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之后,都会出现一些很励志的故事,这些孩子真的让人爱不够。
比如,今年湖南衡阳有三胞胎兄弟,老大赵振兴、老二赵振中、老三赵振华,三兄弟高考成绩太亮眼了,妥妥地考出来一个等差数列:
赵振兴664分
赵振中674分
赵振华654分
三兄弟高考成绩高不说,还有奇妙的是,三兄弟成绩的个位数都是4,成绩分别是654、664、674,等差数列,只差10分。他们三个平均分664.
这是咋考的?难道三兄弟有默契吗?难道有一种无形的基因之手在操纵吗?为什么他们考得这么好?
三兄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经验秘诀。
老大说:并不是什么天才,是一点点学出来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老二说:要多做题,熟能生巧,考试的时候要敢写敢算。
老三说:知识靠积累,每做一道题都要总结,知道这道题的题型、知识点是什么?随手记在一个本子上,考前翻一翻效果就不一样。
三兄弟一起上了12年的学,从未有分开过,有人说,他们填报高考志愿也应该一样吧?应该上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才对呀。
很多人都猜错了,他们各有各的志向。
老大赵振兴对数学感兴趣,他说:会扎实打好基础,未来想从事“脑科学”相关研究,探索人体与机器产生关联的可能性。
他填报的志愿是中国科学院大学。
老二赵振中对化学感兴趣,他说:国内医药事业进步飞快,但许多领域的关键技术仍有待提升,希望将来我能运用所学参与研制创新药物,为有需要的人造出优质低价的产品。
他填报的志愿和大哥的一样,也是中国科学院大学。
老三赵振华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有兴趣。他说:有人说材料专业是天坑,我认为材料专业很重要。我将未来的方向定在了新能源领域,能源的使用影响社会方方面面,将来我要在新能源领域贡献力量,帮助缓解资源枯竭的问题。
他报的志愿是北京大学。
录取结果毫无悬念,目前老大老二已经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老三被北京大学录取,专业心想事成。
三兄弟生活在普通的家庭,老爸在外地工作,老妈是衡阳的一个工程师,父母也都是高学历。优秀的遗传基因只是一个方面,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氛围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从小要求他们懂自律,学习和生活都要有计划,养成一个好习惯。
最大的秘诀是,三个兄弟从小都比学赶帮超,谁也不愿落后,还互相帮助,彼此取长补短,平时考试三兄弟分数相差没有超过20分,一般都是几分,十几分。
这让我想起来身边另一个故事来。
在河南某小县城里,一家有三个姐弟,老大是姐姐,老二老三是弟弟,姐姐比老二大三岁,老二比小弟大三岁,形成等差数列。
高考姐姐先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这是个211重点高校。老二不甘示弱,考上了郑州大学,也是211工程大学,老三不知什么原因,考上了中原工学院,老三不服气呀,本科毕业直接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
如今,姐姐在广州某高校当教授,老二在郑州某国企当工程师,老三在北京微软公司当白领。
这三个姐弟的故事在小县城被传为美谈。
他们的秘诀也是父母教育,家庭氛围,比学赶帮,姐姐考上了211,弟弟们决不甘落后,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
看来,遗传基因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自律的精神。这就是全部秘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