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刘先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古至今,教育都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也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是每一个大人都需要知晓的。好的教育,往往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甚至是影响孩子的重大前程及人生走向。那么,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呢?
全面发展德为先
不论是学富五车还是胸无点墨的人,我想都听说过我国教育所推崇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排在第一位自然也有它的道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包含着生活中的众多方面,是社会中无形的规范。《论语·述而》中“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描写的德便是恩惠、品行、信念等。
像我小的时候,父母经常教育我,见到长辈要问好,餐桌下席有礼貌,不偷不抢不嫉妒,学校关系不能少……
小到一句话的表述,大到深远的人生道理,作为父母,其实都应该从小灌输,刻到他们的骨子里,形成习惯,一旦年龄大了,到了叛逆期就会更加不好管教。
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
人生虽然短短几十载,却需要经历各种生活,接触不同的人。因此,为人与处事中的”德“就显得特别重要。孩子在学校中,能够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做到诚信,宽容,助人,文明等。在家中做到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听话懂礼等。如果在孩子的萌芽阶段就能把他(她)教育到这种地步,父母就已经做得很成功了。
一个人在社会中混的有多好,其实并不全看学历。一个品德不好的人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有谁又敢要呢?
一个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在欧洲某个国家去找工作。他的成绩非常优秀,然而应聘了许多家公司,却都是失望而归。终于有一次他怒气冲冲地质问人事经理,为什么不录用他,连比他成绩还差的一个韩国学生都被录用了。人事经理解释道,他的各项成绩确实无可挑剔,但是在对他资料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他曾有两次坐地铁逃票的情况,表明他的诚信有重大问题。正是因为这不起眼的两次逃票记录,使得年轻人后来找工作处处碰壁,无奈回国。
德若不从小养成,造成的恶果难以想象
在《小偷和他的母亲》里,从前有个孩子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某天孩子从学校慌慌张张跑回家里,妈妈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孩子说,看到同学的写字板很漂亮,于是就把它拿了回来,孩子觉得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可是母亲却打断他说,反正同学也没看见,现在这写字板就是你的了。由于母亲的纵容,过了几天,小孩又从外面带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外衣,说是趁人家晾衣服不注意的时候拿的。母亲不仅没有责怪他,而且夸奖他能干,鼓励多带东西回来。就这样, 孩子在歧途上越走越远,长大后成了惯偷,终于最后在盗窃金库时被当场抓住。
由于罪行太大,法官判处他死刑,被押到刑场时,他的母亲赶来了。在死之前,小偷要求与母亲讲几句话。母亲将耳朵凑过去,想听听他要说什么。没想到小偷张开嘴,一口把他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母亲疼的叫了起来,并骂他不孝。小偷愤恨的说,如若当初我第一次偷画板回来的时候,你揍我一顿,正确教导我,并且我改正错误,现在怎会到达这个地步?
这虽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但也确实能够告诉我们,孩子需要从小培养,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巨大。
德,是不可或缺的。若是孩子懂得感恩,懂得体谅,他怎能不好好学习,又怎会惹父母生气,这,不就是最好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