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不管你事业多么成功,在别人面前有多光鲜亮丽,其实背后都有自己说不出的苦。以乾隆晚年的宠臣和珅来说,位极人臣,手握乾坤,可在他最辉煌的时候,同样也有太多的不如意。
和珅一生喜爱宝物,尤其喜爱如意,“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陈设品,多作为馈赠的礼物。和珅每年都会向乾隆帝呈进大量的如意,“进单”中多以“万寿吉祥如意”打头,其他王公大臣也是纷纷效仿,进单亦如此。
后来嘉庆帝登基后,痛批大臣呈进如意的恶习,说内务府已经没有多余的地方收贮这些无用的如意了,而此一期间,每逢正月都要认真题写赞美如意的诗。因为太上皇喜欢,故嘉庆帝也不敢不称颂。后来,在查抄和珅家产的清单中,各色如意有数千支之多,数量惊人,光是收藏这些如意,就需要多间库房,真是为物所累。
和珅如此喜欢如意,但从他生命最后的几年来看,其实并不如意。他的儿子于乾隆五十四年娶了乾隆帝最宠爱的女儿和孝公主,成为固伦额驸;弟弟和琳晋封为公爵,成为重要的统兵大帅和封疆大吏;自己在嘉庆二年也接任了阿桂,成为首席军机大臣,荣膺一等公之封。
但和珅表面的荣誉并不能给他带来快乐,在人生最辉煌的同时,不如意事也接憧而至了。嘉庆元年秋,就在七夕节这天,和珅于避暑山庄接到京中递来紧急家信,告以幼子急病。和珅妻妾成群,却只有一大一小两个儿子,长子丰绅殷德以选为固伦额驸,小的则于乾隆六十年春才出生,中年得子,自是珍爱无比。
和珅得知小儿病后心急如焚,但随侍在热河,太上皇最不爱听病与死,他也不敢贸然请假,只好派人驰送药方,而小儿子已在这一天死去。和珅痛惜感伤,一连写下了十余首悼亡诗,“襁褓即知爱字章,痴心望尔继书香”,意思是:每逢幼儿啼哭,乳母就抱着他去看壁上的字画,便会破涕为笑,而今皆成追忆。还有“速去何如始不来,空花幻影漫相猜”,写得也是满纸痛泪。
同是这一年重阳节,刚经历了丧子之痛的和珅,又从苗疆传来弟弟和琳的死讯。和珅此时正随同上皇和皇上自热河回銮,幼子的早殇之痛尚未平复,竟又闻此噩耗。和琳比他小三岁,性格殊不相同,然父母死后,两兄弟相依为命,手足情深。
和珅发迹后,一手操弄,使弟弟由一个小小的笔帖式,不数年即飞黄腾达。和琳其人办事谨慎,不避凶险,随征金川,出征廓尔喀,镇抚西藏,进剿苗疆,不管是在什么位置上,他都能不负使命。福康安去世后,和琳成为太上皇信赖的统兵大将,也是和珅在朝中的强援。本来是打算兄弟二人表里朝政的,不想竟阖然离世。
和珅痛心之余,一口气为弟弟写下了十五首挽词,其中一首为:
看汝成人赡汝贫,子婚女嫁任劳顿。
如何又为营丧葬,谁是将来送我人?
从史料记载中发现,和琳的性情与和珅大为不同,也算是个懂得自持的好官。他府中贫窘,加以常年在外领兵,儿女婚嫁都是哥哥和珅一手操办的,没钱给钱,没房给房。和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虽然没有想到自己两年后的结局,但似乎已经意识到了不祥。
嘉庆改元之后,和府连遭丧亡,后继乏人,已呈衰败之相。嘉庆二年冬,和孝公主于丰绅殷德之子、和珅唯一的孙子又遭夭亡。次年,结婚三十年、感情深笃的妻子竟然一病长辞。和珅悼念亡妻,不可避免会对人生有一番感悟,“自知非金石,荣落讵委数”,只是和家拜落得如此之快,是他意想不到的。
从和珅存世的诗文中,亦能发现不少佳句,尤其是悼亡诗所透露出的真情淋漓,最能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和珅。或许在嘉庆四年入狱,家产被查抄的时候,和珅并不那么痛苦,因为他知道生前的秩高爵显,以及身后的万贯家财,到头来终会是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