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一次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科技论坛,为了有效讨论和沟通安排了三个小时的闭门会议,参与者都是各车企的CTO,CIO和CMO,我也有幸被邀请参与了此次讨论。会议讨论的话题就是针对汽车营销和制造方面的数字化变革和转型的问题和经验,很多内容发人深省和鼓舞人心,大家都在思考和实践。期间,一位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发言,业务主要做车主加油站与各类用车服务,她突出讲解了他们如何服务车主,如何快速的适应各类车主的需求,以及略带抱怨和嘲讽的描述与车企配合过程中,各种不懂客户体验,不及时,和产出质量差等等“太慢”的问题。平时这类的批评和问题其实听的非常多,但是这位90后的言语中确实充满了过于片面的判断,于是站在汽车行业的角度,我做了一些解释说明。
我:“听了您的阐述,很多观点和现象是现实,汽车行业确实还没有做好用户体验,特别是与互联网科技企业比较的话,但是汽车行业底层的思考并没有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
对方得意的表情有些惊讶:“???!!那还能是什么!!!”
我:“客户的生命。”
对方没有说话,表情复杂:“!!!”
我接着说:“汽车行业是一个产业链相当复杂的工业体系,产品的核心也是人命关天,所以这两个极端的要求导致整个产业的生产过程必须是高度严格谨慎和反复论证实验的结果,这就需要时间和保守主义创新的出发点。比如,淘宝上经常出新的汽车手机支架,为什么汽车厂家自己不推出呢?车都造出来了,一个塑料支架做不出来吗!我和德国总部的一位工程师朋友聊过这个话题,他说作为安全角度的标准,这个支架在驾驶员和副驾驶员的正前方,如果发生交通事故的话,这个支架的位置,形状,材质和化学成分对碰撞后的人身安全造成的伤害程度是什么?如果没有严格的测试结果,这个产品是威胁乘客生命的。所以,在这个品牌的汽车产品中是不会有这个所谓便利的产品被允许生产的。”
看到科技类的朋友们都频频点头,恍然大悟,这也和我多年参与此类沟通的经验一致。这就是所谓的鸡同鸭讲的典型现场,两个行业的人,一个是按周来迭代产品和服务且成本最低就是个人的脑力劳动,一个是按年来千百次实验且成本居高不下的技术,硬件,软件和安全要求高的集体劳动。
所以,我多年的经验和实战就是让双方如何迅速相互理解,然后找到问题的核心,再分别从双方或多方的核心诉求与利益角度出发,最终找到一个或多个参与各方都可以平衡接受的共赢点。这之后,再与相关方的工作团队将高层达成一致的共赢点,逐步拆解划分
我看到科技公司的冷静的在思考,他们也确实更加全面的思考汽车行业为什么慢,于是我也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说到:“各位科技公司的朋友当然也有你们的观察和实践,当然站在客户用户的使用舒适和便利的角度,汽车行业的迭代和适应能力确实是比较慢,因为科技行业的特点和工业体系的属性天壤之别,以及工业时代与信息智能时代的客户群体不同,导致今天需要大家重新排列组合所有人的资源和目标,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转型!同时,汽车行业的创新也一直没有停过,车联网,新能源等等,只是我们的工作需要更加的敏捷。”
然后我将目光转向汽车行业的各位领导,说:“当然我们汽车行业也要加快速度,毕竟今天的客户是信息智能时代的属性,还用工业时代的角度对待自己的产品安全没有问题,但是客户的属性变化了,考验我们的是如何既保证安全,又可以舒适方便。我个人十年的经验,还是觉得组织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工作流程上是有提升和转型的巨大空间的,所以安全和舒适在短期内是可以同步有所提升的。那么长期看来汽车行业的整体安全与舒适的转型与升级,绝对是刻不容缓的生存考验!”
大家陷入沉思,也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转型和升级是大家高度一致认同的方向。会后很多人也都互相加了微信,成为了今天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汽车与信息智能的融合又前进了一小步。我和我的团队会为此而继续努力。
也从历史的角度,再次看看汽车行业的“太慢”。距离1886年世界第一台内燃机动力汽车在卡尔·奔驰(Karl Benz)手中诞生, 历史的车轮已滚滚前行134年,汽车行业早就不可同日而语。虽然一直被贴着“传统行业”的标签,但汽车行业的变革从未停止过,从早期的车载收音机、自动变速 箱、车载空调的使用,到后来三点式安全带、涡轮增压发动机、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的普及,再到导航仪、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在汽车中的广泛安装,整个20世纪,汽车行业都走在技术创新和制造工艺的前沿。
进入21世纪以后,汽车行业面临的就不再只是同业竞争,而是来自“野蛮门 外汉”的挑衅与颠覆。就在两三年前,谈到汽车行业的种种外来颠覆者,传统车企还是一副谈虎色变的样子。但是今天,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自动化,亦即汽车 行业的“ 四化”,已经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车企的战略规划之中,成为车企致胜未来 的重要筹码。从最初对被颠覆的恐慌,到逐渐适应并积极张开双臂拥抱颠覆与变革,传统车企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如果说环境和能源危机迫使汽车行业转型升级,那么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则给汽车行业装上了驰骋的翅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生存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增长点。无论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积淀的传统车企,还是“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造车新势力,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如上图,可以清楚的看到汽车行业整条产业链的复杂度,这就不难理解安全性要求高的重要地位了,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无法保障客户的生命安全,使得汽车行业的终端创新速度不会像科技公司那么快。但是,汽车行业不应该就此拒绝进步,因为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效率,后面我陆续更新公号就是和大家来谈谈,如何做可以让汽车也“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