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书面作业少了、作业时间短了,但作业的质量和科学性在提升。今天,记者走进长宁区延安初级中学和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看到,作业变得更有趣了。请听报道。
“我的设想是风力发电,因为船在不停地向前移动,利用船的运动和江上的风使风力发电,可以节约非常多的能源。”

在平凉路第三小学,通过校本化跨学科作业,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校长郑小燕以《滨江DREAMS》课程为例介绍,老师们围绕杨浦滨江,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进行整合,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我们学校在滨江附近,英语的作业会布置怎么来介绍我们的杨浦大桥,我们最近还在做了一个长周期的作业,在滨江上大家共同来设计一艘船。我们孩子们有好多崭新的创新点子,搭载在这艘船上。”

学校还加强学科作业的主题教研,提高作业实效性。比如检测单词的理解和掌握,英语教导张颖老师展示三份不同的作业。
“能力比较薄弱的孩子,会给出单词的本身还有相应的图片,让他来进行填空练习;能力中等的孩子,会把单词给去掉,只留下一些图片,孩子观察图片联想到对应的单词;对于能力比较高的孩子,直接给出的是句子,让孩子通过阅读句子,自己去完成需要填空的单词。”

每个年级的楼道里,公示着本年级的作业内容、要求、预估完成时间等。

在“作业加油站”里通过主学科教师轮值的方式,及时为孩子答疑解惑。


在长宁区延安初级中学,作业也变得有些不一样了。在八年级2班的语文课上,同学们根据《水浒传》进行小组合作,开展讨论。这样的讨论是学校“阅读领航”活动的一部分,比起以往刷题做卷子,这样的“语文作业”更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八年级的唐有知很期待每次和同学快乐的探讨:
“这种作业的方法让我受益很大,可以多看我喜欢的书,思路开阔了,我已经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了,把我想的东西写下来是件很高兴的事情。”

延安初级中学校长许军说,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基础性作业是根本,学校对每一周的作业都进行精心设计,提高有效性。另一方面,从2016年起进行“作业开放性”研究,并延伸到所有学科,引导学生从“灌输式学习”到“研究式学习”。


“我们形形色色的作业,既体现了学生思维、学习知识的应用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这种行动,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作业,也让我们的老师在对接中考新政,跨学科的学习,项目化的学习,我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刘康霞、孙瑜
编辑:沈颖婕
责任编辑:金晓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