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45亿转让工厂资产,蔚来为了造车资质要买了?

2023年10月20日17:39:02 汽车 1498

10月19日晚上,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会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部分资产,当中包括乘用车公司三工厂存货、固定资产、乘用车公司新桥工厂构筑物和设备资产等等,拟挂牌价为44.9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称江淮汽车这次转让的两家工厂,其实是江淮蔚来合作造车的两座工厂,也就是“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和“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

江淮45亿转让工厂资产,蔚来为了造车资质要买了? - 天天要闻

外界猜测这是蔚来将要收购江淮代工工厂,来获得汽车生产资质的信号。对此消息,蔚来官方也作出了回应,称江淮这次转让工厂属于正常变动,但不便透露更多信息,会择机公布更多消息,此次变动不会影响蔚来接下来的生产。

目前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承担了蔚来绝大多数车型的生产,当中包括ES8、ES6、EC6、ET7、ES7等五5款车型。

江淮45亿转让工厂资产,蔚来为了造车资质要买了? - 天天要闻

而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则是在2021年4月29日开始动工,2022年9月26日正式投产。相关消息表示,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的二期或三期工厂的产能,将会预留给蔚来的子品牌“阿尔卑斯”。

江淮45亿转让工厂资产,蔚来为了造车资质要买了? - 天天要闻

据此前消息,阿尔卑斯是蔚来在2024年的发力重点,阿尔卑斯将主攻20-30万元市场,新车将会提供两驱和四驱版本,还会保留蔚来标志性的换电功能,可以在蔚来三代换电站进行换电。同时,阿尔卑斯还会搭载800V高压架构,可以实现超快充。

江淮45亿转让工厂资产,蔚来为了造车资质要买了? - 天天要闻


其实蔚来收购江淮代工工厂对蔚来现在的新车生产并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因为这两家工厂都是由蔚来和江淮合作建成,工厂的执行标准都是根据蔚来的要求制定的。现在最大的悬念是蔚来能否通过收购江淮代工厂来获得汽车生产资质,如果蔚来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那么用户就不用把车尾的“江淮汽车”尾标扣掉了。

编辑说:

蔚来要花近45亿元来购买江淮的代工厂来获得生产资质,可能更多是为了蔚来以后的发展。首先可以省去一大笔要付给江淮的代工费用,同时可以将工厂的升级改造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后新车研发、生产等环节的执行效率也会有所提升。所以,蔚来如果真的要买生产资质,更多是为了战未来。

那么你觉得蔚来真的会收购江淮代工厂,来获得汽车生产资质吗?

汽车分类资讯推荐

从“500万内最好”到“24%暴跌”,增程失宠了? - 天天要闻

从“500万内最好”到“24%暴跌”,增程失宠了?

当第二季度实际交付量比预期下限还少1.5万辆,所谓“订单持续涌入”的场面话,在资本市场眼里已沦为皇帝的新衣。理想汽车近日公布的交付数据,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汽车行业激起层层涟漪。2025 年 6 月,理想交付新车 36279 辆,
补贴后 8.98 万!奇骏·荣誉上市!换新logo+悬浮大屏,搭2.0L四缸 - 天天要闻

补贴后 8.98 万!奇骏·荣誉上市!换新logo+悬浮大屏,搭2.0L四缸

新款奇骏·荣誉版上市,共推2款车型,官方指导价11.98 万起!国补好价 8.98 万起!这价格实在很有杀伤力!同步还推出限时 8 打购车权益,买得起用得起!今年上半年,东风日产奇骏车系累计销量1.9万辆,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2025款奇骏·荣誉来了,新车主要针对造型细节进行调整,内饰换装12.3英寸悬浮式中控屏+最新车机系...
特斯拉公布Q2车辆交付量下降14%,但高于市场预期 - 天天要闻

特斯拉公布Q2车辆交付量下降14%,但高于市场预期

特斯拉公布第二季度交付约 38.4122 万辆汽车,同比下降 14%,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同比下滑。由于这一数据好于一些分析师的预期,其股价上涨近 5%。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去年同期交付 44.3956 万辆,生产 41.0831 万辆。关键数据如下:2025 年第二季度总交付量:384,122 辆;2025 年第二季度总产量:410,244 辆。根据 FactS
想买车别错过长安启源A07,空间、配置、动力均表现出色 - 天天要闻

想买车别错过长安启源A07,空间、配置、动力均表现出色

过去国产车一直给人以技术不行只会纯堆配置的印象,在一代代中国汽车工匠的努力下,不但在质量、性价比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长安启源A07 ( 参数 | 询价 | 图片 ) 的后期用车成本是它的潜在消费者比较关注的点。
建议大家:汽车别买这“3种”!既贵又不实用,已经沦为智商税 - 天天要闻

建议大家:汽车别买这“3种”!既贵又不实用,已经沦为智商税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现在的汽车市场,变化越来越快了。一方面,新技术、新平台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也早就不再只是“能跑、能装”那么简单…但问题是——很多人买车时,思路还停留在五年前:觉得这个品牌靠谱、那款车口碑不错,那再买一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