端。这是人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绝不是“差学生”的独特心理。…


……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可能有同学在想,警官老师,您说得容易,您能控制得住吗?

我告诉你们,我有很多时候也控制不住。所以你们不用觉得自己很没用。哈哈。

所以,你们只需要明白:控制与不控制情绪,是两种思维和行为模式,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就可以了。您控制了但是没有控制住,和您压根就不想控制,想放纵自己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也许会经常说,当情绪出现波动时,要学会自制,学会忍耐,学会沟通,要积极乐观,要惹不起咱躲得起等等,其实,我们成人的出发点是没错的。

只是同学们你们要说:我们在青春期呀,我们比你们成年人更有理由控制不住情绪呀,我们也想控制情绪呀。但是控制不住呀。


……我在这里可以明确地说:人,有情绪正常,没有情绪不正常,发泄情绪是本能,能够控制住情绪是本事。


……控制情绪的小方法推荐给你们。

第一种转移注意力。……不要用道德去评判这种心理好与坏。这种注意力的转移在于,我们把做事的人,转移到了人所做的事情上。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未成年人、青少年都需要也渴望长大和独立,那么,把人与事分清楚,才可以说:我们在心理上已经具备了成熟与独立的必要条件。

……对事不对人、对人不对事(用父母唠叨做正反例子▲▲)


第二种是运动。运动是一种久经考验的减压方式,是产生多巴胺、产生动力的源泉,是消除不良情绪的便捷途径。

……▲三公里专治各种不服,五公里专治各种内伤,十公里保证灿烂阳光。……

……最近10年,在很多大学流行▲……


第三种标记您的感受。……人生没有放得下放不下的事情,人生只有经过。


……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会独处的。很多时候,孤独对心境有的益处▲。

……在控制情绪和行为期间,在情绪上头的时候,让同学们绝对控制自己的言行,是强人所难。但是,您要在动手的时候想一下,到底什么是恩什么是仇。您那些小伙伴的恩,是不是真的大过生您养您的父母之恩,而那些你眼前的仇恨,是不是真的会影响了您一生的快乐生活。


……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完美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也不例外。但是如果你真的控制不住了,我是绝对支持你们去发泄的。只是想发脾气想动手的同学们,你们在发泄情绪的时候,要遵循3条并存的原则,这三条原则您记住了,你就大概率不会违法犯罪。这黄金三原则就是:

不伤害自己

不打扰他人

不破坏环境

至于怎么同时实现这3条原则,课后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兼顾发泄情绪和不违法犯罪的行为有哪些。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首次在粤招生有何吸引力?南都校探走进西湖大学探寻招生特色 - 天天要闻

首次在粤招生有何吸引力?南都校探走进西湖大学探寻招生特色

南都讯 今年,西湖大学首次在广东省招生。那么,在西湖大学可以读哪些专业,什么时候需要选专业?在这里又能遇到哪些名师?本科生住得如何,校园生活又会怎么样?5月13日,南都校探记者走进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实地探访该校校园环境、专业设置、书院文化、今年招生等情况。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正门。俯瞰西湖大学(云谷...
中本贯通:三梯度考生的救赎?还是深坑? - 天天要闻

中本贯通:三梯度考生的救赎?还是深坑?

广州中考,真是一年比一年变化大!去年新增“综合高中”试点,今年又放了个大招:新增“中本贯通”试点,7年学制,直升本科!从学制安排上不难看出,这次试点的3+4“中本贯通”试点,有点类似于中高职“3+2”的升级版:从直升高职“进化”到了直升本科
武汉扩容“大课间”,家长也要给力丨九派时评 - 天天要闻

武汉扩容“大课间”,家长也要给力丨九派时评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代君 从“成绩优先”到“健康第一”,武汉正在探路扩容中小学体育运动“大课间”。据报道,今年春季学期以来,武汉市在落实体育课的前提下,全市推进初中、小学每节课由45分钟调整为40分钟,对每天8节课“多”出来的40分钟进行了重新分配:大课间由25~30分钟延长到40分钟,剩下的25~30分钟则用于...
烟台学子为救发病同学错过职教高考:考试可以再考,生命只有一次 - 天天要闻

烟台学子为救发病同学错过职教高考:考试可以再考,生命只有一次

“考试还可以再考,但是同学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重来。”5月10日—11日,是山东省职教高考的时间,这对广大职教学子而言,无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姜昭鹏,为了救发病的同学错过语文考试。面对记者的采访,姜昭鹏说自己“不后悔”。5月10日早上8点10分,姜昭鹏和同学乘上网...
家门口的好学校+1!成都彭州南部新城小学预计明年投用 - 天天要闻

家门口的好学校+1!成都彭州南部新城小学预计明年投用

5月13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位于成都彭州的南部新城小学新建项目即将正式进入施工阶段,预计2026年9月正式投用。投用后,这座集生态、科技、人文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园将释放1350个学位。作为彭州市重点民生工程,该校的建成将有效缓解南部新城片区学位紧缺问题。南部新城小学位于彭州市南部新城核心区域,紧邻天彭大道与南三...
今天全世界都在看的新闻2025.5.13 - 天天要闻

今天全世界都在看的新闻2025.5.13

特朗普修令,下调对华小额包裹关税至54% 经修订的行政命令指出,根据美国进口关税表,从美国东岸时间14日凌晨0时01分开始进入美国、或从仓库提取用于消费的小额邮递物品,从价关税税率从120....
焦虑到吃头发!中高考临近,千万考生的心理困境如何破解? - 天天要闻

焦虑到吃头发!中高考临近,千万考生的心理困境如何破解?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侯冰玉 距离河南中高考仅剩一个月左右,考试的紧张氛围如潮水般涌来。在这个关键时期,一些学生出现了令人揪心的反常行为:有人彻夜失眠,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有人记忆力明显下降,刚背过的知识点转眼就忘;还有人频繁感冒发烧、胃痛不适,甚至做出吃头发、吃纸等异食举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
男生为救同学职教高考语文缺考,本人称不后悔,校方、教育局回应 - 天天要闻

男生为救同学职教高考语文缺考,本人称不后悔,校方、教育局回应

5月13日,词条#小伙为救同学职教高考语文缺考#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网友热议。据媒体报道,5月10日早上,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姜昭鹏和同学搭乘网约车前往山东省职教高考考点,上车1分钟左右同学因突发心梗休克。姜昭鹏利用在学校专业课中学到的急救知识,争分夺秒抢抓急救黄金时间,对同学进行心肺复苏、...
山西运成印刷机械配件有限公司开展《弟子规》专题培训活动 - 天天要闻

山西运成印刷机械配件有限公司开展《弟子规》专题培训活动

5月7日,山西运成印刷机械配件有限公司邀请国学讲师李东,以河东地区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开展了一场《弟子规》专题培训活动,通过将经典国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员工职业素养及家庭伦理教育相结合,助力团队凝聚力与人文素养双提升。图为该公司员工与李东就培训内容互动交流。 本报记者 金玉敏 摄 【来源:运城日报】 ...
上戏招生办回应黄晓明金世佳进复试:他们还需加试3科笔试,规则显示单科低于60分不录取 - 天天要闻

上戏招生办回应黄晓明金世佳进复试:他们还需加试3科笔试,规则显示单科低于60分不录取

近日,演员@黄晓明 、@金世佳 向上海戏剧学院申请读博的消息在网络发酵。5月12日,上戏发布的名单显示,两人报的是“申请-考核制博士”,均通过了初试进入复试。 上戏招生办老师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复试阶段设有笔试环节,首先据招生简章,所有进入复试考生要参加“专业知识考核”笔试。记者注意到,黄晓明、金世佳是以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