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荆国
南国名城荆州,以其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享誉中外。20世纪40年代,随着侵华日军铁蹄的踏入,一场浩劫从天而降。珍贵文物,日军非抢即毁。于是古刹泯迹,黄钟失鸣,经碑玉碎,名画云消……岁月悠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至今仍忘不了那怵目惊心的一幕一幕!
荆州承天寺旧影
凶神恶煞的日本兵突然闯进古刹
荆州城自古就是佛道两家传经布道的胜地,素有“三步一寺五步一观”之称。位于小北门内的承天寺,是众多寺观庙庵中最负盛名的一座古刹。这不仅因为它有1500余年的悠久历史,还因为它有宏大的气势。全寺由五殿一塔组成。寺内古木参天,飞檐流丹,雕梁斗拱错落有致,金身佛像栩栩如生。
公元1941年春,正是日暖花开草长莺飞时节,一向繁华喧闹的古城荆州却显得清冷静寂,阴森恐怖。唯有承天寺内仍香烟缭绕,钟声不绝,似乎在向人们昭示:佛门无祸。善良的僧人们哪里料到,一场灭顶之灾正向大慈大悲的佛祖和他的弟子们袭来。
“皇军有令,你们的统统离开!”一群凶神恶煞的日本兵闯进了承天寺。正在闭目诵经的寺僧还未明白过来,一场浩劫的黑色帷幕已经拉开。
这群日本兵不由分说,便在寺内四处搜查珠宝古董。
众僧怒不可遏,大骂禽兽,奋身阻拦,可怎斗得过这伙全副武装的凶残恶魔?--僧人的血,染红了大雄宝殿……
“皇军有令,你们的统统离开!”一群凶神恶煞的日本兵闯进了承天寺。正在闭目诵经的寺僧还未明白过来,一场浩劫的黑色帷幕已经拉开。
这群日本兵不由分说,便在寺内四处搜查珠宝古董。
众僧怒不可遏,大骂禽兽,奋身阻拦,可怎斗得过这伙全副武装的凶残恶魔?--僧人的血,染红了大雄宝殿……
顷刻间,全国罕见的高大铜钟、铜香炉、汉魏碑帖以及历朝名人字画等稀世珍宝,成了日寇的“战利品”。
罪恶并没有就此结束,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这伙日寇行劫刚去,驻城日军第二十九步兵团团长两角业作少将的命令传进寺来:“皇军要在这里修建军用飞机场。”
一队荷枪实弹的日军押着一群强行抓来的民工进了寺院。众僧跪在佛祖金身像前大放悲声。
日兵对众僧拳打脚踢,将他们赶出山门。众僧盘坐门外痛不欲生。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圆通玉殿、无量宝殿、势至殿、万寿殿眼睁睁地被拆毁了,建于梁代的僧伽妙应塔也訇然倒下了。只有大雄宝殿,这座建于东晋永和年间的主体建筑,还屹立在断砖残瓦之间,高昂着它不屈的头颅。
日军的兽行在这座古老建筑物身上得到了最疯狂的发泄。他们找来又粗又长的钢丝绳,调来两部大汽车,随着一阵阵刺心的狂笑,48根高达数丈的圆形立柱被拽倒……
大一点的木料运走了,日军要用这些木料修建兵营;剩下的杂料被付之一炬,大火整整烧了15天。
一代名刹就这样毁灭了!
一声旷世逸响惊动了豺狼之心
古城西门内侧的开元观,是一座极具盛唐风韵的古老建筑,观内巍峨的天门上有一处绝世景观--
当你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经意或不经意地一抬头,眼前便会倏尔一亮:一只铁铸的黑虎昂首雄视悬吊观顶的一口九龙小钟,黑虎惟妙惟肖,小钟金光灼人。
这便是远近闻名的荆州“小八景”之一--抬头黑虎望金钟。
相传有一年,乾隆下江南来到荆州,夜宿开元观,梦见一道长手持九龙金钟,被一只黑虎追赶。眼看道长就要葬身虎口,乾隆大惊而醒。他颇觉蹊跷,便问随臣。随臣道:“龙虎相戏,天下太平,此乃瑞兆也。”乾隆龙颜大悦,传令召募荆楚名匠,依梦中情形铸成金钟铁虎,置于开元观内的天门之上,昭喻天下。
其实,有关这一景观的来历的传说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口九龙金钟确非凡俗之物。荆州城遍布寺观庙庵,黄钟大吕数以千计,唯有这九龙金钟仪态万方,绝伦超群--那九龙蟠然的造型,那金钟旷远的逸响,堪称天下一绝。
“当--”,1944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凌晨,开元观里传出的一声绝响,惊动了一颗豺狼之心。
正在巡城的日军军官次雄带着一队宪兵闻声闯进观来。他们遍击观内铜钟,终于将贼手伸向了悬挂在天门上的九龙金钟。
国宝遭劫,守观道长余道净欲哭无泪,怒火中烧。
就是拼了自家性命,也要夺回金钟!老道长横下一条心,出门跟踪追击。沙市轮船码头,一条满载铜钟的小驳船正准备启航驶往汉口。老道长抚摸着这些即将沦落异国他乡的国宝,禁不住老泪纵横。
这些铜钟都是日军从荆沙各处寺观庙庵里抢来的,都是具有千百年历史的珍贵文物。
小小九龙金钟乃宝中之宝,被藏在船舱里面享受“特殊优待”。
押船的日军尚未到来。老道长向船家苦苦相求:“这口九龙金钟是国宝中的珍品啊,岂能眼睁睁让东洋人抢走?”
老道长的一片真情感动了船家,船家冒着杀头之险“完璧归赵”。此事很快被次雄发觉,到手的鱼丢了,他岂肯善罢甘休。老道长刚刚藏好金钟,次雄便跟踪追到。
“老东西,快把宝物的交出来!”次雄血红着眼,枪口抵住了老道长的头颅。
任凭怎样辱骂殴打,老道长一口咬定金钟是次雄抢走了,别的什么都不知道。次雄无可奈何,下令掘地三尺。埋在三清殿前香炉底下的九龙金钟,还是落入了虎口。
古老的城楼变成了日军的营房
清代以前,荆州城雄踞江渚,故而西有安澜门,南有曲江楼。其时登城放目,但见“孤峰烟中落,长江天际来”,山川竞秀,美不胜收。后来江道南渐,荆堤也越筑越高。到现在,登城南望,已是江帆隐形,青峰藏首。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但老市民说,倘若曲江楼还在,便不会有此遗憾。此话应是不假。
明代政治家张居正当年自京师还乡,故地重游,登临古城东南隅的仲宣楼,曾信笔题诗一首,开头两句便活托出仲宣楼的恢宏气势:
一楼雄此郡,万里眼全开。
然而,无论地势之险,还是营构之奇,仲宣楼都不及南门城头的曲江楼。因而人说张道辅之诗移诸曲江楼,当是诗情画意,珠联壁合。
曲江楼建于宋代,其后数百年间,城垣几度毁于兵燹,又几度重筑,城上古物荡然,唯曲江楼幸存下来。是她巧夺天工的匠心和望云听涛的神韵令人情有独钟么?
曲江楼飞檐流丹翼然欲举,虽不及唐代楼榭的浪漫夸饰,却极尽宋代建筑的典雅俊逸。登高览胜,可见白帆点点浮天际,落霞曼曼染巷里,远畴近陌,一览无余,荒村野树,星罗棋布,俯仰之间,顿觉胸襟一亮,心旷神怡。
公元1940年6月8日,日军自襄北南践,荆沙沦陷。据城日军为修建兵营,公然拆毁二十余处名胜古迹。曲江楼亦未能幸免。楼毁之日,举城扼腕,相对成泣。
1941年被涂上“日华亲善”标语的荆州古城墙
这是日本侵略军破坏荆州古城历史文物的又一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