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层里显现的山林和寺院是瑞像还是蜃景?附:大圣竹林寺简介

2022年10月08日20:57:57 佛学 1690

唐 法照(莲宗四祖)

云层里显现的山林和寺院是瑞像还是蜃景?附:大圣竹林寺简介 - 天天要闻

  法照。不知道是什么身世来历的人,唐代宗大历二年 ( 西元七六七年 ),居住在衡州 ( 今湖南衡阳 ) 的云峰寺,精勤修行从不懈怠。有一天于斋堂用饭时,在盛着粥的钵内,看到五色的祥瑞云彩,云层里现出山林寺院,寺院的东北方有一座山,山下有溪涧,而在涧水的北边则有一道石门,石门里面还有一座寺院,它的匾额题着 :“大圣竹林寺”。又有一天,再次地于钵中看到云层中有几个寺院,其内有池水高台宫殿楼阁,数以万计的菩萨众,间杂地居住在其中。法照将他所见的境界请教一些善知识,有一个僧人说 :“诸佛菩萨圣人们的神妙变化,是不可以凡夫的情见来推测的。但是如果只就山川的地理形势而论,这个地方应当是五台山。”

云层里显现的山林和寺院是瑞像还是蜃景?附:大圣竹林寺简介 - 天天要闻

  大历四年 ( 西元七六九年 ),法照在本郡的湖东寺,开设五会念佛道场,感应了祥瑞的云彩覆满天空,云层中现出庄严的楼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的身相遍满虚空。衡州全城的民众看到之后,都烧香注视礼拜,过了很久才消失。又有一天,法照遇到一位老人跟他说 :“你曾经发愿要往五台山金色世界,礼拜朝见文殊师利菩萨,现在为什么停止不前呢?”说完之后就不见了。法照于是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人,远赴五台山。

  大历五年 ( 西元七七○年 ) 四月六日,法照等一行人,到达五台县佛光寺。就在那天夜里四更 ( 凌晨一~三点 ),法照远远地望见一道奇异的光芒照在自己的身体,因此向前接近跟随而去。走了五十里,见到一座山,山下有溪涧,涧水北边有一道石门。看到两位童子,自称是善财和难陀,他们引导法照到一座寺院,匾额写着 :“大圣竹林寺”,就如同过去在钵里看到的一样。此处黄金为地七宝行树,以众宝来庄严整个寺院。法照于是进入寺院,登上讲堂,见到文殊菩萨在西边,普贤菩萨在东边,各自坐在师子座上,有数以万计的菩萨众围绕在旁,文殊普贤则为围绕在旁的大众说法。法照于是向前问讯顶礼,然后问说 :“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距离世尊在世的时间已经很遥远了,知识浅薄根器陋劣,业障烦恼尤其深重,本来具足的清净佛性无法显露出来。而佛法又浩瀚广大无量无边,不知道要修什么法门,才最容易得到佛法的心要?”

云层里显现的山林和寺院是瑞像还是蜃景?附:大圣竹林寺简介 - 天天要闻

  文殊师利菩萨告诉法照说 :“你现在修习的念佛法门,正是最适合这个末法时代的。在一切的修行法门中,再也没有胜过念佛和供养三宝的了,如果能够这样做,就能快速圆满地福慧双修。此念佛和供养三宝两种法门,最为胜善和重要。我文殊师利在过去劫中,因观想佛的缘故、因为念佛的缘故、并且由于供养三宝的缘故,得到如来的一切种智。所以你应当要知道,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以及甚深禅定,乃至十方诸佛,都是从忆佛念佛而生,因此可知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之王。”

  法照又问 :“那么应该要如何念呢?”文殊师利菩萨回答说 :“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有阿弥陀佛,彼佛所发的愿力不可思议,你应当要净念相继,不要令它间断,临命终后,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永远住于不退转之地。”说完之后,文殊、普贤两位大圣,同时伸出金色的手臂,抚摩法照的头顶说 :“你因为念佛的缘故,不久之后就可以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期愿能够尽速成佛,再也没有比念佛更好的了。只要一心念佛,就能够快速地证得无上菩提。”法照听完之后欢喜踊跃顶礼菩萨,然后告辞退出讲堂。两位童子将他送出寺院。才一抬头,整个寺院突然消失不知所在,法照因此在当处堆积石头,以标记它的处所。

云层里显现的山林和寺院是瑞像还是蜃景?附:大圣竹林寺简介 - 天天要闻

  到了四月十三日,法照和五十几位僧人,一同前往五台山的金刚窟,虔诚恭敬地礼拜三十五佛洪名,法照才礼拜了十拜,忽然看到整个地方变得广大辽阔庄严洁净,其中有由清净琉璃所建造的宫殿,文殊、普贤两位大圣,都在里面。后来法照又独自一个人到金刚窟,希望能够再次见到文殊师利菩萨,因此全身扑倒在地恭敬地顶礼恳求。突然看到一个清净的僧人叫佛陀波利,引导他进入一座寺院,门口的匾额题为 :“金刚般若寺”,整个寺院都以奇异的珍宝庄严而成,清净光明闪耀亮丽。

  法照虽然一再地亲身经历不可思议的祥瑞感应,但是从来没有告诉别人。就在同一年 ( 即西元七七○年 ) 的十二月,于华严寺进入念佛道场,断绝饮食订定日期,誓死往生极乐净土,到了第七日的初夜,法照正在念佛时,见到一位清净的僧人进入道场,告诉他说 :“你所见到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金色世界的殊胜境界,怎么不宏传显示给世间人知道呢?”说完之后就不见了,法照当时心里觉得非常奇异。第二天,又见到那位清净僧,依然如昨天那样说。法照于是回答 :“我并非敢于隐藏文殊大圣不可思议的境界,只是恐怕令凡夫产生疑心而起毁谤。”那位清净僧说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现在居止于五台山,尚且都要招人毁谤,你又有什么好自我爱惜、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只要把你所见到的境界,普遍地告知天下的众生,使得凡是见闻的人,皆发菩提心,就如同涂毒鼓一样能普遍地作为影响众生的因缘 ( 指凡有见闻者皆发菩提心 )。”法照因此回忆他所见所闻的境界,并记录下来流传于世间。 

云层里显现的山林和寺院是瑞像还是蜃景?附:大圣竹林寺简介 - 天天要闻

  第二年 ( 西元七七一年 ),江东的释慧从,与华严寺的一些僧人,随同法照来到金刚窟,以及在大圣竹林寺立下石头标记的地方,瞻仰过去的遗迹。来到这个地方之后,正当大众内心悲喜交集之时,忽然听到一阵钟声,它的音声优雅响亮,音节段落清晰分明,众人愈加感到惊喜和怪异,才知道法照所见所闻的境界,的确是真实不虚的,因此将此事书写记录于金刚窟的墙壁上,普愿见闻的人,都能一同发起无上菩提心。后来又在化现题名“大圣竹林寺”匾额的地方,建立一小区的寺院,仍然称为竹林寺

  自此以后,法照于是专志念佛,日夜精进从不间断休息,有一天忽然又见到僧人佛陀波利告诉他说 :“你极乐世界的莲华已经成就了,再过三年莲华就会开放。”等到三年的时间一到,法照告诉大众说 :“我要走了。”然后端坐往生。又有人说 :法照曾经在山西并州举行五会念佛,唐德宗时,皇帝诏他入京城,请他教导皇宫里的宫人念佛,也有五会之多,因此号称为“五会法师”。( 宋高僧传乐邦文类 )

附:大圣竹林寺简介

云层里显现的山林和寺院是瑞像还是蜃景?附:大圣竹林寺简介 - 天天要闻

竹林寺位于九龙岗之西,坐落在中央台南麓竹林村附近,距台怀镇6公里。若乘车到竹林寺,但觉渐入开阔幽远之增,寺区百花竞放,寺中山泉流下,群山浅浅环围,人在其中,宛然置身于一朵硕大的莲花之中。这处颇具神幻色彩的地方,早在唐代就被僧家看中,又演绎出许多神秘离奇的故事,最终成为盛唐的一处闻名全国的净土道场。

竹林寺始建于唐朝代宗年间,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以后虽每有兴建,但大唐的深痕印迹至今犹存。从高祖李渊起,李家王朝的代代皇帝信佛曰笃,到武则天时,由于她在妙龄年华曾在感业寺为尼,对佛教有着更深一怪的感情。当了皇帝后,不仅在五台山建寺造塔,还命人雕琢自己御容入山礼谒菩萨。武氏的崇佛,使五台山的佛教大大兴盛起来。传至李豫父子时,虽说国力开始趋于衰微,但佛教却日盛一日,真是官也信佛民也奉佛。这位唐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李豫却也有些荒唐。他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返回大明宫后,却认为是菩萨护佑,其信佛在诸帝中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故而永泰元年,吐蕃军队兵临城下,他不是号令三军前去迎敌,而是从宫中拉出了《护国仁王经》,诏令不空三藏组织法会,本人还行止有度地领着百官焚香诵经。奇怪的是,李豫还真的唱成了这一出叫人啼笑皆非的“空城计”(番兵怕有伏兵,不知底里就撤退了)。这一时期,可说是唐朝佛教的极盛时期,传说兴建竹林寺的缘由,就是因为李豫在深宫之中,听到了五台山竹林寺山坡上一位和尚唱念出优美的五会法音。

云层里显现的山林和寺院是瑞像还是蜃景?附:大圣竹林寺简介 - 天天要闻

长安的代宗李豫,一日在大明宫中焚香静坐,忽觉耳畔法音邈然而来,缭绕不绝。细细分辨,却是有如笙簧吐秦,妙音鸟(西方极乐世界佛鸟,又名迦陵频伽鸟)啼转,又如流溪山泉,争宗妙响,其音韵节奏优美无比,直听得这位帝王浑身舒服。代宗从禅境中脱出后,便命人即刻前往查看。使者来到五台山竹林岭,见到了旷野之中有位身着破烂僧衣的和尚,举止怪异,尘垢满面,正游走于山林间对天鸣唱。使者回到京都,将法照感通大圣的事秦明代宗皇帝。代宗闻听大喜,便敕封法照为国师,命他在文殊显圣处兴建大圣竹林寺,以弘扬五会法音。

云层里显现的山林和寺院是瑞像还是蜃景?附:大圣竹林寺简介 - 天天要闻

  关于历史上的法照大师,是与唐时五台山窥基法师(唐玄奘的大弟子)、德感法师(奉武则在之命驻锡清凉寺,主掌全国佛教事务)、不空三藏(奉代宗之命驻锡金阁寺的三代唐帝灌顶国师)、澄观国师(唐朝九帝门师,被封为清凉国师,曾住锡于大华严寺,即现在的显通寺)等齐名的著名五台山高僧。为今四种省阗中县人,他年轻时就笃信阿弥陀佛,初效慧远而至芦山结西方道场,后去衡山师事承远专念弥陀。法照继承慧日派的净土思想,又吸纳昙鸾本愿力说和道绰的并行观想和持名念佛法,以《大无量寿经》中风吹宝树发出的五种声音,创立了五会念佛法。被唐代宗尊为国师(亦称五会法师),著有《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为我国佛教净土四祖。他在五台山悟得五会念佛的故事当有虚拟成分,但他的的确胡在贞元十四年(798)兴建了竹林寺,在五台山赋辟了净土道场,专辩证弘扬他创立的五会念佛法。后来法照入并州弘扬时,代宗之子德宗闻听后,遣使迎入长安,令集500僧尼宣唱,遂使五台山的五会法音和佛乐一齐传入宫廷,一时间宫廷内外佛音浩荡,五会唱念传遍大江南北,法照大师也因此名响全国。

云层里显现的山林和寺院是瑞像还是蜃景?附:大圣竹林寺简介 - 天天要闻

  法照大师创建的竹林寺,不仅规模宏大,庄严绮丽,而且仪规尽善,声誉隆盛。因此,在半个世纪以后,吸引了当时入唐求法高僧圆仁慈视大师。圆仁慈觉大师是日本比睿山延历寺的第三代座主,也是日本天宗的著名高僧,他以“请益僧”的身份,在唐开成年间(838)来到五台山的两个多月中,就在竹林寺住了半个月,进行了细致的参观考察,认真学习了该寺的教理仪规、斋礼佛式和五会念佛,随行弟子惟正和惟晓,还在寺中的万圣白玉戒坛(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两座戒坛之一,另一处在嵩山。在五台山、嵩山受戒才能成为正式僧尼),请登坛大德灵觉受了具足戒。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当时竹要寺的庄严和隆盛。圆仁回国著述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对竹林寺有详尽的描述。说那时的竹林寺有律院、库院、华严院、阁院、佛殿院和念佛的般若道场。由于圆仁的介绍,使竹林寺的声誉在日本历久不衰(当时,日本就有两座佛寺先后命名和改名为竹林寺)。在五台山竹林古刹正殿前,矗立着1942年日本僧人上阪泰山为圆仁慈觉大师立的纪念碑,它已成为中国文化交流的见证。以后,凡来五台山的日本佛徒信众,都要来此观光礼竭。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法照还是圆仁,他们为中日文化交流和人民的友好往来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云层里显现的山林和寺院是瑞像还是蜃景?附:大圣竹林寺简介 - 天天要闻

竹林寺背倚中台,坐北向南,依山建造,占地2142平方米。自法照创寺以来。历代不废修葺,其中明朝建的释迦牟尼舍利塔,堪为五台山有代表性的建筑(这座塔是明成化年间,一农夫在柴犁出石椁中珍藏的数百粒光芒璀璨的舍利,弘治四年燕京穆氏建塔收于其下的。)这座高25米的楼阁式砖塔,五层平面八角,形制宏伟秀丽。塔外可上至三层,层层雕构斗拱、塔檐、依座、椽飞、瓦垅清晰秀雅。塔内可上层五层,内供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地藏等13尊佛像,是五台山唯一能走上去的塔。

  竹林寺到嘉靖年间,由古灯重建。万历年间镇澄法师再建。原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正殿、配殿、禅院等。后因风雨侵蚀,人为破坏,已颓废不堪。近年来,由妙江和妙江的弟子(现住持净贤)依原址重建,新建的大圣竹林寺分两大部分,上部为中国佛学院,下部为念佛场。目前,在六重大院基础上,已兴建了大圣殿,五观堂和有现代设施的教学楼舍,其雄伟浩大的气派,叫人刮目相看,已成为五台山著名的中国男众佛学院。

云层里显现的山林和寺院是瑞像还是蜃景?附:大圣竹林寺简介 - 天天要闻

五台山的竹林寺为什么叫大圣竹林寺,这个问题提得一针见血,非常直接。小同学们,说起这个竹林寺呢,在佛教里头,释迦牟尼佛的第一个道场,就叫竹林精舍。印度最早是没有寺庙的,都叫精舍,也叫寂静处,就是修行的道场。我们这个五台山竹林寺呢,是菩萨境界,就是说只有菩萨才能看到竹林,我们现在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五台山有一种说法:竹林寺没竹子狮子窝没狮子,清凉桥没桥,金刚窟没窟。为啥?因为这都是菩萨的境界。(转自妙江法师开示)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