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全网窒息的“五万别墅”事件,我终于明白为啥有人一辈子受穷

2024年04月01日14:15:11 育儿 1047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终于明白什么是“自讨苦吃”,为啥有人一辈子都在受穷。

有个东北小伙子非常努力,当他赚到钱后就想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幸福。

于是,他兴冲冲地做了旅游攻略,订了飞机票,还在三亚租了栋月租金5万的别墅,希望一家三口过个难忘的新年。

可惜,他的父母是那种省吃俭用惯了又闲不住的类型,认为三亚的消费太高,不愿意出去吃,非要买菜自己做,还在小年夜包了很多花卷。

看到全网窒息的“五万别墅”事件,我终于明白为啥有人一辈子受穷 - 天天要闻

这些花卷整整回锅16次,一直吃到大年初一都没吃完,搞得小伙子看到花卷就想吐,但他还不能扔,因为妈妈会哭哭啼啼地骂他“浪费”。

好好的心情被父母破坏了个干干净净,然而这还不是最崩溃的。

当过完年他们要离开三亚时,小伙子的父母就像土匪打劫一样,把别墅里所有能带的东西,全部都打包了。

看到全网窒息的“五万别墅”事件,我终于明白为啥有人一辈子受穷 - 天天要闻

其中包括没吃完的剩菜,没用完的纸巾,就连扫把和簸箕都不放过,看着小山一样的行李,小伙子担心父母累着,于是叫了快递上门。

结果他的爸爸妈妈又心疼快递费,两个人非要用手拎用肩扛,无奈的小伙子只能叫了出租车,然而行李太多了,车上放不下,于是小伙子父母的魔幻操作又开始了。

他们根本不顾飞机什么时候起飞,挖空心思地左挪右腾,然后不出意外地误了飞机,白白浪费了几千块钱手续费。

之后小伙子只能另外想办法,花钱租了两辆车到海口,再带着父母坐绿皮车一路挤回老家。

看到全网窒息的“五万别墅”事件,我终于明白为啥有人一辈子受穷 - 天天要闻

不知道小伙子是什么心情,反正我一个外人隔着屏幕都感觉窒息,也为那个小伙子感到心疼。

他所有精心策划时的喜悦,憧憬着父母享受一切时的幸福感,以及幻想父母为他感到骄傲时的兴奋,被破坏的荡然无存。

这个东北小伙子的遭遇,也让我想起了知乎上一个高赞问题,“你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旅游”,里面有几千个回答,都是子女对父母的吐槽。

比如,“你们去玩吧,我在这里等着就行”,“你们吃吧,我不饿”,“我不想玩,你们玩的高兴妈妈就开心了”......

看到全网窒息的“五万别墅”事件,我终于明白为啥有人一辈子受穷 - 天天要闻

网友们的经历,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明明很喜欢的衣服,她偏偏装做不感兴趣的样子,还说太浪费了,专门带她出去吃饭,她就是不点菜,非要我们点,她跟着随便吃点就行。

我虽然不富裕,但给妈妈买几件衣服,带她出去吃几顿饭,还是能承担起的。

我也知道妈妈是想为我省钱,但却让我有种无力感和扫兴感,几次之后便没了再带她出去的兴致。

但我的妈妈有个非常大的优点,那就是她特别乐意看到子女享受一切美好。

当你和她分享开心事,像买了有点小贵的手机,做了漂亮又奢侈的美甲,出去旅游住了很舒适的酒店,她不会想方设法挑毛病,然后借机教你做人。

我唯一被她训斥的一次,是我多年前故意带还年幼的孩子体验春运,娘俩在连插脚都困难的车厢里,连续站了六七个小时,美其名曰吃苦才能锻炼坚韧的意志。

妈妈为此很生气,她觉得时代不同了,不需要人为给孩子制造苦难。

看到全网窒息的“五万别墅”事件,我终于明白为啥有人一辈子受穷 - 天天要闻

原本以为全天下的妈妈都和我的妈妈一样,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个老同学聊天,她的一句话让我大为震惊。

她说有些父母并不希望子女过得好,子女的快乐开心在他们眼里是种背叛。

有一回她用积攒了很久的工资报了个旅游团,当她把外面看到的美景发到家族群时,她的妈妈发了张馒头和咸菜的照片,阴阳怪气地说:

“就知道乱花钱,妈妈连肉都舍不得吃。”

老同学的好心情瞬间跌落到谷底,这种被指责和抱怨,从小到大她经历了无数次,以至于她觉得自己不配拥有一切好的东西。

看到全网窒息的“五万别墅”事件,我终于明白为啥有人一辈子受穷 - 天天要闻

实际上她的父母并不是十恶不赦的那种,只是习惯了吃苦,甚至是自讨苦吃,然后自己不愿意享受,也不希望看到孩子舒服。

这是中国式家长的通病,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谨慎小心自卑,有强烈的不配得感。

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都是无意识的在打压孩子,只是很少有家长能意识到这点。

但孩子和父母是血脉至亲,双方的情感是互通的,如果父母总是扫兴,孩子便会觉得幸福是件可耻的事情,心和精神一辈子都很贫瘠。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有段话,个人觉得很经典:

“有些人认为人必须吃一些无意义的苦、虚掷一些年华,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崇高,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有病。”

实际上,苦难就是苦难,不值得歌颂和推崇,也不会带来成功,所谓的磨练意志,不过是因为苦难无法避开。

看到全网窒息的“五万别墅”事件,我终于明白为啥有人一辈子受穷 - 天天要闻

然而父母是没法选择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能理解孩子的父母。

遇到一生艰辛活得痛苦的父母,或没苦硬吃特别扫兴的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明白父母的辛苦和痛苦与我们无关,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愧疚。

另外,要学会在情感上跟父母进行切割,不要背负他们的命运,并理解他们的行为也是环境和时代造成的,尽量尝试多沟通,实在不行就多体谅多尊重。

允许父母做父母,允许自己做自己,认清双方之间的定位,不要妄图父母和自己三观契合,主打一个学会接纳一切,不跟自己过不去,与自己和解。

看到全网窒息的“五万别墅”事件,我终于明白为啥有人一辈子受穷 - 天天要闻

然后,学着做一个不同于父母的父母。

告诉你的孩子,他们值得也配得上世间一切美好,肯定他们、赞美他们、赋予他们不怕犯错的勇气同时,也能更好的弥补和治愈自己的童年。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生存的真谛:追求何为?(深刻透彻) - 天天要闻

生存的真谛:追求何为?(深刻透彻)

生存的真谛:追求何为?是为了拥有,为了享受,居所终将归他人,座驾随时代淘汰;因此,生活并非追逐那些转瞬即逝的物质!它们毕竟不是我们的一部分。生存的真谛:追求何为?是为了名声,为了利益,别人之所以利你,是期待你能给予更多。终将发现,那些声名狼藉,终究会随风消散,
旺自己的核心秘诀:其实就一个字 - 天天要闻

旺自己的核心秘诀:其实就一个字

​好运藏在哪里?藏在好习惯中,习惯好,生活自然好;藏在善言辞中,言语好,关系自然好;藏在好作风中,作风好,工作自然好;藏在好情绪中,情绪好,心态自然好。
面对他人的轻视,只需做这两件事,不需争执 - 天天要闻

面对他人的轻视,只需做这两件事,不需争执

当有人尊重你,他们在交谈中会让你感到如沐春风;与他们相处,你会觉得愉快自在。这种人不会看轻你,而是会将你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你的意见和选择。对于尊重你的人,你应同样尊重。而对于那些不尊重你的人,不必愤怒,只需做到这两件事。
聚焦2024北京图博会 | 接力出版社“老街的童话”系列版权输出越南 - 天天要闻

聚焦2024北京图博会 | 接力出版社“老街的童话”系列版权输出越南

“老街的童话”系列是著名青年漫画家聂峻创作的一套描写老北京胡同生活的图画书,书中展现了老北京的风俗、纯真的童年记忆,有亲情、友情、也有梦想和哲思。该系列图书于2024年3月上市,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越南文朗公司对这套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购买这
聚焦2024北京图博会 | 八家出版社签署版权捐赠协议,助力盲文出版 - 天天要闻

聚焦2024北京图博会 | 八家出版社签署版权捐赠协议,助力盲文出版

6月21日,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盲文出版社主办的马拉喀什条约公益在行动·出版社联合版权签约仪式暨“红色爱国教育”系列大字盲文对照绘本首发仪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活动期间,中国盲文出版社与童趣出版社、新蕾
这首诗展现了生命的光辉和鲜活力量,评韩丹妮诗歌《移植之美》 - 天天要闻

这首诗展现了生命的光辉和鲜活力量,评韩丹妮诗歌《移植之美》

读到这首诗时,笔者感到非常震惊,一是对心脏移植知之甚少,觉得不可思议;二是,诗人在文中所表现出的积极状态,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特别是隐藏在诗歌背后的主人翁,令人动容,令人可敬。两个生命合二为一,一个身体承载着两个生命继续前行,单就事情本身,就让人感动不已。
关小黑屋、扇巴掌、拖行、骑坐…… 4岁男童在幼儿园疑遭虐待,家长查监控整理出167条可疑记录 - 天天要闻

关小黑屋、扇巴掌、拖行、骑坐…… 4岁男童在幼儿园疑遭虐待,家长查监控整理出167条可疑记录

查看幼儿园监控,看到4岁儿子被3名老师长期采用包括关小黑屋、扇巴掌、骑坐,在地上拖拽等方式对待的那一刻起,郭先生和王女士夫妇再也难抑心中的愤怒,他们决心要替自己的孩子讨回一个公道。家长意外知悉孩子在幼儿园被关“小黑屋”,追问后获当事老师道歉郭先生、王女士夫妇是江西南昌人,他们年幼的儿子航航(化名)本在...
课程 |孩子喜欢抱着他的安抚物,是亲子关系不好吗? - 天天要闻

课程 |孩子喜欢抱着他的安抚物,是亲子关系不好吗?

人的一生,或长、或短、或平淡、或辉煌,但终将都像射入夜空的烟花一样归于沉寂。对个人有意义的,只有生命过程中的体验。体验的好或坏,和我们一生的经历有关,也和我们自己内心如何看待、处理这些经历有关。更积极、更强大的内心,可以让我们和外部建立更正面的关系,也能有更强的抗挫折能力。如何才能拥有更积极、更强大...
探索世界,打开孩子格局的 16 部纪录片 - 天天要闻

探索世界,打开孩子格局的 16 部纪录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格局至关重要。而观看纪录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以下是 16 部必看的纪录片,它们将帮助孩子们打开格局,探索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