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星丑闻频上热搜时,公众似乎已对娱乐圈的喧嚣习以为常。然而百度副总裁谢广军13岁女儿谢安迪涉嫌利用公司数据库“开盒”孕妇事件,撕开了比娱乐八卦更触目惊心的社会疮疤——当互联网巨头的技术特权沦为未成年人的网络暴力工具,数据安全与阶层特权的碰撞正将所有人推向未知深渊。
这场风暴始于某孕妇对韩国艺人张元英的客观评论。当她在社交平台写下“12小时头等舱算不上极度辛劳”后,网名为“你的眼眸是世界上最小的湖泊”的账号立即调动粉丝展开围剿。
身份证号、工作单位、丈夫联系方式等核心隐私被精准曝光,更附赠“祝你孕期家暴”的恶毒诅咒。受害者被迫注销账号,而施暴者却在加拿大晒出父亲月薪22万的百度收入证明,配文“人不在国内,报警也没用”的嚣张宣言。
随着谢广军朋友圈道歉信曝光,事件核心矛盾浮出水面:一个境外未成年学生如何获取包含生辰八字、亲属关系等精准信息的“社工库”?百度引以为傲的“字段级权限控制”为何失效?
公司宣称的“每日6亿次鉴权请求”在特权面前是否形同虚设?更讽刺的是,谢安迪曾参与的百余次“开盒”行动中,受害者信息精准度远超普通黑产数据,这与百度智能云副总裁掌握的医疗、政务等领域数据资源是否存在关联?
这场闹剧折射出数据垄断时代的权力异化。当《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刚实施两月,头部企业高管子女却能绕开“行级数据加密”肆意调用敏感信息,暴露出技术防护在特权阶层面前的脆弱性。
正如2018年剑桥分析公司利用Facebook数据操控大选的翻版,技术中立的表象下,数据控制权正演变为新型社会权力杠杆。
法律界关注焦点已超越个案追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虽明确禁止教唆未成年人违法,但谢安迪案暴露出的监管真空令人震惊:跨境作案规避属地管辖、平台对涉未成年网暴账号处置迟缓、企业内控机制对高管权限失效。
更值得警惕的是,饭圈文化正异化为数据暴力训练营——未成年粉丝在“为偶像而战”的口号下,系统性学习爬虫技术、权限突破、信息整合,将网络霸凌升级为技术犯罪。
这场危机本质是数据资本主义的时代隐喻。当李彦宏“用隐私换效率”的价值观渗透进企业基因,当22万年薪高管子女将数据特权视为“家族红利”,我们不得不质问:在算法与资本的共谋中,普通人的数字人权还剩多少生存空间?
正如深圳千名孕妇信息泄露案、韦某倒卖产妇信息案等前车之鉴所示,若不重构数据权力的制衡机制,今日的百度高管之女,或许就是明天的数据寡头。
(本文严格遵守《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所述事实均来自公开报道,不涉及任何个人隐私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