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重庆三峡学院一网络设备采购项目的中标结果存在严重价格差异,以75万元高价采购网络防火墙,但实际中标单位提供的是路由器,且电商平台价格仅售299元。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5月11日,重庆三峡学院回应称:实施采购终止,重新开展采购活动。据现代快报报道,此前采购的中标企业,电话一直没人接听,而该公司股东则是当地一村民,注册地址是该村民家。
75万买299元的货?网友忍不住吐槽:“这差价够买套房了,建议纪委直接拎包入住。”
政府采购关乎公共利益,任何违规行为都是对公信力的严重损害。当前,采购已被终止,这是一个及时的止损行为,但还远远不够。高校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也就是纳税人的钱。每一分每一毫都应当用在实处。可如今,一所高校连所采购的路由器和防火墙都分不清,这背后的巨额差价究竟被谁“劫持”了?到底是哪个招标环节出现了错误,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有没有类似的事件隐藏在暗处?
从“天价u盘”到“万元打印机”,近年来,“天价采购”的案例时有曝光。众所周知,采购追求“性价比最优”原则,那这些离谱价格是如何通过层层审核的?审核环节是否存在“走过场”?显然,从曝光案例来看,公共采购的监督机制确实也有打盹的时候。
75万元防火墙的背后,或许是一条心照不宣的利益共谋链条。相关部门必须深入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同时,高校及所有政府采购部门都应以此为戒,完善采购流程,加强监管力度,严惩舞弊,让公共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槿色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