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记承天寺夜游是每次月考都会考到的考点之一,我给大家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本文层次划分”这几个方便让你彻底搞懂本篇文章的意义!此次月考的几率非常大,家长朋友们路过可为孩子收藏!
记承天寺夜游(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
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二、古今异义
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户(月色入户)
古义:门
今义:窗户,人家
念(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盖(盖竹柏影也)
古义:原来是,大概是表推测;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相与步于中庭)
古义:院子里;
今义:庭子中间。
三、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
四、特殊句式
1.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2.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我”)
3.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
本文层次划分:
第一层叙事:交待了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和夜游原因(月色入户,寻张怀民一起来到院子散步赏月。)
第二层写景:描绘庭中月色的澄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第三层议论:惋惜无人赏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主旨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句中体现的“我”的感情:
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2)句中“闲人”如何理解:
①“闲人”指政治处境,作为贬谪之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②“闲人”指夜游心境,悠游自如,具有赏月的闲情雅致。既含有自嘲又有自慰之意,表现出达观的生活态度。
3. 赏析写景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全句无一字写月,却无一字不再写月。巧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竹柏的影子比成交错相生的水草,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动静结合,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