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2020年03月05日18:09:03 育儿 1047

有句老话叫——隔行如隔山。

按照这么算的话,那么育儿观念中,隔代就如同隔了一个太平洋!

新手爸妈和老人带娃之间,总会因为教育观念不同造成摩擦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而最近因为疫情,很多爸妈带娃回老家过年,新老家长们“被迫”同处一室,一起看孩子看久了,感情的小船被不一样的育儿观念冲击的屡屡翻船。

最近,熊妈的闺蜜小林就是被上一代人育儿观念折磨的宝妈,常常半夜发微信吐槽: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养了一只中华气死娃

奶奶的想法我是看不懂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养了一只中华气死娃

小宝4岁多了,正是建立秩序的时候,奶奶就干啥都是他还小,他还是个孩子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养了一只中华气死娃

大宝都三年级了,正该培养自信呢,他奶奶就动不动,不分青红皂白让他听话,骂孩子不好听,还想动手打

其实,年轻爸妈和老一辈人的教育观念冲突,大部分都是科学育儿vs经验育儿

比如,年轻爸妈会比较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性格塑造;而老一辈人会很不以为然,觉得孩子长大就好了。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据非官方调查,平均10户家庭中就有4户存在老人跟年轻父母育儿“唱反调”的情形。除此之外,70%的家长也提出了“老人带孩子,孩子的习惯难以培养”的问题。

闺蜜小林在吐槽完一大堆奶奶的“奇葩育儿事迹”之后,无奈的和熊妈说:“说了也不听,听了也不做,还觉得你们什么都不懂,真不知道该咋办。”

01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喂饭vs自主吃饭

很多家庭里,经常能看到这一幕:

宝宝带着小围脖满家乱窜,屁股后面跟着端了一碗饭的爷爷奶奶,拿着一把小勺子,不停的说:“乖,再吃一口啊,最后一口!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对很多爷爷奶奶辈的人来说,让孩子自己吃饭是不负责任,而“给孩子喂饭”才是照顾孩子、且自己省时省力的做法。

毕竟,喂饭过程掌握在成人手里,省了收拾残渣的麻烦,还可以把握孩子进食分量,避免失控局面。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而孩子自主进食呢?孩子会吃到头上、地上、衣服上不提,挑食、只吃垃圾食品也是家长们抓狂的事。

乍看起来,好像给孩子喂饭才是省事省力更省心的办法,但喂饭的结果呢?

往往是“一喂一里地,一喂就喂五六七八年”

导致每顿吃饭,都可以看到或是连哄带骗,或是怒气冲天的喂饭现场。而再过几年,当家长发现别人家孩子已经可以在幼儿园自己熟练使用餐具吃饭时,自家娃自主吃饭这一技能才刚刚起步。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到了有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时候,也会本能的反抗家长的管控。

那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锻炼自主进食呢?

或许最开始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辛苦些收拾孩子食物大战而导致的满地狼藉。

但是经过合适的引导,给孩子树立起规矩规则后,就能收获超大的好处。

比如孩子学会了自己吃饭,解决了大人每顿饭追着喂饭的烦恼;

比如孩子从小独立进食产生的自豪感

比如在使用餐具过程中,练习到的手眼协调、手部精细运动能力

上了幼儿园,还能避免被老师和同学嫌弃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最关键的是,自主进食是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感知世界的过程,而被动喂饭则是一个被动接受、强制的、剥离了孩子自我感知的认知过程。

主动追求和被动接受,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时间长了,这不同的认知方式会让孩子之间产生翻天覆地的差异。

02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诓住/镇住孩子vs耐心沟通

闺蜜小林和我吐槽奶奶带娃时,提到了她接受不了的一点:

每次小宝磕了碰了,奶奶就赶紧过来帮腔,什么“桌子坏坏,桌子绊倒了我们小宝”,什么“打它,打它,都怪这个柜子门让我们小宝磕到了。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而每次小宝哭闹时,奶奶也是以敷衍孩子为主。比如孩子因为不想按照习俗剃头发时,奶奶就会诱哄孩子:“乖乖过来,奶奶不给你剃头了好不好呀?奶奶这有糖给你吃。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而闺蜜觉得,孩子磕碰到桌椅,并不是桌椅的错,奶奶不应该责怪桌椅把孩子弄疼了,而是应该教导孩子如何才能避免碰到桌椅。而剃头事件也是一样,不能直接骗孩子不剃头而让孩子放弃抵抗,最后强行剃头。

其实,这就涉及到了年轻爸妈和老人常见的育儿观念冲突。

那就是,孩子哭闹、表现不乖、没有满足家长期待时我们应该“哄骗、诱哄,以迅速诓住孩子”或是“严厉地呵斥甚至打骂,以迅速镇住孩子”,还是应该“蹲下来,抱抱孩子,耐心地给他解释”。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熊妈经常能见到第一种情况。

比如在商场里撒泼打滚的孩子,和一旁大打出手的父母;

比如诱哄孩子,许给孩子一张空头支票,制止孩子不乖现状。

这种做法一开始见效确实显著,甚至在公共场合,熊妈也支持用这样的做法应急,快速带孩子“逃离战场”,以免孩子撒泼打滚影响到别人。

但是,问题在于,这种方法用多了以后,家长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这是唯一的正确做法。

孩子情绪受挫,不满哭闹,哄呗;孩子不愿意做某事,抗拒不配合,骂呗。

长此以往,缺乏正确的沟通和疏导,孩子会认为用哭闹可以要挟家长,或者对父母的随口敷衍不再抱有信任,更严重的,面对支持用武力镇压孩子的家长,孩子还可能会产生怨怼心理,更难以管教。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那些家长从小把他的错误“归外因”,哄着长大的孩子,总认为自己没错,养成唯我性格的孩子;和那些家长从小暴力镇压孩子,对孩子的情绪通通粗暴对待,长大以后内心敏感,养成讨好型人格的孩子,熊妈见过太多了。

归其原因,孩子情绪外露只是表象,耐心的和孩子沟通,真诚的理解孩子感受,坚决的坚守原则,不向不合理要求妥协的沟通方式,看似麻烦,其实才更能抓住孩子成长路上的每一个关键点,也更容易深入孩子内心,真正了解孩子。

而诓住/镇住孩子,终归只是一种快速让孩子停止情绪表达的手段。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那些巴掌和哄骗换来的,是长期的斗智斗勇,亲子关系的鸡飞狗跳。

而耐心和坚持换来的,是孩子的性情平和,遵守规则,易于沟通。

03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最好不要出格vs鼓励孩子尝试

每次熊妈带孩子去上兴趣课,参加一些亲子活动的时候,总能在一群孩子中精准发现那些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

除了个别被隔代宠,宠上天的小朋友,那些被爷爷奶奶“最好不要出格”的教育模式下带大的孩子,在孩子中也特别与众不同。

家里老人,尤其是传统观念过深的老人,在带孩子问题上往往秉持着“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才是好孩子的想法。他们不善于用科学、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低龄孩子因为好奇而表现出的“捣乱”“破坏”的探究行为,总是第一时间加以阻止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比如熊妈家大宝,玩具车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消耗品,总是买一个拆一个,每次拆都嚷嚷着“我想看看车里面长什么样”,还经常追着爸爸问怎么组装回去

对此,大宝奶奶则是每次看到就想要阻止和批评孩子。因为觉得拆玩具车是存心捣乱搞破坏,必须立即纠正,让大宝学会正确的玩玩具车。

而熊妈则觉得无所谓,所以干脆买了乐高和工程车之类的拼装玩具,彻底满足大宝的结构探索欲望。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之前熊妈就有谈到过,其实动手探索是低龄孩子非常常见的求知欲表现,就如同学习自主进食是一种探索世界,小朋友好动敢于冒险也是一种认识世界的过程。

就比如在大宝拆玩具车的过程中:

他观察到了一辆玩具车的结构

他感受到了玩具车不同组成的材质

他发现原来零件和零件不同的组装会造成不同的效果

他理解了事物表面背后还有很多东西承载着一切;

他拥有了一个因观察和探索从而获得成就感的机会。

甚至在稍加引导,就可以帮助大宝稍微带一些数学、物理的基础常识

对孩子来说,这是多好的尝试啊。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04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家里老人就是不听,怎么办?

老人带孩子,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网上吐槽老一辈人育儿观念冲突的帖子层出不穷,随便找个妈妈群起个话头,宝妈们的吐槽就会分分钟到99+消息。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你说的都对,但家里老人就是不听,怎么办?

年轻爸妈觉得老一辈人育儿不科学,而老一辈人也看不惯年轻爸妈的种种做法。

这种现象,对于只是短暂过年期间和老人相聚的父母来说,可能就是忍一时的事。

可是对有一些双职工家庭、二胎家庭来说,大人每天早出晚归赚钱,请保姆又没条件,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才是最合适的选择。那这种情况下,年轻爸妈该怎么改变老人的育儿思路,就十分有必要了。

那么,怎么让同一屋檐下的两代人,在带娃这件事上促成统一战线呢?

No.1

理解

首先,年轻爸妈们要尽可能理解和体谅一下老一辈父母的做法。

借用奇葩说李诞的一句话:“当我们跟父母有理念之争时,要想到的是,中国发展得太快了,父母能把我们健康养大,靠的就是他们那套过时的观念,在他们那个年代,那已经是最先进的观念了。他们要不是那样养育我们,我们甚至可能都活不下来。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当年父母们养大我们的方法,在现在来看很多确实是落后和不科学了,但那不代表他们不爱孩子,不代表他们就是盼着孩子不好。

如果想要解决办法,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理解父母的这些做法。

No.2

沟通

保持一个“我们都是想要对孩子好”的共识下,就可以和老人们多多沟通了。

第一层目的(Goal):理清目的,统一战线。

首先要意识到,父母和老人一起育儿,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爱孩子。

第二层信念(Belief):相互理解,表达感激。

老人照顾孩子不是义务,而是帮忙,父母要从内心感谢老人对孩子的照顾和爱。

第三层行动(Action):提出方案,允许不同。

当父母不再常常批评指责老人,而是选择感谢老人的付出,老人反而更愿意配合和尝试父母提出的新方法。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No.3

引发思考

面对老人观念冲突的时候,不仅要“告诉他们”,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

比如:

用老人能接受的方式普及知识。

拿出打印好的阅读学习资料,用荧光笔画出关键词句,拿着给老人看等。

承认短期效果,启发思考长期影响。

“短期效果肯定让我们大人轻松一点,但长期后果,孩子会上瘾、注意力下降,自己管不住自己……还会冲我们发脾气,对吧?”

注意,当我们的言语从“我”“你”慢慢变成“我们”的时候,就是父母争取到和长辈“同一战线”的过程。只有这样,老人与我们合作的主动性才会更高。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不同年龄、不同生长环境下的两代人(算上孩子就三代了),一起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摩擦。

但其实,在爱孩子这一点上,两代人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请珍惜家中帮你带孩子的爸爸妈妈,理解和尊重,才是表达爱的最佳方式。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在家两个月,两代人育儿观念起冲突,难道只有打一架才能解决? - 天天要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培养优秀男孩的妙招(25):带男孩看父母如何“流汗”挣钱 - 天天要闻

培养优秀男孩的妙招(25):带男孩看父母如何“流汗”挣钱

现在好多青少年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想要啥,跟父母一说,钱就轻松到手了。可他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好多青少年压根儿不清楚,或者压根儿就没认真琢磨过这个问题。就说刘明吧,他今年13岁,刚上初一。
为了更好地守护孩子身心健康 生活老师共赴一场“心灵的约会” - 天天要闻

为了更好地守护孩子身心健康 生活老师共赴一场“心灵的约会”

生活老师是学生校园生活的温暖陪伴者。今(23)日,上游新闻“阳光心桥”联合重庆市儿童医疗救助基金会、沁一心理走进重庆昕霖儿童发展中心,用一场公益讲座,为该校的生活老师们带来一堂特别的心理健康课,共同守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周紫薇在为生活老师们上课重庆昕霖儿童发展中心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董明珠回应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称其离开时确实是犯了很大的错:她对我来说是孩子 - 天天要闻

董明珠回应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称其离开时确实是犯了很大的错:她对我来说是孩子

5月23日,董明珠与孟羽童同框直播,回应了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的问题。董明珠称:“羽童其实还是让我挺感动的,格力有明确规定离开以后再回来是不可能的。”董明珠表示孟羽童还要出去读一年书,回来再说,并邀请孟羽童随时回来参与直播,称孟羽童对格力有感情,就是“孩子太小,太年轻”。此外,董明珠还谈起了和孟羽童重新...
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让孩子从小过得“太顺” - 天天要闻

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让孩子从小过得“太顺”

文/婷妈 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孩子摔了一跤,全家立刻围上去嘘寒问暖;班级竞选失败,家长转头就向老师“讨说法”。 现在的孩子,在成长路上几乎没遇过什么坎坷,一路“顺风顺水”。可仔细想....
上海创新推出新生儿参保“免申办”服务,动动手指就能给孩子参保 - 天天要闻

上海创新推出新生儿参保“免申办”服务,动动手指就能给孩子参保

市民王先生家最近刚添了小宝宝。产妇和孩子还没出院,王先生就在“随申办市民云”移动端收到了一条消息,提醒可以给宝宝参加本市城乡居民医保了。他通过“随申办”页面引导,勾选“确认参保”并选择家庭共济组网功能,动动手指就完成了新生儿的居保参保流程。第二天,他收到消息推送,显示新生儿居保账户已开通。“这几天一...
宁波一幼儿园被曝捆绑一孩童,官方:正在核实处理 - 天天要闻

宁波一幼儿园被曝捆绑一孩童,官方:正在核实处理

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近日,有网友在社交网站发帖反映,浙江宁波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有教师使用工具长期捆绑一孩童,家长查看监控后发现此事。宁波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东城园区(图源:园方公众号)5月23日,宁波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被举报的是宁波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东城园区,宁波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
@新手爸妈,这件事“零跑动”了!上海医保推新生儿参保“免申办”服务 - 天天要闻

@新手爸妈,这件事“零跑动”了!上海医保推新生儿参保“免申办”服务

在上海,刚出生的宝宝,也可“即刻”参保,父母还不用为此“来回跑动”。记者今从上海医保局获悉,上海医保创新推出新生儿参保“免申办”服务,新生儿父母仅需在手机通过“随申办”操作,即可为孩子完成本市城乡居保参保,全程“零跑动”。该“免申办”事项上线应用至今,本市已有881名新生儿成功建账。市民王先生家最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