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性不同,所以对机施教
烦恼有别,所以应病开方
一切经教都是觉醒的方便
都是指导修行的宝典
佛所说的一切法,有权说和实说,但最终都要引导一切众生成佛。
如《法华经》说到“一乘究竟,三乘方便”,而佛教另一体系的经典《解深密经》则有不同观点,说的是“三乘真实,一乘方便”。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两部经有矛盾,其实还是有对机的成分。
比如声闻人的根机和能力,只能修声闻教法。你和他说大乘,反而会把他吓跑。那么佛陀就会告诉他声闻乘是真实的解脱之道,对他说:你就好好地修声闻教法,断烦恼,证涅槃。
佛陀的这些说法,就像医生对不同病人,要开出不同的药。药本身没有冲突,但因为病情不同,必须吃不同的药。
如果不了解佛陀说法是对机设教,不了解佛陀的用意,偏执一种为真理,觉得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应该学,其他都不应该学。当我们有这样一种知见,有这样一种局限时,就会造下谤法恶业。
佛教界比较容易出现这种宗派之见。比如有的念佛者觉得净土的经典最好,其他都不要学,学了反而会成为修行障碍。事实上,一切经典都可以成为学佛的方便。当然这并不是说,三藏十二部都要学,其实也没那么多精力。
修学确实有主次问题,每个宗派都有一些重要经典,把重点学好之后,有精力再去学其他。另一方面,每个人的修学肯定有所偏重,有人依唯识的知见修学,有人依中观的知见修学,有人依天台的知见修学。可见,每个宗派都有自己的见地和依据典籍。
虽然一切经教都是成佛的方便,都能指导我们修行,但没有重点的话,恐怕什么都学不好。因为佛法太博大了,每个宗派都是围绕某类经典建构一个修学体系。我们可以按这些经典建构的体系来学,如果全都要学,精力肯定达不到。
总之,当我们修学某部经典时,要知道其他经论一样殊胜,一样能对修行起到指导作用,不要去贬低另一些经论,以为那是不究竟的,但也不是所有经论都要同时学习。
摘自:济群法师佛法讲座
版权所有:济群法师
如需转载,请务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