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冬天比以往来的都早一些
2024年刀郎再次唱响比2002年来的晚一些的“那场雪”
但是20024年的冬天,比以往来的都早一些。
关于冬季用车,偷偷告诉你两件事:
1、热车治百病;2、四驱能保命
以上知识点,价值近30万!是我开着理想L6去了趟零下18度的内蒙总结出来的。首先,为了自驾路上舒服点,全款购入理想L6 MAX版一辆,花费26万9千8;其次,怕被冻死,买了件始祖鸟Maicai花费1万2;另外,为了吃饱喝好住的爽,此行差旅杂费共计4000元。
所以...此处你们是不是有个疑问:这个内蒙是非去不可吗?内蒙有谁啊?
- 内蒙有远离都市的“冷静”
反季节来到乌拉哈达火山群,正好赶上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这是冬季内蒙专属的“影像诗”——又“冷”又“静”,低饱和的天空和大地,高级灰色调,我们的理想L6穿梭在火山公路中,恍如置身北欧。如何在冰天雪地里还能舒享“极地风光”?记住这五个字——热车治百病。
首先,一辆温暖的车,在冬季就像是一个“温室”,即使外面冰天雪地,车内仍然温暖如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科技手段的支持,不然你只能冒着严寒钻进冰冷的车内,用体温让你和车相互“适应”。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提前对车辆进行“加热”,比如提前开启空调暖风,这样不仅可以让车内温暖,而且可以提前融化掉玻璃上的冰霜,上车就能出发。还可以提前对方向盘进行加热,让它成为一个“暖手宝”。座椅加热在冬天也必不可少,咱们这个车不仅全系标配座椅加热,而且还把这个功能同时提供给了5个座位,每一位乘客都能在冬日里得到“平权”的待遇。
如果你不着急走,甚至还能打开车载冰箱,拿出温热的咖啡,在车里暖呼呼地欣赏一下美景,开启美好的一天。
既然它能把车内温暖起来,那一定要费不少油吧?续航里程是不是也会大打折扣?NO!NO!NO!
它还拥有一套基于热泵的热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堪称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它可以把发动机的热量、以及空气中几乎所有可以产生的热能“搬运”到车内,比传统空调更加节能。
除了热泵空调,它还搭载一般插混车很少采用的双层流空调箱。在冬季,上层引入车外干燥的新风,减少车舱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车窗起雾风险;下层引入温度较高的内循环气流,降低空调加热能耗。而且理想的研发团队还研发了双执行电机新风比例可调技术,配合温度、湿度、甚至于车内咱们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自动调节车内新风的比例,避免车窗起雾。
在这些“黑科技”的加持下,它的空调能耗比同级别混动车型低约45%,进而实现纯电行驶的低温续航保持率领先同级约7%。可能大家对数据没很深刻得理解,帮大家换算一下,如果您也有一台综合续航1000公里得混动车,全程一直开空调得状态下,我这台车就能比您多跑出去450公里,就算是纯电状态也能在寒冷的冬日比别人多跑14公里出来。
上面这些“黑科技”都是为了保证车内舒适度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电量的消耗。但是一块好电池才是长续航的根基,这台车还搭载了一块磷酸铁锂增程电池,并且应用了新的化学物质,在新一代的电芯方案中,理想的研发团队为正极掺入了约20%的纳米级磷酸铁锂晶体颗粒。又通过掺杂稀有金属元素,降低了电池极化,进而使低温环境下的功率性能表现提升超过30%。
为了让电池包更轻,它还采用了最新的超级集成CTP技术,一般电动汽车上搭载的电池包,由电芯(Cell)组装成为模组(Module),再把模组安装电池包(Pack)里,形成了“电芯-模组-电池包”的三级装配模式。而CTP,即Cell to PACK,是电芯直接集成为电池包,从而省去了中间模组环节。相比传统设计方案减少38%零部件种类,同时搭配复合材质上壳体以及航空级铝合金下壳体,实现了整体的轻量化。相比其它同品牌车型相似当量得电池,大约比别人轻了95KG,这差不多相当于一位高大威猛的成年男士的体重了。总而言之,就是它的电池更加耐寒,而且能量密度更高。
所以,“热车治百病”,“治”的不仅仅是你对寒冷冬天的恐惧,而且还能打消你对冬季驾驶新能源车的顾虑。即使车内再温暖吹得再久,这台车的续航里程依然能在冬日里给足你“安全感”。
- 内蒙有雪、有冰、还有雪盖冰
为什么此行选择了理想L6作为我们的座驾?因为它全系标配双电机智能四驱。
“四驱”在很多SUV车型上并不少见,但大多是顶配车型才有,或者需要加钱选装,L6全系标配,实属良心,也免去了大家的选择困难。而“双电机”顾名思义,是依靠前后两个电机实现,也就是一台电机控制一对车轮。它最大优势在于提高驱动效率,降低动力中断,特别是在低速重载和高速轻载的情况下,双电机系统的效率优势更为明显。所谓“智能四驱”,则是可以通过两台电机的不同驱动转速和扭矩,来控制车辆的轮端动力分配。可以实现传统燃油车全时四驱、分时四驱、适时四驱的所有优点,结构简单,而且对于轮端动力的控制更加细腻,响应也更加迅速。
可能现在依然有人认为,四驱的优势只是翻山越岭,有了四驱这台车的越野能力就很优秀,这其实是对四驱一种很片面的理解。在冬日冰雪之中,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冰面上行走是不是要小心翼翼的?第一是客观因素——因为路滑,没有足够的摩擦力让你快速自在地奔跑和行走;第二是心理因素——担心会摔倒,所以会不自觉地自我调整以寻求身体平衡。这就会出现一个搞笑且无比社死的画面:左边跟我一起画个龙在你右边再画一道彩虹....一整个“野狼Disco”即视感。
果然,人们常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处境危险,行事需谨慎。不仅人类行事要谨慎,车辆行驶也要谨慎!
同理,在冬季冰面低附着力的情况下,汽车也会打滑,轮胎和冰面没有足够的摩擦力,此时如果你是前驱车,急刹车会让你推头,方向失控没有动力也没有转向,任由它滑行。如果是后驱,制动锁死的后轮由于惯性会使车辆打滑,也就是我们唱说的“漂移”。但是四驱就像是你在冰面上行走时又多了两根“雪杖”,双脚和双手都有驱动力,脚底下打滑你的手也能辅助。
所以这辆L6的4智能四驱,保证四个轮子都有动力,某一个轮子发生打滑,其它的车轮利用驱动力马上做出调整,帮你保持“平衡”。
细想一下,在冰面行走脚滑即将摔倒时,四肢的协调控制是不是大脑给的信号?汽车也一样,四个车轮的制动和扭力分配,有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车身稳定系统等给予信号控制,就像车辆的“大脑”。这台车拥有一个“湿滑路面”模式,当驶入湿滑路面后,加速、紧急变线时出现打滑、转向过度、转向不足的状况时,ESP能够实时监测到车辆处于失稳状态,会立刻对车辆运行方向和车身姿态进行修正。
有意思的是,大雪纷飞虽美丽,但雪过无情,路面积雪,这又是另外一种危险处境,较厚的积雪会让车辆行进阻力加大,较强的动力又会让车轮空转,越陷越深。如果是前驱车,车轮空转在所难免;如果是后驱车,后轮的“推力”不足以超越积雪带来的阻力,也是无济于事。那么如果是四驱车呢?那就四个轮子一起“使劲”,但也未必能轻松摆脱困境。所以“双电机+四驱”组合拳此时该上场了。
前面我们提到了,在低速重载和高速轻载的情况下,双电机系统的效率优势更为明显。双电机系统可以通过不同的搭配,扩大系统的高效率区间。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大胆开启它的“越野脱困”功能吧,电子辅助系统能实时检测车轮打滑情况,快速有效地对打滑侧车轮进行制动控制,它能聪明地让车辆的驱动力转移到同轴有附着力的车轮上,轻松前行。
这么一看,让你的爱车“优雅过冬”这事儿并不难。
其实此次出行我还特意咨询了东北老铁,毕竟他们在冬季驾驶安全方面还是比我有经验多了,但老铁给出的建议打我一个措手不及——换雪地胎!?
要知道,此时此刻,我人和车已经内蒙古界内了.....
对于准备不足,或者像我们这样“临时起意”短期旅行的,来不及换胎怎么办?......大型恐怖片即将上映?本着“来都来了”的常用原则,硬着头皮也要上!但后来我发现,头皮不硬也能上!一路顺利闯关难道是有什么隐形力量在助攻?跟团队小伙伴们分析了一下,理想L6的智能牵引力控制系统,上大分!它就相当于给安全再上“一把锁”,安全双冗余。
据说理想这套智能牵引力控制系统属于是全栈自研,在这套系统中最核心的是“智能牵引力控制算法”,自研的好处是能够更好地适配车辆本身特性、拓展性更强、后续优化升级也可以实现“不求人儿”,脑子是自己的,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其实一路上遇到不少潜在的危险场景,比如在潮湿路面前车突然刹车,眼疾手快的我果断一把方向打出,当时也担心车辆失控怎么办?因为此时急打方向即便ESP介入不足以完全控制车辆,但是这套智能牵引力控制系统它还会主动调整电机的输出扭矩,将车轮滑移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证车辆安全前提下提供最大驱动力。当你因为失控而惊慌失措的时候,它还会帮你像“老司机”一样,控制刹车和油门的配合摆脱险境。
收工,落笔。
编后语:与其说“这份冬季驾车攻略价值30万”我觉得不如说“这份冬季驾车攻略价值不止30万”,因为科技无上限!
请收下这份价值不止30万的冬季驾车攻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