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皇帝被饿死,曾因下围棋误杀一高僧

2022年10月11日19:13:40 佛学 1841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指的是与北魏相互存在的宋齐梁陈四个更迭王朝,梁朝建立者梁高祖武皇帝萧衍早期建功立业,晚期佞佛,在他统治的48年时间,佛教大范围传播。由于沙弥僧人不需要缴税,江南地区争相入寺为僧。

梁武帝萧衍是一个多才学识广博的学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首。在学术上,梁武帝以经学、史学的研究为卓著。在经学方面,他曾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可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

古代一皇帝被饿死,曾因下围棋误杀一高僧 - 天天要闻

他又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学,著有《涅萃》、《大品》、《净品》、《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

因下围棋喊“杀掉” 误杀高僧

萧衍爱下围棋,命下属“哦您定棋谱”根据棋手留下的棋谱评定品级,分别为一到酒品,萧衍棋登“逸品”,应该说这只是一个“荣誉称号”,不代表实际水平,不过据说萧衍本人的水平也属第二品。

他因为棋瘾太大,有时候也干出一些荒唐的事情。佞佛的他,经常请高僧到宫中畅谈。有一次,他请一位道行高深的僧人榼头师进宫宣讲佛事,人被领来后,侍卫进宫告知高僧已到,但萧衍当时正在和大臣下棋,时值局势非常复杂之际,萧衍决定动手杀棋,完全忘记了侍卫说高僧已到的事情。拿起棋子大喊一声“杀!”

侍卫以为要杀掉榼头师,二话不说,拖出去杀掉了。等萧衍下完一盘棋,才得知刚才发生的事情,此时已经后悔不迭。

先后四次出家 大臣用钱赎回来

萧衍出身兰陵萧氏,自称是萧何第25代的后人,与南齐皇族萧氏同宗。萧衍的父祖,在南齐建国过程中立下大功,又因同宗身份,所以萧衍年轻时,就活跃在南朝的政治中心。最后他不忍南齐腐败,自己称帝。

他勤于政务,肃清吏治,任用贤良,让充满腐朽气味的南朝,为之一振。钱穆先生称赞他,整个南朝,“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

南北朝正是佛教在中国的大发展时期,上流社会都有崇佛的习俗。梁武帝小名“练儿”,练,取自梵音,意思是清修之地,可见他的父祖就是个崇佛之人。晚年的梁武帝,也开始走上了痴迷佛教之路。

古代一皇帝被饿死,曾因下围棋误杀一高僧 - 天天要闻

必须承认,梁武帝崇佛是有政治目的的,不过很显然,他在崇佛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几乎忘记了自己的政治家身份。

1.普通八年,63岁的梁武帝,第一次前往同泰寺出家;

2.大通三年,65岁的梁武帝,第二次在同泰寺出家,并着僧衣宣讲《大般涅槃经》,大臣们花了一亿钱,才将他赎回来;

3.大同十二年,82岁的梁武帝第三次出家,大臣们又被迫出资两亿钱,赎回“皇帝菩萨”;

4.太清元年,83岁的梁武帝第四次出家,这一次朝廷又被讹诈掉一亿钱。

历史上信佛的皇帝很多,真正出家的,只有发迹前的朱元璋顺治帝是出家未遂。萧老头拿出家当演戏,搞了四次,富了寺院,穷了国库。

梁武帝从《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依据:佛家不能吃荤腥,也不能近女色。所以,他带头垂范,近四十年不食荤腥不近女色,并要求全国推行这条禁令。

历史上信佛的皇帝很多,真正出家的,只有发迹前的朱元璋,顺治帝是出家未遂。萧老头拿出家当演戏,搞了四次,富了寺院,穷了国库。

梁武帝从《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依据:佛家不能吃荤腥,也不能近女色。所以,他带头垂范,近四十年不食荤腥不近女色,并要求全国推行这条禁令。

古代一皇帝被饿死,曾因下围棋误杀一高僧 - 天天要闻

这时候一桩公案即将上演?

因为不仅女色,惹得吴景晖(南齐萧宝卷的宠妃,灭国后,被萧衍收编在自己的宫中)不开心,整日间愤懑不已。于是她向萧综悄悄说道:“你不是萧衍的儿子,你是萧宝卷的儿子!”当初萧衍占有吴景晖7个月以后就生下了萧综,这也是不争的事情。

萧综很震惊,自己 居然认贼作父!气愤之后,他逃到北魏,改名萧缵,打出为亲爹复仇的旗号,反叛南梁。梁武帝知道后,并没有怪罪萧综母子,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这时候的梁武帝,醉心于佛学研究,政务松弛,俨然成了“教皇”,南梁的政治、经济开始走向大幅滑坡。

侯景囚禁致死

梁武帝晚上朝政混乱,给了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侯景就是其中之一。侯景攻入台城,入宫去见萧衍。叩拜完后,萧衍神色不变。问了侯景几个问题,把他给问住了,还是身边人帮助回答。侯景出宫后,对亲信说:“我时常在鞍上杀敌,刀箭交至,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公,让人从心中感觉害怕,莫非真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吗?今后我不见他了。”

古代一皇帝被饿死,曾因下围棋误杀一高僧 - 天天要闻

侯景将萧衍囚禁在宫殿中,不给吃喝。数日后,萧衍在临死之前想喝几口蜂蜜水,侯景不给,萧衍被活活饿死,享年86岁,在位48年。


萧衍的一生非常传奇不容复制,从这个人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以下:

1.长寿: 他的一生勤俭节约,饮食粗淡,醉心于艺术与佛教,或许也是他长寿的一方面;

2.人的一生坎坎坷坷,作为君主很难做到一生宏图大志,比如梁武帝,前半生励精图治,晚年佞佛导致自己惨死,国家在风雨飘摇中。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