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追了6年的技术侵权案判了!威马要赔超6亿,已资不抵债

6年后,吉利与威马之间的技术侵权案,随着最高人民法院的宣判一锤定音。

6月14日晚,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发布消息称,近日该庭审结了一起国内两家知名车企之间因大量员工“跳槽”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纠纷上诉案。该案原告索赔额高达21亿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审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6.4亿余元,创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

上述两家知名车企,正是吉利控股集团与威马汽车。

判决书显示,浙江吉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某集团”)下属的成都高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高某公司”)近40名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先后离职赴威某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某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工作,其中30人于2016年离职后即入职。

2018年,吉某集团发现威某集团、威某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某智慧出行公司”)以上述部分离职人员作为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利用在原单位接触、掌握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以及其中的12套底盘零部件图纸及数模承载的技术信息(以下称“涉案技术秘密”)申请了12件实用新型专利,且威某集团、威某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某温州公司”)、威某智慧出行公司、威某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前述四公司统称“威某方”)没有任何技术积累或合法技术来源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即推出威某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涉嫌侵害吉某集团、浙江吉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述两公司统称“吉某方”)涉案技术秘密。

吉某方遂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威某方停止侵害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21亿元。

一审判决后,吉某集团、吉某研究院和威某温州公司均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是一起有组织、有计划地以不正当手段大规模挖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及技术资源引发的侵害技术秘密案件。本案以2019年4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施行日为界,对威某方2019年5月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侵权获利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而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的侵权获利只计算补偿性赔偿数额。经计算,威某方应赔偿吉某方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约6.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威马汽车早在两年前就陷入经营不善的漩涡中。由于销量不佳、亏损扩大,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这家曾经的“新势力”已屡屡传出降薪裁员、债务缠身的负面传闻,同年11月,一封内部沟通信将该司窘况公布于众。

2023年,威马尝试引入“白衣骑士”,智慧出行公司apollo出行(00860.hk)、纳斯达克上市二手车企“开心汽车”(kxin)相继高调官宣,却又不了了之。该年10月,威马被曝申请破产审查,对此,威马澄清为“预重整”,更放言“威马不会躺平,更不会倒下”。

今年年初,威马“自救”取得新进展,法院受理其预重整转重整申请。3月,债权人参与重整案表决。

但是目前,威马明显已资不抵债,已确认的债券总额为33.76亿元。另据一份重整案提及的审计报告,威马科技集团经审计后账面资产总额为39.88亿元,负债高达203.67亿元;威马科技集团在一份评估报告中对总资产评估值为41.07亿元,总负债评估值为193.05亿元。

由此,本次判决产生的数亿赔偿金额,无疑将令这家曾经的新势力车企的重生之路更加艰难。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镜安