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世“脱佛入儒”浪潮对其思想文化的影响

2022年12月23日18:14:04 佛学 1648

日本佛教史上的“脱佛入儒”

日本禅僧“脱佛入儒”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中世由公家、武家和僧倡阶层为主导的佛教近世以儒学为宗的德川幕府意识形态转变的较长历史时期。这一过程既是中国佛教、儒学“日本化”的过程,也是中日佛教、儒学乃至整个中日历史和思想文化凸显分歧而走向不同道路的过程。

揆诸史实可知,日本中世向近世由佛及儒的思想转变,不仅仅是日本自身历史文化演变的结果,且尚有一个超越单一民族国家叙事的宏大“东亚”背景作其支撑。

日本中世“脱佛入儒”浪潮对其思想文化的影响 - 天天要闻

进而言之,可以说是中国朱子学的东传激发了日本五山禅林佛教世界的思想震荡,使得不少对中国文化倾心且热情拥抱朱子学的禅僧们放弃了安身立命的佛教信仰,转而尊奉朱子学,高举儒学大纛,聚徒讲学,既而肇启了日本近世儒学勃兴的文化新章。

入华僧与儒家经典的东传

在前近代东亚世界,不论是日本派遭至中国的遭隋使、遣唐使、遣宋史、遭明使等使华僧侣,还是历朝历代从中国弘法或出游至日本的渡日僧,对推动中日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贡献巨大,故在13-17世纪的东亚海域素有“禅僧时代”之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禅僧促使了东亚世界的形成。并构筑起了以佛教和禅僧为媒介的另一个东亚世界体系。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而言,其中的人与物,即往还于中日之间的禅僧及其带回日本的诸多汉籍,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传播媒介。

日本中世“脱佛入儒”浪潮对其思想文化的影响 - 天天要闻

至少在19世纪以前,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华夏大地,一直是东亚周边知识人心之所向的“圣地”。那些倾情于中华文化的禅僧,甘冒被巨浪吞噬之风险,前往中国留学以取经求法。据不完全统计,从1167至1275年期间,记录在案的人华留学僧有57人中;而从1191年至1620年之间,在当时较为活跃而知名的699位禅僧中,就有188位禅僧有过入华留学经历中。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五山禅林颇有学术建树的禅!僧如虎关师炼、中岩圆月、圆尔弁圆、南浦明、兀关普门、雪村友梅、中津绝海等,大都有过人华留学经历。这些僧倡们人华留学,除了结交当时之名僧和儒土外,对文化交流最大的贡献是将儒家经典一并带回了日本,进而激发了中世日本以佛为主的知识界的思想革新。有学者据此将其概称为中日之间的“书籍之路”,未尝没有一定的道理。

日本中世“脱佛入儒”浪潮对其思想文化的影响 - 天天要闻

日本五山禅僧对汉籍的获得和研读,有两方面的途径:一是从中国直接获得,二是从在地藏书馆借阅。从中国购买汉籍,主要由出使中国的遗华僧担任,或通过朝贡贸易购买或由友人馈赠等。伊地知季安的《汉学纪源》记载,明极俊药“其多购儒书二百五十六卷回于我朝。据是观之,四书之类人本邦。盖应始平俊仿所带回之儒书也。书亦博识尔”。

日本中世“脱佛入儒”浪潮对其思想文化的影响 - 天天要闻

另据《普门院经论章书语录偶书等目录》所载,仅圆尔弁圆个人从中国带至8本的典籍就达227册之巨,儒家典籍计54册,除此之外,还带回不少经传注疏解本,就连当时所刻板的朱嘉注疏的《晦庵集注孟子》《晦庵大学》《晦庵中庸》等亦不曾遗阙。

入华禅僧对书籍种类的好恶和索求程度

明代学者郑若曾注意到,日本禅僧对于“古书五经则重《书》《礼》,而忽《易》《诗》春秋》。四书则重《论语》《学》《庸》,而恶《孟子》。重佛经,无道经。若古医书,每见必买,重医固也”。

日本中世“脱佛入儒”浪潮对其思想文化的影响 - 天天要闻

另一学者郑舜功还发现,“中国书籍流彼多珍藏山城,大和下野文库及相模金泽文库,以为聚书之渊薮”。汉籍流布以及禅僧的汉籍阅读,为禅僧提供了-个非佛典的儒家知识文化空间。在与佛典异质的汉籍和儒家典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滋养之下,禅僧对儒家典籍的接受甚至以儒学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已初显端倪。

五山禅林世界的“儒学”认知

五山禅僧对儒学经典的研读和理解,显示出了极为不俗的认知水准,渐次呈现出一种“儒化"的思想倾向。就此,坂本太郎认为:“五山僧侣不仅统治着儒学界,而且还控制着汉文学界。因理头于诗文而从宗教界人士变成了文人。”事实上,无论是将五山禅僧作为“大陆文化介绍者”国“宋学的传播者"甲的角色定位,还是因其接受偶学而将其纳入“禅宗文化的一环”之把握。

均折射出五山禅僧“习儒"之思想时态及其历史影响。具体地说,五山禅僧的“习儒”行为,相当程度上促使了其内部的思想分化和部分禅僧“脱佛人儒”行为的发生。由于五山禅僧人数众多。对儒学的理解、接受及其历史影响,个体差异明显,故在对其思想倾向进行整体把握的同时,尚需更多亦更为具体的个案研究。

日本中世“脱佛入儒”浪潮对其思想文化的影响 - 天天要闻

尤为典型的是,出身镰仓寿福寺的中岩圆月虽以密宗和禅宗之修炼为安身之本,但其对儒学的接受和学习,贯穿终生。从其年谱自序可知,中岩圆月幼时曾跟随道惠和尚学习《论语》和《孝经》;曾入华与灵石芝、古林茂、济川楫、绝际中、雪严中、东阳辉、拙逸廓、竺田心等名衲接触,而这些高僧大多都有较高的儒学修为——至顺元年(1330)与大学士张观澜会面时。就朱子学之太极、无极进行过深入交流”。

日本中世“脱佛入儒”浪潮对其思想文化的影响 - 天天要闻

从中岩圆月与张观澜的讨论可知,中岩圆月对当时盛行之朱子学的思想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与认识。而对于整个儒学史及其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中岩圆月均有一一定的评述。他认为子思诚明、孟子仁义,都是儒家“道”“醇”之人,而荀子虽“醇”但也有“小漓”。在他看来,孟子、荀子和扬雄三人背离了孔子子思的思想路线,是一种失误:比起孟、荷和扬雄这三人来,强调儒家正统的韩愈则离孔子、子思所传之道甚远:“,与孔子、子思之道相远也如此,甚矣哉。”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