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说的“轮回转世”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2年06月29日15:54:29 佛学 1980

佛教认为一期生命结束后,其灵魂会再次转变成为人类、动物或其他生命形态,像车轮一样来回循环。这就是所谓的“轮回转世”。

其实,这个理论zuì先是波罗门教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因果律可以贯穿于前生、今生、来生。生命形式在“业力”的推动下不断变换成天神、人类、畜生、饿鬼各道众生,而灵魂始终不灭。

波罗门教认为摆脱轮回的方法有祭祀、苦行、冥想、供养。认为祭祀神灵可以消减恶业,增长善业。而苦行可以抵消以前的罪业。冥想则可以帮助人获得精神解脱的体验。此外,他们宣称低种姓的人通过供养高种姓,将来就有可能投胎成高种姓。

在轮回问题上,原始佛教基本上继承了波罗门的观点。但反对用祭祀神灵和供养波罗门的办法来改变命运。佛教认为摆脱业报轮回的唯一出路就是修行,只有证得阿罗汉果,才能摆脱轮回之苦。

但要证得阿罗汉果,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先要观到“诸法无我”。“无我”是指所有的现象变化中没有实质的主宰者、造作者、受报者。一切主体都是在无明中因缘和合而成的,并无独立真实的主体。

很显然,“诸法无我”与“轮回转世”是存在矛盾的。佛陀在世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突出。但发展到部派佛教时,很多外道就前来论战了,他们诘问佛教徒,你们既然都“无我”了,那是谁在“受报”,谁在“轮回”呢?

为了回应这个问题,佛教中的一些部派提出了“补特伽罗”的概念,同时为了兼容“无我”,而认为补特伽罗是个“假名”,是一种“方便”。后来又衍化出了“胜义补特伽罗”、“胜义谛”。虽然翻来复去地论证,但始终存在一些难以自圆的地方。

原始佛教理论中只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后来大乘唯识宗从第六识中分化出了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并完善了变现理论。至此,轮回的问题才算得到了清楚明白的表述。

大乘唯识学认为,阿赖耶识是一种高度浓缩的信息库,它能将业识外化为具体的生命形态。生命的出现就是潜态信息(父母双方信息组合)通过吸收物质营养(早期一般又母体供给)而转化为显态生命(胎儿)的过程。而催动这个转化进程的幕后推手就是“业力”。

说到“业力”,它的成分是相当复杂的。它包括了过去无数次生命历程中的行为、语言、思想所留存的信息,以及相应环境所施加的影响力。而造成业力累积的根源就是因果规律。

世间万物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没有无原因的结果。生命轮回的直接动力就是代表因果律的“业因”。它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就是阿赖耶识,它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阿赖耶识就会变现出什么样的生命形态。但具体变现成一个什么样的生命又受制于外因。包括父母的状态、周围环境等因素。内因与外因要“相应”,发生结合作用,阿赖耶识才能转现为物质形态的生命。

佛教所说的“轮回转世”到底是怎么回事? - 天天要闻

六道轮回石雕

唯识认为,我们今世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别的形态,那是因为我们的阿赖耶识中储藏着“人”的业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因为我们除了具备“人”的共因(共业)之外,还有各自的别因(别业)。但不管是什么因素,都是前世所累积而成的。而且今生还在不断累积。如果我们不努力保持“人”的业因,而是不断加入诸如畜生之类的业因,将来就可能受此业力的牵引而变现为畜生。

阿赖耶识是统帅一切的根本识,它是一个大仓库,其他七识的种子都储藏在这个仓库里面。当遇到成熟的外因条件时,第七识末那就会活跃起来,从仓库里把六识种子播洒出来,变现为具体的生命。

具体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当产生新的生命的条件成就时(父母、环境等业因成就),末那就把与这些因素“相应”的阿赖耶识从仓库中搬运出来,分化为六识,通过吸收外在物质(母体供给的营养、食物)而组装成具体的生命。

生命形成之后,第六识(意识)一直没有闲着,它除了协同前五识运转之外,也接收前五识反馈回来的信息。在进行粗加工之后,将它们传递给第七末那识。末那再进行深加工,将其转换为业因,送进仓库中储存。生命就是这些信息在仓库中进进出出的过程。

当一期生命结束的时候,末那会将前六识收回来,连同自己一起送入仓库,然后把仓库大门关上,离开那个具体的肉身。等待机缘成熟时再转现为下一个生命。这类似于司机在开坏了一辆旧车后,再去开一辆新车,司机还是那个司机,但车已经不是那辆车了。

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具体的过程会比这要复杂得多。这个理论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在此不作讨论。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阅《瑜伽师地论》和《解深密经》,里面有更详细而shēn度的解说。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
巴米扬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 天天要闻

巴米扬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经过壁立千仞、地无水草、山崖陡峭的铁门关后,玄奘的小队进入位于今天阿富汗东北部的吐火罗国。此地有阿姆河从东向西穿越整片区域,所以小麦丰饶、谷物充沛。这里曾是汉代张骞来过的大夏故地,也是印度、波斯、希腊文化的交汇之地,更是民族融合的混血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