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5个“穷习惯”

2025年05月04日21:22:07 育儿 1127

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5个“穷习惯” - 天天要闻

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5个“穷习惯” - 天天要闻

嘴穷:爱抱怨


心理专家陈默,研究过大量案例后,得出一个结论:


儿女和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关系是脐带剪断了,但潜意识还完全连在一起,母亲的情绪会直接传递给孩子。


如果母亲总是抱怨,儿女也会在压抑的环境中,变得满身戾气。


热锅上的家庭》中的女主卡罗琳,就是一个喜欢把抱怨挂在嘴边的人。


明明一家人齐齐整整的,丈夫努力工作,儿女孝顺听话,可她就是不满意。


一会儿嫌丈夫冷漠,一会儿怪孩子懒惰,还动不动数落人,嫌弃这嫌弃那。


一次,她在准备晚餐,忙不过来时,女儿赶来帮忙。


她没夸奖女儿,反而质问:“你就做这么点儿事?真懒。”


闻讯前来的丈夫替女儿辩解,她又埋怨起丈夫不懂教育,惯坏了孩子。


结果,女儿委屈,丈夫发火,卡罗琳更是喋喋不休,牢骚满腹。


常年生活在这个家里,女儿也变得越来越挑剔,很难与人和平相处。


直至长大后,女儿竟成了卡罗琳的翻版,生活中毫无幸福可言。


有人说:“家,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欢乐的源泉,再苦也是温暖的。”


但如果父母“嘴穷”爱抱怨,家非但不是快乐的源泉,还可能是儿女痛苦的根源。


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5个“穷习惯” - 天天要闻

来源:视觉中国


读者

,赞267


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5个“穷习惯” - 天天要闻

眼穷:目光浅


郭德纲曾说过一句话:“不怕能耐差,就怕眼睛穷。”


眼穷的人,只看到眼前,或者追逐金钱,或者沉溺舒适,而让自己止步不前。


尤其是父母目光浅,影响的不仅是自己,还连累儿女越活越狭隘。


就像电视剧《山海情》中,很多十几岁的孩子,被母亲逼着退学去福建电子厂打工。


即便是校长去家里做思想工作,很多母亲都不让一步。


她们算了一笔账:


孩子大学毕业后照样要出去打工,还不如早点去工厂,能多赚好几年的钱。


让孩子辍学打工看似能多赚几年钱,实际上是将未来几十年的财富都输掉了。


可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该读书的年纪,让儿女去赚钱;该拼搏的年纪,催儿女求安稳。


即便孩子想闯一闯,父母也在后边生拉硬拽,生怕孩子飞远。


他们把孩子拴在身边,结果就是,孩子成了和自己一样没出息的人。


电影《一代宗师》中有句话:“一个人要往远处看,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


很多时候,不是命运差,不是底子薄,而是父母的眼界,框住了儿女的手脚。


若想儿女有出息,做父母的,就得把眼光放长远。


帮孩子翻过那些山,他们的人生才能开阔起来。


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5个“穷习惯” - 天天要闻

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5个“穷习惯” - 天天要闻

耳穷:听闲话


我有个姑姑,是出了名的爱凑热闹。


哪家夫妻离婚了,谁和谁闹矛盾了,谁和谁又传出八卦,没人能比她清楚。


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堂妹也爱听闲话,母女三人成了家里的“八卦小分队”。


没事就在背后蛐蛐人,还三番五次令自己陷入家长里短的纷争。


有这样的母亲,堂妹们没一点心思用在学习和工作上。


久而久之,她们就被同龄人远远甩在了身后。


看过一个小典故。


清代画家董棨,在教导弟子学画时强调“耳不可穷”。


弟子问,何为“耳穷?”


他回答说:“耳闻浅近曰耳穷。”


所谓耳穷,就是把别人的闲言碎语,不论好的坏的,全都听到耳朵里。


当耳内的杂音多了,你的生活也就容易被扰乱。


不信你看看身边的人。


那些爱凑热闹、爱听闲话的人,哪家的日子过得好?


如果再有个长辈带头,那儿女更是容易走入生活的误区。


与其“耳穷”关注别人,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的日子。


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5个“穷习惯” - 天天要闻

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5个“穷习惯” - 天天要闻

腹穷:无诗书


咱中国人有句古训:


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


很多人过得不好,不是因为命中注定,而是因为腹中无书。


胸无点墨,头脑空空,就很难明事理,对儿女也起不到榜样作用。


在网上看过一个博主分享。


她有个婶子,人称“河东狮吼”,很是嚣张跋扈。


你和她讲道理,就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你和她谈感情,她也是嗤之以鼻。


尤其谈到儿女的未来,婶子更是独断专行,完全不给孩子做合理的规划。


她大儿子早早辍学,二女儿早早嫁人,小儿子也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一家子奉行“读书无用论”,结果就是越过越穷。


当别人外出求学谋职,她的三个孩子就只能待在身边啃老。


曾经,博主本以为这都是命。


但细细想过之后,才明白根本原因还在于这家人读书太少。


说实话,咱们普通人,是很难用阅历来提高眼界和格局的。


读书,似乎是唯一一条逆袭人生的快车道。


如果父母没这个见识,儿女就很难靠读书托举起自己的人生。


“腹穷”的父母,养不出“命强”的孩子。


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5个“穷习惯” - 天天要闻

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5个“穷习惯” - 天天要闻

心穷:占便宜


作家马德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衣着寒酸的妇人在逛小吃街,她借口先尝尝味道,随手拿起街边各种小吃就往嘴里塞。


一条街走过去,她一分钱没花就填饱了肚子。


有个小孩看到了,想学这个妇人,结果刚伸手,就被旁边的爷爷打了回去。


小孩觉得非常委屈,爷爷对他说:“你学了她,就会生出穷气,有了穷气就再难翻身了。”


一句话,心穷的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运气。


尤其是爱占小便宜的父母,孩子有样学样也不会走正路。


就像我发小,小时候跟着妈妈坐车,妈妈总是想办法不给他买票。


后来他去国外上学,偶尔发现不刷卡也能坐公交车,于是便经常逃票。


等参加工作,他更是爱钻空子、爱占便宜,搞得领导和同事对他意见很大。


这直接导致了他没有一份工作能长久,生活总是朝不保夕,果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财经作家梁志芳说:


“世上有种心穷之人,在他们的想象中,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一个人的,他们无法容忍别人获得任何一点利益。”


父母“心穷”贪小利,就是无形之中早早耗损自己和儿女的福报。


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戒掉心穷的习惯,才能为儿女换来绵长的幸福。


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5个“穷习惯” - 天天要闻

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家里,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5个“穷习惯” - 天天要闻

写在最后


经济学家薛兆丰曾说,贫穷其实是两个词的组合,贫是指你当前财务状况差,而穷是指穷尽、没有希望。


很多时候,“贫”是受限于能力与经验;而“穷”,则是受限于内心。


对儿女来说,比没钱更可怕的,是父母有根深蒂固的“穷习惯”。


如果父母摆脱不了内在的匮乏,儿女大概率会在其影响下过不上好日子。


说到底,这天下哪有不盼着孩子好的父母,只是碍于自身的见识,好心办了坏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从明天起,戒掉身上的“穷习惯”,我们依然能让生活回归正轨。


只要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每一位父母都能为他们做出改变。


与朋友们共勉。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一碗下肚,怀孕37周女子流产!竟是家中“藏毒” - 天天要闻

一碗下肚,怀孕37周女子流产!竟是家中“藏毒”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各类冰镇冷藏食品逐渐“火热”起来,但安全问题仍需重视,因为即便在冷藏环境下,许多嗜冷细菌仍能大量繁殖。其中一种名为李斯特菌的细菌需要格外引起警惕,因为它专爱挑孕妇和婴儿“下手”,生活中该如何避免呢?近日,一位“准妈妈”在社交平台讲述自己的遭遇:怀孕37周,因食用冷藏食品引发李斯特菌...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 天天要闻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养废了”——这个词最近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讨论中越来越常见。是的,不是被别人说,而是你自己做的。你当初一心想让孩子好,结果,你用你的好心情,把孩子的未来给捧上了山崖。那些“养废”孩子的家长,真不是嘴巴上讲得好听,结果却不知不觉把孩子弄得很差
严防!“冰箱杀手”来了! - 天天要闻

严防!“冰箱杀手”来了!

炎炎夏日许多人的冰箱中存放着西瓜、哈密瓜、冰激凌等美食但是如果家里有老人、孕妇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得小心“冰箱杀手”——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在夏天尤为常见,许多感染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人们吃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冷藏即食食品,例如奶制品、熟食肉类、沙
父亲因工死亡,试管婴儿能申请抚恤金吗?法院判了 - 天天要闻

父亲因工死亡,试管婴儿能申请抚恤金吗?法院判了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27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事例,其中涉及一起试管婴儿享受抚恤金待遇案件。陈某与郭某婚后因不孕症就医,冷冻9枚胚胎。在胚胎移植前,陈某因工死亡,被认定为工伤。随后,郭某接受胚胎移植生下陈小某,并销毁剩余胚胎。2024年5月,陈小某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遭某社保中...
儿童针筒玩具热销,是“解压神器”还是“危险利器”?多方提醒—— - 天天要闻

儿童针筒玩具热销,是“解压神器”还是“危险利器”?多方提醒——

一个针筒、一个捏捏乐,组成了一款近期风靡校园周边文具店的儿童玩具产品,针筒看上去和医院使用的注射器几乎一样。网络视频里宣称,这款玩具玩法简单,十分解压,只需要用针筒把空气注入玩具中,形成空气泡,再去捏爆泡泡就可以。然而,这款儿童玩具却引起了家长们的不安。不少家长表示,此类玩具非常危险,存在安全隐患。...
【视频】父亲工亡后,冷冻受精胚胎植入母体成功分娩,他是遗腹子吗? - 天天要闻

【视频】父亲工亡后,冷冻受精胚胎植入母体成功分娩,他是遗腹子吗?

什么是遗腹子?《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怀孕妇人于丈夫死后所生的孩子。在自然受孕情况下,遗腹子是先怀孕、丈夫死亡之后出生的孩子。那么,一对不孕不育的夫妻进行胚胎体外培育,在丈夫工伤死亡后,胚胎再植入妻子体内之后出生的儿子小强(化名)是遗腹子吗?小强能申领其父工亡后供养亲属抚恤金吗?近日,在江苏某...
防“溺”于未然,安全伴成长!这些防溺水知识一定要教给孩子! - 天天要闻

防“溺”于未然,安全伴成长!这些防溺水知识一定要教给孩子!

夏季炎热,亲水活动成为不少人的消暑选择,但随之而来的溺水风险也显著增加。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龙华君主任医师提醒:每年夏季都是溺水事故高发期,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群体,溺亡悲剧时有发生。掌握科学防溺知识、强化安全意识,是守护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一、为什么青少年容易发生...
语言发育黄金期:0-3岁亲子对话质量影响未来学习力 - 天天要闻

语言发育黄金期:0-3岁亲子对话质量影响未来学习力

►本文2227字 阅读3分钟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