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好命,但总有人一开口就叫苦连天。
嘴,是脸上的两扇门,开口纳福就对了,若非如此,还不如闭嘴。
显而易见,想要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得用好“嘴上功夫”。
01
食少,身体好。
古人发明了“饕餮”两个字,其本意是一种凶猛的野兽,看到什么就吃什么。
《升庵集》里记载:“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
经过多年的演化,人们用“饕餮”来形容暴食暴饮,并劝说身边的人,要控制饮食,否则就变成了野兽了。还留下了“吃饭七分饱、喝酒三分醉”之类的谚语。
可是有人不信邪,非得贪念食物不可。北宋苏轼,就是其中一位。
苏轼很喜欢研究美食,还自己创造了很多的食谱。东坡鱼、东坡肉、东坡肘子......让我们大开眼界。
当苏轼被贬之后,通过展示美食,提升了自己,也体现了乐观的精神。算来,人生起起伏伏之中,他仍旧在改变命运,值得点赞。
可悲的是,苏轼的没落,也和“吃”有关。
他在六十多岁时,被赦免了罪过,然后辗转到了常州,遇到了老友、书法家米芾。
酒逢知己千杯少。毫无悬念,他们一起喝酒、享受美食,还外出游玩。身体受寒,加上嘴馋,还喝了冰水,导致苏轼上吐下泻。明知身体抱恙,苏轼仍旧去赴宴,加重了身体的负担。
到常州二十多天后,苏轼过世了。
他的人生,验证了一句古训:“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毫无节制,过分自信,祸害就隐藏其中了。
诗人李白、杜甫,为人豪爽,但是端起酒杯,就放不下来了。他们的人生末路,也和喝酒有很大的关联。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说:“饮食以时,饥饱得中。”
好好吃饭,才能健康地生活。
一个人的命运再好,如果身体不行了,就会急转直下。一个人的命再苦,如果身体棒棒的,那就有无数改变的机遇,健康本来就是一笔财富。
02
言少,人情好。
主持人倪萍说过:“人说话一半是用嘴说,一半儿是用心说。用嘴说的话你倒着听就行了,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
看来,会说话的人,不是滔滔不绝,而是用心思考和交流。最好的交流,往往是很安静的,彼此心照不宣的。
看过两个故事。
一个商人亏了不少钱,活得非常痛苦。他找到一位禅师,把内心所有的烦恼,都倒出来。
商人讲了两个小时之后,禅师用手轻轻敲桌子,说:“茶凉了。”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让商人羞愧不已。
当下是用来品茶,而不是听“抱怨”的。钱没有了,可以去赚,说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明朝的王阳明,有一段时间在江西吉安做知县。
一对父子到衙门告状,争执不休。父亲责怪儿子不孝顺,儿子埋怨父亲不关心自己。
面对啰嗦的家事,谁都难以判定,到底谁对谁错。
王阳明说:“舜是一个逆子,瞽瞍是一个慈父。”
舜帝,孝感动天,瞽瞍处处刁难舜。王阳明的话非常奇怪,让这对父子很惊讶,然后开启了“反思模式”——也安静了很久。
停止了争吵之后,这对父子感谢王阳明。
从故事可以看出来:会做人的人,都懂得,话不在多,在精。
罗·沃特金斯说过:“袋里没钱,定要嘴甜。”
很穷的人,嘴巴甜一点,会很受欢迎,获得更多的利益。
同样,难过的人,遇到鼓励他的人,会迅速调整心情。
每个人都知道,人生的成功,80%靠人脉关系。如果你嘴巴都把握不住,到任何地方都诉苦,抱怨,指责,吵闹,哪会有人脉呢?
家人、亲戚朋友、同事,想要有好的关系,就要用到嘴巴。但是你真的不要多说什么。能够说到心坎上,你就赢得了尊重,也为改变命运汇聚了力量。
03
怒少,心态好。
看过一句话:“脾气和福气就像一对冤家,此消彼长,你弱他强。”
有一个乐善好施的贵妇,家庭非常幸福,街坊邻居对她的印象也很好。
贵妇身边的女仆,说:“有人说你是假慈悲。”
贵妇顿时柳眉倒竖,狠狠地责怪女仆。她的气,好几天都没有消除,导致女仆不得不离开;街坊邻居知道这件事之后,觉得贵妇真的是“假慈悲”。
贵妇的好日子,一晃就到头了。
愤怒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最直接、也最快捷的一种,就是“开口骂人”。
嘴里的怒气多了,自己不好受,身边的人也会疏远你。从此改变了你给别人的印象,人脉、生意、家庭的和睦,都会弄丢。
哪怕你现有的一切没有弄丢,也会因为愤怒太多,导致无法享受,仍旧是命苦的人。
丢掉怒气,心平气和地说话,或者静心地坐着,命里有的东西,都会变成福气。
04
哲学家培根说过:“命运如同市场。如果老待在那里,价格多半是会下跌的。”
命运好坏,不是一成不变的。聪明的人,善于改变命运,勇敢地“推陈出新”。
命苦的人,多半是没钱、没人脉、没有好的身体、没有安静的心。想要改命,就要建立既定的目标,然后马上管控自己的嘴。
少吃,七分饱,身体不累。
少言,多倾听,关系不错。
少怒,心安定,生活从容。
要懂得,福祸无门,开口便是,闭口也是。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