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孩子不会“自主学习”,看看他在游乐园的样子就明白了

2022年10月05日11:07:33 育儿 1881

儿童乐园的“玩沙区”,一个看上去一二年级的男孩把沙子扬起来,看沙粒像下雨一样散落,开心极了。

但这样的玩法,显然对其他的小朋友并不友好,特别是旁边还有不少幼儿园的小小孩儿。因此,工作人员立即制止了小男孩不合适的玩法,可是只要工作人员不看着,小男孩立即又开始“扬沙”……

难怪孩子不会“自主学习”,看看他在游乐园的样子就明白了 - 天天要闻

让我困惑的是,孩子的爸爸就在他旁边的围栏外,却始终没有制止小男孩的行为,他只是不断的重复一句话:“你妈妈要来了!你妈妈要揍你了!”

每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小男孩就停下来,警惕的四处看看,确认没有妈妈之后,就再次开心地扬起沙子来……

搞得我不得不几次提醒这个小男孩,不要在公共的游乐园扬沙子,因为可能伤到其他的小朋友……

不客气地说,很难想象这个孩子在学习上能够拥有自驱力,因为他的行为驱动模式,是恐惧。对他而言,遵守规则仅仅是为了“不让妈妈看到”或者“不挨打”。只要那个“恐惧源”不在,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什么都不在乎。

在学习上恐怕也是这样:有妈妈看着,就学习、写作业,效率可能也不低。可是一旦妈妈没盯住、没检查,孩子就放飞自我,甚至故意违反规定。

等到渐渐长大,到了青春期,妈妈打不动了,让孩子恐惧的东西越来越少,他恐怕就更加视规则为无误,甚至跟父母大吵大闹、暴力对抗。

难怪孩子不会“自主学习”,看看他在游乐园的样子就明白了 - 天天要闻

而孩子会养成这样的习惯,是因为三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一、强调快乐、忽视规则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这代人小时候被管得太严,许多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童年的“快乐”、“自由”,却忽略了“规则”。

就像文首的那位爸爸,没有真正的阻止孩子的“扬沙”行为,恐怕也存了希望孩子无拘无束的玩的想法,却忽略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

很多人认为,“自由”是西方的舶来品,但有趣的是,无论您打开哪一本西方或东方的教育书籍,都会不断地强调“规则”二字。自由从来都是在“规则”之下的,没有规则就没有自由。

如果大家开车上路都“自由”地开,而不遵守“靠右行驶”的规则,那么公路上恐怕是寸步难行,这就是为什么“规则”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帮助孩子从小了解规则,建立规则意识。

难怪孩子不会“自主学习”,看看他在游乐园的样子就明白了 - 天天要闻

就像开头的小男孩,他想换个花样,扬起沙子来玩,这原本没什么问题。但在公共场合,特别在工作人员提醒之后,在游乐园不能扬沙子,这就是个需要大家遵守的规则。

而遵守公共秩序,是我们每个人的道德要求和责任。

这跟“自主学习”又有什么关系呢?

理想中,如果孩子热爱每个学科,用不着规则、责任感,他也会努力学习,废寝忘食。

但事实上,大部分孩子都有不喜欢的科目,不喜欢的作业。没有热爱的时候,这些科目是不是不学了?作业是不是不做了?

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保持学习、保持作业状态呢?

是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难怪孩子不会“自主学习”,看看他在游乐园的样子就明白了 - 天天要闻

因为在学校的规范里,我们需要去遵守每天完成作业、完成打卡的规则,所以即使不喜欢,也一样要做,而且要努力做好,就像我们努力的完成一件很烦人的工作一样。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规则意识,不觉得自己需要跟其他孩子一样遵守规则,他为什么要完成那些烦人的作业、困难的学习任务呢?

小结:如果您希望培养一个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那么请不要片面地追求“童年快乐”,别忘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二、管教靠暴力和吓唬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那位爸爸在整个孩子玩的过程中,不停地重复一句话:“你妈妈要来了!她要揍你了!”

似乎孩子遵守规则,仅仅是为了“不挨揍”。正是因此,当孩子确认“没人揍我”的时候,就开始肆无忌惮的违反规则——这甚至可能代表着某种反抗和叛逆。

用暴力和吓唬来管教孩子,我们往往练习的是孩子两方面的能力:

1、随时观察四周是否有“危险信号”?

拥有这种能力的孩子,没办法专注在一件事儿上,因为他永远要分神出来扫描周围,随时准备抵御暴力。

总抱怨孩子“专注力差”的家长们,可以自查一下是否在用暴力的方式管教孩子?

难怪孩子不会“自主学习”,看看他在游乐园的样子就明白了 - 天天要闻

2、培养了孩子作弊和撒谎的能力。

为避免“挨揍”,孩子会想方设法逃避惩罚。他才不会想如何把事情做好,他只会不断地思考如何“投机取巧”,并把撒谎的技术练到炉火纯青。

为了不挨揍,小小孩可能躲在桌子下面偷吃糖果,大孩子会偷了手机藏在被窝里,就像这个游乐场里的小男孩,在听说“妈妈要来了”的时候,他并没有停止“扬沙”的玩法,而是绞尽脑汁让自己的扬沙行为,不要被妈妈发现。

小结:如果您不想在学习中跟孩子玩“猫捉老鼠”的游戏,那么就不要靠暴力和吓唬来管孩子,试试用规则代替控制,用鼓励代替打骂吧。

三、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

让我们再回到游乐园里,爸爸看上去抬出妈妈吓唬孩子,却始终没有说出“不要扬沙”四个字。当然,这位爸爸也许只是觉得“扬沙”也没什么不好,但也有一种可能,是他忘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这在日常生活中可并不少见。

一个小孩子刚刚把手放进嘴里,奶奶抓过来就打了几下屁股,说了一句“你再吃手!”等一切结束,小孩子还是一脸懵圈,完全没弄明白自己为什么挨打。

难怪孩子不会“自主学习”,看看他在游乐园的样子就明白了 - 天天要闻

有位著名的老师就曾经回忆自己的童年,总是写错“bd”,而每一次错误,都换来老师的一顿责骂和“手板”。可是,令年幼的她困惑的是,老师从来没有告诉她,究竟应该怎么分辨这两个字母,应该怎么写才对,所以,她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继续出错……

我们常常只记得惩罚,却忘了告诉孩子为什么。

就像游乐场里的小男孩,如果他的爸爸能够耐心地告诉孩子:扬沙可能伤到其他的小朋友,这是不文明的行为。也许用不着“吓唬”,孩子自然就知道要遵守规则了。

小结:无论您是在管教孩子的日常习惯,还是管教孩子的学习习惯,在告诉他“错了”的同时,请别忘记告诉他,怎么做是对的。

我是枫糖妈妈,多平台育儿领域优质原创作者,多平台签约作者。专注于男孩养育中的大脑训练、教育心理,帮助您不打不骂、不生气,提升孩子的责任感、自制力和学习成绩。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钱最爱这3种人,因它有灵性 - 天天要闻

钱最爱这3种人,因它有灵性

在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点人尽皆知;钱,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无人不爱钱!有了钱,父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更有底气;有了钱,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也能没有后顾之忧。
《缱绻成烟,藏于模糊记忆间》 - 天天要闻

《缱绻成烟,藏于模糊记忆间》

流年似箭,弹指间,岁月的车轮已匆匆驶过。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现的人,那些刻骨铭心的事,都在时光的打磨下,于记忆里渐渐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驳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